【今日朝阳网】心灵的圣地(赵淑清)

摘要:在我心中,有一块神圣的宝地,她以奇石、怪柏、古刹、异洞而闻名于世,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她就是位于尤杖子乡境内,距喀左县城23公里的龙凤山。

心灵的圣地

文化信使/赵淑清 编辑/雅贤

  在我心中,有一块神圣的宝地,她以奇石、怪柏、古刹、异洞而闻名于世,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圣地。她就是位于尤杖子乡境内,距喀左县城23公里的龙凤山。

  龙凤山雄居在岭岳蜿蜒、群山环抱之中,海拔865米,占地9平方公里。远远望去,主峰如削,巍然屹立,宛若龙首吞云吐雾,气冲斗牛,故曰龙首峰;西侧次峰如凤冠霞披,峻峭多姿,人称“凤冠峰”,“龙凤山”因此而得名。山前有双峰并立,如笔架,似双乳,亦称“哺天峰”,山上树木荫翳,叠翠堆碧,成为龙凤山的天然影壁。

  十几年前的夏季,第一次来龙凤山,看到那葱郁的林莽,庄严的古刹,嶙峋的怪石,奇异的古洞,就被她远离尘嚣的超凡气质所震慑。漫步在丛林中,树影斑驳,鸟儿啼鸣,婉转,浓稠。沿着十八盘逶迤上行,鸟声渐稀,杏树、柞树、榆树、枫树等人工林渐少,天然崖柏渐多。这些柏树多生在山岩缝隙中,粗壮者树冠如盖,遮天蔽日,枝干虬曲,盘旋而上。娇小者如蒿似帚,玉树临风,翩然而立。这些柏树无论大小,均非等闲之辈,那些茕立于危崖之上,不着一丝泥土,盘根错节如蛟龙盘柱抱岩而生者,也许历尽了千年沧桑。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柏树多为双心,一棵树两个年轮,实属罕见。

  在山下依稀可见数个洞穴隐约于树障之中。朝阳洞便是最显赫的阔洞之一。其口朝南,悬崖罩顶,绝壁凌空,云遮雾绕,崖柏掩映,天台寺就嵌于洞中。该寺始建于1663年,即康熙二年,距今350多年,大雄宝殿气势恢弘,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钟磬悦耳,梵音不绝。寺前香烟缭绕,三两香客虔诚跪拜祈愿。洞内幽森清凉,稍息片刻,便会清心静气,物我两忘。

  寺前两株古柏错落耸立于两个平台之上,远远看去,如孔雀开屏。主干粗壮,枝叶纵横,遮寺拂崖。其根牢牢扎进巨岩之中。据省林业专家测定上,树龄在八百年以上,被确认为“关东第一柏”和“关东第二柏”。两树之冠阴翳蔽日,气象森严,数个秃枝突兀于翠屏之外,状似龙角翘首以东,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让神秘庄严的古柏透出祥和的人间气。站在两柏之下,对面的哺天峰崖壁参天,柏树轮廓清晰印于蓝天之上;东侧阡陌纵横,沃野如波;西侧群岭似涛,气势磅礴,宛如铺开的山水画卷。清凤拂来,匝树有声,闭目瞑思,如入梵天。渐渐地,神思无所寄,古树是自己,云天是自己,一花一草也全是自己……

  可惜一场天火差点毁掉第一柏,再去参拜时,煳迹斑驳的树干上又生出翠叶,不由得慨叹:根扎得深,生机自会勃然啊!

  领略到龙凤山洞穴的魅力是景区开发之后。我从迎客松下拾级而上,数不清攀爬了多少级台阶,再左拐西行数丈,茂密丛林中,突现大小两个洞口,一米多高的钟乳石将两洞隔开,酷似雄狮的鼻翼和嘴巴,那黑黝黝的洞口就是狮子明亮的眼睛了。距此数米处又现大小两洞,如一小狮子翘首以待。“双狮洞”便由此而来。洞内有烟熏痕迹,1990年12月,考古部门曾于该洞发掘出彩陶盘、陶豆、酒具、石镯、石环及陶制女神像等,初步考证距今4900年左右,属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之间的文化型。这里恰好在龙首峰的半山腰,天台寺之东,古人选此栖身,四时光景得天独厚。龙凤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见一斑。

  继而向西蛇行,道边灌木皆横生,已是五月中旬,秀线菊刚结蕾,照山白、紫丁香怒放。不远处即见一峰如俏丽凤头,与东侧龙首峰遥相呼应。石柏路被绵密的山荆野榛遮掩得忽隐忽现,偶一抬头,鲜红的“佛”字豁然书于悬崖之上,熠熠生辉,潇洒隽逸。崖下杂木掩映中现一巨洞,此为“佛祖洞”,就在凤冠峰近顶处。远观酷似蛤蟆在吞云吐雾,曾名之为“蛤蟆嘴洞”;又仿佛张开大嘴仰天长笑,有文人称它为“笑天洞”,好大气的名字!进得蛤蟆嘴中,方知此地真乃福地洞天:洞宽约50米左右,深约13米,洞内靠北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卧佛,两侧呈八字站列着十八罗汉。洞深处的有一大一小巨石形如金蟾,一俯一仰,故又称之“金蟾洞”。洞深处数块怪石和钟乳石卡在咽喉处。东北侧有约两米见方的无根石嵌于洞壁上,近之缝隙呼呼生风,凉浸肌骨,此处当称“天门”也无妨,若打开,当别有洞天,或如民间传说有地河连通东海,亦难说。

  离开佛祖洞,沿着窄仄的栈道仗壁西行,头顶上崖柏横生,不敢仰视。一柏横伸两杈挡住去路,须躬身弯腰方可通过。继而沿着盘旋于崖壁上的数百级台阶下行,屏息敛气,双腿打颤,直至落地,紧绷的神经方敢松弛。回首悬崖百丈,如倾似倒,吁叹不已。

  转而东行,快到天台寺时,又一巨柏横于头顶,主干须两人合抱。我和朋友以双擘、单手擎之拍照,很有趣。途经玉皇庙、护法堂等洞穴,绕了半座山,又到天台寺。途中所遇洞穴无可胜数,且洞外镶洞、洞内藏洞、洞洞朝阳,人说龙凤山70多洞,此言不虚。

  早就听说天台寺大雄宝殿后有一三角炕,为历代法师参禅打坐处,却一直无缘参拜。一居士指引打开大殿右侧小门,殿后有两间屋子大的暗洞嵌入石崖,西侧的三角炕经人工修葺,虽不复原形,也依稀可见当年形迹。其内阴冷蚀骨,清静至极,传说傻雪和尚得道于此。出门右侧摆着一口重400公斤铜钟,上铸“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铭文,铸于光绪年间。另一口铸于乾隆16年的大钟毁于文革,已不复见。自铜钟两三米处上行二十多级台阶,又有一深洞,供奉着观音菩萨,名曰“观音洞”,此处极隐蔽,少有人至。自普金和尚开山,传至释登圣和尚,已历13代住持,期间高僧辈出,有轻功超绝、走危崖如履平地的佛宏法师,有赤足行脚、煮石为饮的安秀和尚,有慈悲济世、爱国忘身、屡现神奇的固本法师……这些奇闻轶事,多刻于寺碑之上,并在民间流传。

  中午去虎影泉午餐。行至天台寺东三百米,闻听水声訇訇作响,是虎影泉水奔流到此形成的瀑布跌入了碧水潭。继续东行二三百米,便到虎影泉。虎影泉因天台寺第三代法师沙富在此处担水喂虎,并骑虎兜了三四里的大圈子而得名。这里原本是条普通的山沟,却因形就势造出了小桥、流水、荷花池。顺着林荫小道上行至沟脑,一龙头峥嵘,龙睛烁烁,口中喷珠吐玉,飞泉四溅,彩虹凌空,真是一道山谷奇观!龙头的崖壁上刻写着“万钟之藏”四个繁体大字,令人生出无尽遐想,正应了这样一句话:“无论房子、星星还是沙漠,它们都是因为某种看不见的东西而美丽。”况且这里有看得见的水,而水不仅为生存所必须,“对心灵是有益的。”

  下午登哺天峰,途经原始部落、女神像等景点,直达女娲补天处。回望,天心湖、碧水潭成了两块翡翠镶嵌在林海中,又像两只清亮的眼眸。乌金西坠,落霞满天,她们是少女羞红的两腮;玉兔行天,月华满山,她们又是龙凤山捧在手心里的美酒。月轮醉落,树曳风摇,天光云影,四季更迭,她们宠辱偕忘,波澜不惊,默默地滋养着无数生灵。两潭之间一尊37米高的观音菩萨金身像慈眉善目俯瞰众生,观其像体其心,便觉佛光如水,慈航普渡。

  山因水而壮美,水因山而灵秀,这样的山水之间,有崖柏悬壁,有有野木繁茂,有古寺护佑,方可藏福纳祥,地久天长!七八百种植物物种、数十种珍稀濒危物种聚于此山,最近几年又有来自异域他乡的景观树种不断向山下扩展,形成如今旅游大观,如同天台寺修行得道的高僧,哪是一日之功啊!

  在滚滚红尘之外有这样一个好去处,清心洗脑,荡心涤肺,是多么幸福!恰此时,八面来风,环顾间,天地间静寂如初,群山如莲瓣袅袅盛开——吾心如荷,真好!

小链接
  赵淑清,女,1965年1月(阳历)出生于朝阳喀左公营子镇一个小山村。汉族。供职于喀左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辽宁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市作协理事,喀左县作协副主席,政协委员。在《美文》《海燕·都市美文》《鸭绿江》《辽河》《当代小说》《文学月刊》《辽宁散文》《辽宁日报》《辽宁青年》《青年文摘》《辽西文学》《作家天地》等多种报刊发表散文作品两百余篇。出版散文集《月亮泉》和《在梦与醒之间》。编辑出版《育才优秀作文选》。2007年10月毕业于辽宁文学院第五期新锐作家班。同年10月在《辽宁日报》开办作家专栏。2009年12月毕业于辽宁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研讨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