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将思想融入书法的江南才子谢佳华
文/林伟光 编辑/云枫
我家里藏有不少名家的书法,可是我更喜欢谢佳华的书法。不完全是艺术的原因,我与他惺惺相惜,有更多的共同的情趣。尤其是我从他的书法中,读到了当下已很少见到的那种书卷气。
自从书法脱离了日常的常态而成了艺术,在炫技上就被或多或少地夸大了,都以为很了不起,就和日常渐行渐远了,当然也就上了神龛,让人有些敬而远之。
书法是艺术,当然不错,可是它又是日常的一种字体形态,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也就偏离了书法的根。要知道,书法的存在有它广泛的群众基础,离开这一点,书法也就没有根了,所以,强调它的书写性,是很有必要的。可惜,有如此觉悟的书法家,已经越来越少了。因此,谢佳华书法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的突出。
谢佳华的书法,有他孜孜追求的理想,有他独特的领悟,但更主要的,却是他进入某种境界之后的放得下。放得下,就是随意、随缘,可是几人能够如此?这就是谢佳华的聪明和睿智了。他懂得艺术之道,不在刻意,乃在放松,观花看云,听雨拍曲,或者美食、苦茶、琴棋、诗文,他是深谙陆游所谓的“功夫在诗外”者。
每天,他在沂园坐地,三教九流,来者都是客,清茶一杯,上天入地,他显得神采奕奕,没有一点倦态。这是我最钦佩的。他哪里来的精力和饶然兴致?有时,我对他的“来者都是客”颇有些腹诽,觉得浪费了他很多创作时间。现在想来,却是我的错了。或者,艺术不是都要曲高和寡的,有时候,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的。不见得所有到沂园的人,都能够欣赏谢佳华的书法,读出它的妙来,但我想,更多的人会因为受他的人格魅力影响,而喜欢他的作品。
明代张岱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性情。这话说得甚好。凡人者都得有真性情,没有真性情的只是神龛里的偶像。可是,偏有不敢流露出真性情者,尤其拥有某些名气或地位的人,就更是要千方百计地遮挡了,这其实是矫情,如果带进了创作中,就更是可怕,满纸的荒唐言。
谢佳华是有癖的人,是个性情中人,爱美食嗜好茶,好弄古琴,吟诗作对。有一回,我和他一起参加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游览河源市的老县城陀城,我和他去游览老街。看得出他身上有很浓郁的怀旧情绪,对那些日常的,已经不常见的东西,他表现出格外的兴趣。有的人也喜欢这些旧物,可是,他们喜欢更多的,却是关心它们是否具文物的价值。但佳华不是如此的,他的喜欢,就是喜欢而已。在他的钟情里,却有着对艺术的美的欣赏的因子,一种迥异俗流的审美意趣。或者由于他有着如此的对美的独特感受,我才能从他的书法里,读到属于他的美丽神韵。
他的书法,每一幅都是一次创造的过程,他力求不复制。不但不复制古人,也不愿意复制自己,这很难。他也未必都能够做得到,可以说,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一鞭一道痕,你说容易吗?
近日,我读董桥的文字。我喜欢他的文章,常常随手阅读,总可以给我一些启迪的。他对自己的文章有如此几句话,很好。我禁不住也做回文抄公:“然则我平生文章虽然寒伧,毕竟随意而为,不求梅之静,不羡草之动,不问郎官雀,不过圯上桥。人之视我,我之视人,孰得孰失,都成砚面桃花、琴上竹叶耳。”说得真好。我写文章时,总是向往着如此境界,实际操作后,才知道说是容易,但要做到时,却是千难万难的。
这其实也可以移用于书法等其他艺术的创作。他所说的,就是努力表现个性的风格。没有个性的艺术,并不能称为艺术,不过是一种技术而已,艺术非独具面目不可。只是以此而衡量,则要使多少所谓的艺术家变成土鸡瓦狗了,呵呵。
佳华的书法,却是经得起如此考验的。挂在那里,在众多书法作品中,它都会让你一眼认出来的,这就是个性。他的书法,其实并不张扬,浮华如尘埃,风一吹过,就蔫了。可是它不然,质朴在那儿,有一种风骨撑着,好像古人所强调的那种士的气节。
谢佳华最不喜欢别人当面恭维他的书法,他会脸红的。虽然他东西南北办过多次展,也漂洋过海到过日本、韩国多回,备受人们的青睐。还有更多的人们也希望他谈书法,有不少大学的艺术系也曾盛邀他去讲课……但是他依然保持低调与谦逊。他的书法理论,在广东省书法界很有名气。我读过他一篇论文,是谈书法的音乐性的,很有新意,弦外有音,不是那些高头文章所能比拟的,可见他的理论造诣之深厚。
闲来,他似乎更喜欢读读文章,写写文章,尤擅长写题跋类的文字。我多次现场看他创作,几乎是不假思索,信笔写来,用他的书法,在宣纸上构成精采的作品,文字与书法交相辉映。有一篇《韩江上的桨声灯影》,当年是经我的手编发的,很有情致,掌故、见识、文笔俱佳,可以见出他文学上湛深的修养。收有此作的《沂园笔记》,2012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以书法家的身分而问鼎文学奖,你不能不说他创造了奇迹。
或者,你会说他不务正业,这是陋见,他的博杂和泛览,造就了他书法风格的底色,对中国文化的厚积和观照,托起他手中生花的妙笔。他对书法的理论滋养了创作,站在一种高远的境地,接续过去和当下。阅读之际,我感受到他的思想,他的书法所构筑的是自己的一番文化风景,世界就在他笔下展开,教人欢笑或者沉思。我发觉了他的“野心”,比如借着书法创作一个思想而不只是艺术的世界,让思想借助艺术飞翔于人们的灵魂。
传记作家佩斯说过,爱因斯坦“虽然发明了能量和质量的伟大公式”,可是,他不满足,相信“能量后面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这种不懈探索的好奇,是具大襟怀者所有的优良质素,它决定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博大如海。
记得古人说过创作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更多的人们一辈子都在山里打转儿,能够到“看山不是山”境界的已经不多了,只有少数的人,才能够“看山还是山”。而谢佳华早过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他是否能够笑看青山——山还是那座山呢?我是充满信心的。不是因为我们是朋友,而是他有这种实力,更有不懈探索的、如爱因斯坦的优点。他也相信能量后面还有其他的东西,为什么不去探求呢?
人寿几何?可是总该有一种精神超越这些,那就让生命尽情绽放光彩吧!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黄晓伟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