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情结
文/郑海龙 编辑/明月
这个季节,街头巷尾总少不了几个冒着烟的大铁桶,从里面飘出诱人的香气来。说到这,想必你的馋虫早被勾出来了吧!看来你猜到了——烤地瓜。每每闻到,我都会买个热乎乎的地瓜啃起来,那甜甜的味道总会让我想起我和地瓜结下的不解情缘!
那时我就读于黑龙江省一个产煤区的一所学校,读小学四年级。学校离家挺远的,五里多地的路程。冬天白昼短,所以,都拿饭在学校吃,把饭盒围在炉子周围。午休时,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饭盒,回到自己的座位吃饭。我班有个张姓的同学,他基本不带饭盒,我们吃饭时,他就趴在自己座位上偷偷地吃着兜里的食物。一开始,谁也没太在意,时间一长,有的同学就问他在吃啥,如果没有带饭,同学们可以给他带份饭。他总是支支吾吾地说吃着呢。可是,我们看不到他在吃啥,就说用馒头和他换。他拗不过我们,从兜里拿出来一些黄橙橙的细条条分给同学们,我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不敢贸然下口去吃。他笑着让同学们小小的咬一小块,慢慢地咀嚼,还给我们做起了示范。我也学着他,使劲地咬,慢慢地嚼,随着唾液的分泌,一股甜甜的味道直侵入心肺。“美味,绝对是美味”,我惊呼着。也有的同学眉开眼笑,开始大嚼起来。这时我才知道,我们吃的是地瓜干。自此,总央求他多带些,我们换着吃,一发不可收拾,独爱地瓜的味道!
一九九一年,举家搬回现在的居住地,才让我真正地了解到地瓜。那时,初来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矿区的大米白面虽然吃腻了,但是这里的饭食我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一端起饭碗我就打怵:玉米面的大饼子,散发着酸酸的味道,吃起来拉嗓子;高粱渣子粥,一碗碗灌下肚,撒了两泡尿又饿了;榆木面的饸饹,倒是筋道,可是,不爱消化,整天肚子胀痛。所以,当时身体较消瘦,也耽误了长身体。惟独能让我吃下去的就剩下地瓜了,所以,母亲千方百计的变着样给我做地瓜吃:烀地瓜、地瓜干饭、地瓜粥、地瓜干、地瓜片、烤地瓜。我对地瓜的情有独钟,让我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从此,家里总有吃不完的地瓜,年年母亲都会把地瓜精挑细选,留出育秧的地瓜。然后,在备出的地上,起好垅沟里,隔尺把远插放上一根留有两三个芽节的嫩绿地瓜秧苗,在根部培上土。栽植时,如果遇上雨天,土地湿润,直接栽在地瓜垅中浇少许的水即能成活;如果遇上旱天,就在插它的地方浇一瓢水,过一夜便滋润起来,也能欢快地活了过来,返过劲来的地瓜秧子过几日就长出藤蔓,不出一月藤伸蔓长、绿叶匍匐满地,一片葱茏,煞是好看。
地瓜的生命力很强,不去管土地是富庶还是贫瘠,不需要多少水分和肥料,在各种自然条件下都能旺盛生长。收获的季节,我和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地瓜从土里刨出来,生怕有一点破损。我也总会在地瓜堆里挑选一块品相好的地瓜,掀起衣角用力擦擦地瓜上面的水气,也不顾红薯夹缝里的黄泥,就急切地用力咬了一口。咀嚼时,那脆生生的感觉,甜滋滋的果浆,不免让我大快朵颐。其实,地瓜有很多吃法,你可以清蒸,可以水煮,也可以切片拿去炸,更可以晾干,其中最令我心动的是烤地瓜。每次从烤炉里拿出那热乎乎,软绵绵的地瓜,把地瓜身上黑漆漆的地瓜皮撕开,露出了它白白的地瓜肉,一下掰成两半,那清香直往你鼻子里钻,让我看着就直流口水。咬上一口,那入口即化的口感,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吃了一口就想再吃下一口,割舍不下。也许现在的城里人说地瓜面好吃,是粗粮,对身体好。其实,单纯的地瓜面总带着一股苦头,吃多了反酸水,胃口不好的人是坚决不敢吃的。
那个年月,吃地瓜是为了充饥活命,那是落后的象征。现在的人们更知道了地瓜的药用价值。据文献记载,地瓜学名红薯,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有“补虚乏,益力量,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红薯含有丰硕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物、抗癌明星。所以,家里家外吃饭时,都会做个或点个拔丝地瓜啊、嘎巴锅啊、炒红薯泥啊、酸辣地瓜粉啊等等,老少皆宜,既养生,又保健。
我更是独恋地瓜,不仅仅是它救活我的命、它那甜甜的味道,还有关于它的故事,更是我心中最无法割舍的情结,在岁月的沉淀中越积越醇,成为记忆深处里的经典,成为我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