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飘香富农家
——盛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走笔
文化信使/宋文龙 编辑/雅贤
“绿油油的葡萄枝繁叶茂,珍珠翡翠般的葡萄点缀在绿叶丛中,十分养眼;葡萄架下,30多名村民正挥汗如雨地培土、追肥,满是汗珠的脸上,挂满了欣慰的笑意!”7月16日,笔者到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西街村采访时,亲眼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劳动场面。据了解,在葡萄园务工的大多是村剩余劳力和贫困村民,根据分工,日薪60至100元不等。一位中年妇女笑着对笔者说:“这点活对我们农民来说不算啥,就是天气太热了,但是,我们非常感谢村干部派的美差,租用地给钱,在这干活还给钱,一年下来,能赚个万八千的。”言语中,折射出了发自内心的喜悦!
西街村位于龙城区大平房镇西部,社会总面积6300亩,其中,耕地3200亩、林地1400亩、果园300亩,村民们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西街村下辖8个村民组,人口820户2665口人,贫困村民170户373人,其中,移民20户42人。贫困——就像一块巨石,压得村民们透不过起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为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早日摘掉贫困村的“帽子”。2016年6月,在包村单位——龙城区财政局的支持下,第一书记、财政局干部曲兵和村两委班子经过缜密的市场考察,认真谋划成立了“盛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和反租倒包的形式,按每亩500元租金,租赁村民土地200亩,无偿分配给贫困户,作为贫困户的股本,统一加入合作社,对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单独核算、设立账目、进行收益分配。村主任、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峰介绍说:采取这种方式,就像给贫困户买了一张“船票”,搭乘合作社这艘“大船”一起闯市场,从而降低盈亏风险,确保增收。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难掩内心的激动,高兴地对笔者说:“我的文化低,不懂科学,家里的几亩地常年种的都是玉米高粱,遇到灾年,连种子化肥的钱都收不回来。这下好啦,把地租给合作社有租金,在合作社打工,天天能见到现钱,日子好过多了。”
葡萄是见效最快果木之一,葡萄鲜果汁多味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高产、稳产等优势,一般当年种,第二年即可量产,三年大丰收,若管理精细,一般没有大小年现象,产量相当稳定。向科技要效益,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时髦词。理事长赵玉峰深知这个理。他聘请曾在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果树室工作过的李中齐任技术员,李中齐有10多年的实践经验,技术全面,从苗木种植到立杆架线、后期管理,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葡萄长势十分喜人。笔者发现,大片葡萄足有50亩,那么,剩余的150亩地,合作社作啥打算呢?赵玉峰解释说:剩余的土地将陆续栽植葡萄,扩大再生产。但因土地贫瘠,需要培土,再加上资金缺口,暂时还不能全部栽植。150亩地种的是向日葵、大葱等农作物,合作社精细管理,收成也不错。
财政局干部、村第一书记曲兵看到合作社的艰难起步,很是焦急。帮助筹措资金打了一眼大井,重新架设了配电线路,解决了葡萄园的灌溉难题。村书记金立军介绍说:“葡萄长势非常好,今年就能见到收成了。村集体能有点收入,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每人年收入能达到5000元以上,真是一举双得。”据了解,为加大扶贫力度,村两委班子决定将58户117人贫困村民,全部吸纳加入合作社,有劳力的出劳力,无劳力的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按比例进行收益分配,以此达到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
谈到合作社今后的发展前景时,采访现场的几位村干部精气神十足,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以保证葡萄品种纯度为根本,以提高苗木质量为追求,以科学管理为目标,一定把葡萄产业园建成融生态整治、生产示范、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园,从而带动区域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等有了较为扎实的规模后,在做葡萄深加工项目,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让西街村成为富裕村、模范村。笔者得知:合作社正着手修建葡萄冷库,用于葡萄贮藏,进行反季销售,以此增加收入。
七月流火,骄阳如炬。葡萄园内,几位村干部和社员们一样,早已是汗流浃背。返回村部的路上,从西街人蹄疾步稳勇毅笃行的铿锵步履声中,笔者清晰地看到了西街村的美好明天,那是富裕,那是和谐,那是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