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海涛老师的日子
文化信使/徐玉松 编辑/雅贤
5月28日,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主编、茅盾文学奖评委高海涛来朝阳龙翔书院讲学,让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终于有机会走近他、了解他、欣赏他甚而学习他。
高海涛为朝阳文友主讲的是:《创意阅读与创意写作》。他在讲座中说,没有创意阅读,就没有创意写作。要想掌握创意性写作,就要学会创意性阅读。一定要记住“超越”俩字。最伟大的作家是超越他的民族,次伟大的作家是超越他的地域,杰出的作家是超越他的故乡,优秀的作家是超越他自己,辽西的作家就是要超越辽西。不论写散文还是小说,超越绝对不可忽视。
参加讲座之余,我更详尽地了解了高老师。
高海涛,辽宁北票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后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曾在美国进修。1972年参军,1986年复员。历任东北师大外语系助教,《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编辑、副编审,辽宁省作协创研部副主任、主任,省作协副主席,辽宁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校文艺学、比较文学、英美文学特聘教授。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意识流:理论与实践》、《〈阿Q正传〉和〈老人与海〉的文化比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位置》、《文学在这里沉思》、《艾米莉·狄金森与中国想象》、《解构主义与文化批评》等数十篇论文,并有多篇译作和文化随笔发表或出版。2003年被评为“辽宁文艺之星”。
龙翔书院院长秦朝晖主持了此次活动。到场的人数之多,出乎主办方的意料,成为朝阳文学之花即将傲世盛开的前兆。
当时,我也只是慕名而去。听了讲座,顿时让我耳目一新。我与朝阳本土出生的大作家近在咫尺,心中自有一番感动。而且,他是那样的接地气,没有一点名人的架子,就是一饱学之士、布衣尊者。在散文作家的乡土题材创作中,高海涛老师追求的是一种文化散文的高度和境界,因此在人物描写上颇有自己的特点。譬如,他很注重人物的现实和文化背景,轻形似而重神似;他更钟情作者自己的抒写、议论,在文本的叙述中凸显人物。用他的话说,他完全是把《故乡海岸桃花》里的修河当成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了。这部作品,是他向荷马史诗的致敬之作。高老师把自己比作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离开了家乡在海上漂泊,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说:“年轻的修河哥,那些年他每年都要去两个地方,一是北边的科尔沁,一是南边的绥中。绥中有大海,科尔沁有草原,它们不仅让风华正茂的修河哥心驰神往,也让童年的我多少次耿耿难眠。”
怀着一种敬意,我找到了一些文化名人对高老师文学作品的评论,借助今日朝阳网(http://www.atcy.cn/)与大家分享一下:
高海涛以评论家的身份从事散文写作,故而他的散文理性与感性浑然一体,智性与人性相映成辉。语言精准中带个人色彩,哲思丰沛且地域特点浓郁,希望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佳作!
——高洪波(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
曾有好几位作家、评论家向我推荐高海涛先生的散文。读过之后,果然可圈可点,既是乡土散文也是文化散文,融合了本土和域外的两种记忆,写出了一种鲜见的格调和气势。
——陈晓明 (著名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涛本来是个用情比较专一的优秀评论家,但新世纪以来,他却似乎突然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就像同时爱上了三个女人那样同时执着于评论、散文和译诗,并如河堤决口海水涨潮,接二连三抛出较大一批作品,形成一股海涛拍岸雪浪飞扬之势。
——刘兆林 (著名作家,辽宁省作协名誉主席)
高老师说:有人评价他的散文,有汉唐散文的气韵,像汉赋。而我觉得,高老师就是那位手拿烟斗的贝加尔湖畔散步的诗人。
讲座上,高海涛老师幽默风趣地讲述了许多名人故事,“强盗都需要精神家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静下心来读书呢?
我有一个心愿:希望高老师的《青铜雨》雕像在朝阳早日落成,成为激励我辈奋发有为、昭示后生激扬文字的标志性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