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黑白色里的五彩回忆(王学英)

摘要: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从12寸、14寸、17寸的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再到彩色超屏更新到等离子超薄液晶电视,到现在的3D电视(戴眼镜看),我目睹了电视机的一路成长。

黑白色里的五彩回忆

文化信使/王学英  编辑/繁花似锦

  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从12寸、14寸、17寸的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再到彩色超屏更新到等离子超薄液晶电视,到现在的3D电视(戴眼镜看),我目睹了电视机的一路成长。从“大风车”到现在的各类综合娱乐节目,让我怀念的还是“黑白色”的鞠萍姐姐、董浩叔叔,特别是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惟妙惟肖,感觉如置身于大自然一样。

  现在的电视节目五花八门,可是却得不到以前的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了。以前的电视虽然黑白色的,可我们看得津津乐道。当时只有三个频道:中央一套、中央二套、辽宁一套。每天下午六点开始等着盼着看单田芳、田连元的评书,虽然每次只讲二十分钟,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六点半开始是辽宁新闻,然后看完天气预报就更换频道,七点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天与罗京叔叔和邢质斌阿姨如期见面。《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上海滩》等等,当时火遍全国,至今也是经典,虽然翻拍数次,但是无一盖过。
  我七岁那年,哥哥和爸爸在二十多里以外的县城做瓦工。有一天哥哥和爸爸像平常那样蹬着二八大自行车(很旧的)回来,哥哥从车的后衣架上搬下来一个大箱子,看上去很沉。哥哥搬得呲牙咧嘴,我紧跟着进屋,好奇地问: 啥呀,哥,啥呀?哥哥抿着嘴儿笑: 电视。这下可好,我像是见了外星人一样好奇并期待。哥哥聪明,一会儿功夫就安装好了。看着说明书,哥哥开始调台,一会儿调调室外天线(绑在房顶烟囱上),一会儿再进屋弄弄电视机上的室内天线。开始还是唰啦啦的黑白雪花,一会儿功夫就有图像了,太神奇了!我蹦着高拍着手,大声欢呼。当时电视特别少,还记得我家是我们组上第三家买电视的,花了530元,菊花牌17寸电视。第二天邻居都知道了,纷纷来我家看电视,妈妈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给邻居们沏茶拿烟(黑纸卷的旱烟)。屋里坐不开了,都排到院子里去,还有的坐自己拿来的小板凳,院子里沸腾了。大家边看边议论着、讲解着,在田地里忙了一天农活的人们,也都忘记了劳累。一来二去买电视的多了,家里来看电视的邻居也少了。记得那时候姐姐就喜欢看辽宁台的《钻石人生》,我就非要看中央台的《小龙人》不可。姐姐非常疼我、让着我,跟我商量让我去奶奶家看,然后她去接我,还给我五元钱(当时姐姐在地毯厂做活,五元钱可以买一条裤子了),我开心地答应了。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娱乐只有收音机和电视机,所以每天就对着圆圆的信号图标也能看上十分钟,就等着来台。就连广告也能看得入神,甚至去模仿。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全神贯注地看着电视节目,不时全家人都笑了。如果是看电视剧,剧情悲苦时,我也会跟着流泪。那时候我的偶像就是孙悟空,记得有一次妈妈去地里摘豆荚(豆荚是串种在高粱地里的),我嫌里边太闷了,心里着急,就对妈妈说: “我要是孙悟空就好了,把这些豆荚都变回家里去,咱们就可以回家了”。这句话把妈妈逗笑了,妈妈说: “你要是孙悟空,我就不用干这些活了”。那时候要是错过了几分钟电视节目,是一件很懊悔的事,甚至哭鼻子,因为不像现在可以去网上随时搜看。

  一个个黑白色的面孔陪我长大,那么熟悉,那么刻骨,那么经典。现在电视先进了,节目精彩了,可是却没有那份情有独钟了,没有那种满足感了,不是黑白电视机的那种情结了。家里的那台黑白电视机,记录了我们一家人点点滴滴的笑声,其乐融融,满满的幸福,回味无穷,是现在再也找不到的感觉。电视从黑白到彩色的演变,也记录了爸爸妈妈从青丝到白发的过程,从年轻有活力到皱纹挂满脸庞。还有那个放电视要爬到柜子上才能够到的小不点儿,到现在每天为吃饭奔波奋斗的我。电视是黑白的,回忆却是五彩的。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学英,笔名传奇,朝阳市喀左县人,从事联想电脑渠道批发工作。热爱文学,作品有小诗句、快板、小品,歌词改编等。喜欢今日朝阳网这一平台。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