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豆腐品自香
文化信使/高志飞 编辑/褚驹
在全国各地的豆腐中,陕西榆林豆腐的制作技艺可谓独特。其一,点制不用石膏、卤水和内酯,而是用酸浆;其二,依托当地具有“清、凉、甜、润”特点的好水,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只凭这两点,就使得榆林豆腐拥有了“黄、活、利、细、绵、嫩、韧、虚”八大特色。打开布包,皮黄里白,整块豆腐充满弹性。而且手感绵软,刀切滑而不涩,油炸皮虚,炒煮不碎。吃在嘴里,好一个香嫩可口!
至于从什么朝代开始,榆林就有了豆腐,现在已无从考证。书上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巡视榆林,吃了榆林菠菜烩豆腐时,吟出“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鹅”的诗来。我虽是榆林人,但相距榆林城近千里之遥,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家乡去榆林城转转、看看,更别说能吃到当地的传统美食——榆林豆腐了。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吃到榆林豆腐,是在今年元宵节的第二天。夫君有位姑爷爷居住榆林城多年,老人家姓童,夫君曾开玩笑地为老人家取了一个美称“老顽童”。“老顽童”不是说他疯癫乱奔,而是他有一颗年轻的心,和小辈们总有开不完的玩笑话,而且每个笑话里都蕴藏着人生智慧,或者包含着哲学道理。
这些年姑爷爷忙于工作,而我们也整日忙于田间地头,所以一直以来也无缘和他小聚片刻。今年姑爷爷无官一身轻了,来电话说要回故乡探探亲。闻知姑爷爷要回来的消息后我很兴奋。我问夫君:“姑爷爷是个怎么样的人?他会不会一脸严肃使人望而生畏呢?”夫君笑着说:“你别担心,姑爷爷就是个老顽童,他人很随和而且博学多才,尤其是对咱们小辈人更加关怀备至。”我依然有些怀疑地问:“是吗?”夫君说:“当然是,我还能骗你不成!姑爷爷年轻时,那可是英俊潇洒,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呢。要不然,当年咱那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秀外慧中、闭月羞花的姑奶奶,怎会从成群结队、数以万计的求婚大军中独独只选了他呢?!”我一下被夫君这么多的四字成语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元宵节的第二天是个晴天,但是因为年初三下的一场雪,气温还是很低。远处的山上,堆着白茫茫的积雪;门前道边那排大树的枝条上,牢牢地挂着好多“雪条”。我注视着这些“雪条”,它们倒挂在树枝下面,此时被久违的阳光一照,就好像含苞欲放的花朵在那里亭亭玉“垂”着,妙极了。
中午时分,姑爷爷携姑奶奶一同来到我家。初见面时,我有一点腼腆,可能这是我平时性格内向的缘故吧。随着两位老人和夫君的说笑声越来越大,我也逐渐收放自如起来。谈笑中我感觉到了姑爷爷的热情、坦荡,有着黄土高原人的那份耿直和豪爽。下厨做午饭,食材选用的是我们当地过完年招待亲戚的年俗菜——排骨烩菜,外加一盘麻婆豆腐。做麻婆豆腐所用的食材,正是姑爷爷不远千里带给我们的榆林豆腐。
我听说榆林城里人“一个月不吃肉行,三天不闻豆腐却万万不行”,尽管也知道姑爷爷不缺豆腐吃,但我还是做了,因为我知道姑爷爷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几包豆腐,更是一份人世间最真挚的亲情。吃着正宗的榆林豆腐,我看到了姑爷爷身上历经军旅生涯练就的那份坚韧和可敬。夹一块豆腐放进嘴里,我嚼出了老人对我们晚辈的厚爱和期望。他期望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学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做到事从理上让三分,做一个有健全人格,有极积心态,有良好行为的榆林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榆林豆腐品自香”还真是所言非虚呢!
小链接
高志飞,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陕西省定边县农民,闲暇喜欢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