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小蒜
文图/李桂林 编辑/赵威
小蒜是我家当地的“土”叫法,也有的地方叫小头蒜,学名叫薤白,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理气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四十多年前,只有七八岁的我,一过惊蛰,便漫山遍野地挖小蒜,来做餐桌上的菜肴。那是一个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到了春天,基本上没有什么菜吃,所以小孩子就会去挖野菜。由于小蒜比苦菜和苣荬菜发芽都要早,因此一开春,最早能挖到的野菜就只有小蒜了。
再者,小蒜的生长,不选择地势,不管是在大地里,还是荒山野岭,哪怕是在河滩地,都能见到它的踪影。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宿根,丛生,蒜头比较大(相比一般的野菜),往往找到一棵,附近就会有一小丛,少了许多找寻的辛苦。
挖小蒜,用一般的挖菜工具不好使,因为蒜头埋在地下近十厘米处,所以最好是用镐头。可那时岁数小,抡不动镐头,只有选择其它的合适工具。我挖小蒜,最常用的工具就是一把小铁锹。
家家都没有菜吃,而家家又都有好几个孩子,因此挖小蒜的孩子自然就非常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宿根的小蒜,很难留得下蒜头,每每挖到的,更多地只是纤细的蒜苗。
为了挖到更多的小蒜,我只能独辟蹊径,到坝埂、山坡、沟沿、河滩去找。这样的收获,自然会大些,当然走的路也会比别人多。挎着小筐,扛着铁锹,找一两个小伙伴,迎着暖洋洋的春风,漫山遍野地挖小蒜。刚出土的蒜苗,嫩黄的颜色与土地的色彩融为一体,很难发现。有时候,蒜苗与小草更难区分,需要仔细分辨。一旦找到一棵,进而发现一小丛,那份欣喜,不亚于买彩票中奖。为了挖出埋在地下的蒜头,就要大面积深挖,唯恐挖断。偶有挖断,十分心疼,一定要深挖细找,把藏在土里的蒜头找到,才肯罢休
孩子的乐趣,似乎跟贫富没有关系。有时候,挖到一些但是还不够吃一顿的,我们就找一处隐蔽的田间坝埂,在下面掏个洞,也就二三十厘米吧,然后把小蒜装进去,再把洞口封好,美其名曰“深挖洞、广积粮”,也算是身体力行了伟大领袖的号召。藏好后,再走到更远的地方去挖,回来再装上。也有特殊情况发生,比如:绕得太远了,太累了,挖得太多了,就忘记取了。但是过后一定会再找到的,因为那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小蒜蘸酱吃,卷饼吃,味道都香极了。
而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再也不会为了一口菜,而遍地找小蒜挖了。我问了许多孩子,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小蒜,就连不少成年人,也都不认得。
那小蒜,那挖小蒜的情形,那童年的无尽乐趣,永远都定格在脑海深处。伴随着温馨的春风,记忆又泛起美丽的浪花,令人回味,品咂,思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