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超文学作品选之五
白狼河绕白狼山,白狼古城启新篇
编辑/褚驹
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南境三乡交界处的大阳山,是历史名山:白狼山。白狼,为古代民族崇尚白色的产物。大凌河在古代之所以称之为白狼河,就是以白狼山而得名。白狼山、白狼河、白狼城,三者相依相伴,共同厮守辽西历史的浩瀚时空历有千年。
大阳山之所以成为历史名山,是由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时代特点决定的。在古代,辽西作为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渔猎资源丰富,多民族聚集。特别是以相对独立的大凌河水系为中心,化育并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人类文明。从已知的鸽子洞人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以及“舜筑柳城”,都代表了大凌河早期的文化特征。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多民族的融合,在大凌河中游即今朝阳城附近,形成了地控一方,并与中原地区相抗衡的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朝阳为枢纽,大凌河沿岸成为当时联通关内关外,以及东北亚广大地区的主要交通通道。
大凌河地段狭长,伏脉千里。其发源地西源上溯至河北平泉,而南源至葫芦岛建昌,这两个方向,正是大凌河流域直达域外的天然孔道。对于居于中游的统治者来说,能找到锁住两源的钥匙,就可以进退有据。而大阳山,则地当其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大辽水》记载:“辽水右会白狼水。水出右北平白狼县东南,北流西北屈,径广成县故城南,王莽之平虏也,俗谓之广都城。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径石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右北平有石城县。北屈径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
这段文字,大略记录了大凌河的南源经过白狼山的水道情况。广成县故城的位置,历史学家王绵厚认为在建昌与喀左南公营子一带。石城川,即今喀左县境内的渗津河。经过实地考察是,大凌河从建昌要路沟到建昌镇北营子折转西北,进入喀左县境。再西北流,经过南公营子镇,于白塔子镇大西山村接纳蒿桑河,再向西北流,在平房子镇桃花池村,接纳渗津河,在该镇的三家村接纳西大川河,再转向东北流,抵达南哨镇与大凌河西源汇合。
考察发现,大凌河进入喀左县境后,在白塔子镇附近经历了几个大的曲折,方排闼而出。究其原因,就是横亘于此的大阳山在“作梗”。大阳山为松岭山脉延伸的支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起大凌河的西南岸,向西延伸到渗津河的东岸,跨越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81米。正处在大凌河南源与渗津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与大凌河西源呈辐辏之势。距今天大凌河交汇处的喀左县城仅20公里。
大阳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出入大凌河的一道天然屏障,令兵家刮目相看,而在此发生的曹操东征乌桓战役,更使之一战成名。东汉时期,北方乌桓势力逐渐强大,入居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之内。到东汉末年,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的乌桓,已形成了以柳城为政治中心(今朝阳袁台子一带)强大的部落联盟,史称“三郡乌桓”。此时正值中原三国鼎立,此消彼长。建安十二年(207年),北魏的曹操为平定北方进而成一统大业,便以右北平无终义士田畴带路,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亲征乌桓。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便使张辽为先锋,虏阵大崩,斩蹋顿及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曹操的白狼山之战,打破了乌桓防线,并长驱直入,“屠柳城”而归。其后,曹以乌桓骑兵为主力,纵横中原。而在此后的辽西,鲜卑慕容乘虚崛起,成为塞北强大民族,以龙城(今朝阳)都城,建立了史称前燕、后燕、北燕的百年霸业。
追溯大阳山成为军事战略要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早在曹操祖辈曹参称相的西汉时期,中原的刘氏王朝即在此设立了白狼县。十六国后燕、北燕皆为重镇,为并州治所。北魏为建德郡治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白狼水冲积平原上,发现了这座以白狼山得名的白狼古城城址。
白狼城遗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10米、南北宽189米,城墙是以土夯筑。1961年调查时尚存部分城墙,残高约1米,宽约5米,夯土筑成。南部设一城门,城墙外有扩城壕,宽约20米,深约0.5米。城址内散布的粗绳纹砖、绳纹筒瓦、拍印菱形纹瓦残片甚多。此外还发现了汉代的铁戟、“千秋万岁”瓦当、五铢钱币和魏晋时期的网纹黑陶片、水波纹灰陶片和方环首铁刀等遗物。该城址背倚大阳山,位于今喀左县平房子乡黄道营子村。专家据此认定,这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白狼城,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座著名的历史古城,白狼城遗址的发现,有一定的坐标意义,此前各代著述对此多指向模糊。如清乾隆年间的《热河志》记述云:“《方舆纪要》白狼城在建昌县南。《魏书》:‘建德郡治白狼城’。今县南境为北魏建德郡,治白狼城”。其记载虽无确指,但方位相合。但须说明的是,此处的“建昌县”是指凌源市。凌源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置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改称凌源县。而今建昌县,沿用旧称,其成立则相对晚至百余年。
其时,在大阳山附近还富集着许多其它的历史文化遗址,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处。喀左县山嘴子镇黄家店村的土城子城址,位于渗津河左岸,大阳山西北侧,文化类型属于战国时期。渗津河在辽金时代称狗河,元以后至今称为渗津河,发源于凌源三家子乡。著名的天盛号金代石拱桥就在其上游。在白塔子镇白塔子村的龙山县故城址,辽开泰中于此置潭州,沿用至金元时期。其城址内的古井至今仍为喀左县隆中御酒厂所用。这些古城址,均以大阳山为中心,其方圆里距不到10公里。而且从战国一直到元代,呈不断代性设置,可见其重要地位。而位于大凌河交汇处的大城子镇小河湾村的喇嘛山遗址,则远在新石器时期。
在大阳山主峰以西的分水岭上,有一巨大的白石砬子,远看象一只绵羊,也似白狼或白鹿,因此得名白狼山。在北魏时称白鹿山,蒙古名称布祜图山,清时称大羊石山。后来简称“大羊山”。至今又改字称“大阳山”。该山东南部山腰的平台处,有一大型古代庙宇建筑遗址。遗址四周的颓垣和曲折的盘山马道至今犹存,部分房基遗址清晰可辨,与《魏书•地形志》:“建德即石城县有白鹿山祠”形成互证。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大阳山作为古战场,到隋唐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转移,从中原到北方又逐年开通了平冈道、黄龙道、无终道、营州道、御道等五条通道,于是白狼城原来这条古通道逐渐淡出历史的视野。而今风景壮美、山水相依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们访古寻胜的最佳去处,同时是影视基地的首选之地。2013年四十集电视剧《老家门口唱大戏》在央视八套热播,这是一部汇集范伟,闫学晶,刘永生等众多明星演绎的乡村爱情大戏。其拍摄地就在大阳山脚下的白塔子镇大西山村。节目播出后,历史人文与时代风貌交相辉映的古老大阳山,再次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向往之地。
(2014年12月)
[责任编辑 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