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史大板”的故事(王玉华)

摘要: “史大板”就是史大脚。这里所说的大脚与小脚,不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大脚和小脚,而是指旧社会不缠足的大脚和缠足的小脚。

【民间传说】

“史大板”的故事

讲述人/朱治本   搜集整理/王玉华

  “史大板”就是史大脚。这里所说的大脚与小脚,不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大脚和小脚,而是指旧社会不缠足的大脚和缠足的小脚。

  大家知道,在旧社会人们受着各种压迫,而妇女比男人还要多受一层压迫——缠足,可痛苦了。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旧社会是黑格隆咚的苦井万丈深,妇女在最底层……

  妇女在以“小脚为美,大脚为丑”的封建思想的指导下,社会上出现了小脚女人好找婆家,大脚女人不好找对象的风气,并将小脚称作“三寸金莲”,大脚称为“齐大板”或“大脚片子”。因此,妇女从小就由母亲为其裹脚,就用三寸宽的白布条子把脚趾缠起来,说什么裹得越小越好看。这样,女孩子为缠足不知哭了多少次,不知挨过多少打,也不知受了多少罪。结果,一个个美丽活泼的小姑娘,将脚缠得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远,东摇西晃像个不倒翁。

  在封建社会,咱们北票某村出了个胆大不听邪的女性,就是不裹脚,真是“羊群里蹦出个骆驼来”,她姓邱,没有名字,嫁到史家后叫史邱氏。人们议论说:“老史家娶了个媳妇是齐大板,多磕碜哪!”因此人们就叫她“史大板”,这个“史大板”可大方了,叫她啥她也不在乎。叫她史大板不光是因为她没有缠足,还因为她的脚确实大,少说也有45码,穿的鞋像船。但有一点她就是站得稳,走得快,真可谓“站如松,行如风”家里家外一把手。挑水做饭、赶集上店、料理家务井井有条。春天扶犁耕地,夏天扛锄下田铲地,秋天挥镰割地……处处是行家里手。那些小脚的女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既羡慕又佩服。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成了主人,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倒了,封建礼教也被驱除了,妇女获得了彻底解放,再也不受裹脚缠足的洋罪了,一些没裹好的脚成了“解放脚”,人们也戏称“地瓜脚”。人们对大脚美还是小脚美的观念有所纷争。

  史大板的丈夫去世得早,给她扔下了四个男孩,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还不到一个半月,全靠她的一双大脚,两只巧手,一个健康的身体支撑着这个家,她顶的不是半边天而是一个天。如果不是她的大脚,生活可能会难上加难。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玉华,笔名船卿、赵韵儿,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任北票市文化馆创编调研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合作散文集《天使的点心盒子》、小说集《龙鸟镇》、民间故事集《遗珠》。2006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品《银杏树下》获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编剧一等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