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篇文章的故事
文/瞿军(四川) 编辑/雅贤
1998年夏末的一天,深圳的天空阳光灿烂,而我的内心却感到十分的悲哀和冰凉。独自一人,背着空空的行囊,走在深圳的大街上,擦肩而过的人流中,没有人回头看一眼,也没有人投给我温暖、安慰的一瞥。
四年前,与前妻分道扬镳后,一狠心离开了工作了近十年的交警岗位,下海到深圳,跟朋友合伙开酒楼。
两年时间弹指而过,由于缺乏经商的经验和经历,很快,便亏蚀了前半生所有的积蓄。酒楼关门后,付完所有欠债,算帐下来,我口袋里只剩下五百多元钱。
与合作的朋友分手后,我买了一张从广州到成都的火车票,腰包里只剩下不到两百元钱。在广州火车站,垂头丧气地等车时,我随手买了一本杂志来翻阅。
那年,正遇长江发大水,湖南段铁路受损,我所乘的那趟慢车绕道从广西经贵州从重庆入川。路上走了三天三夜。当时,火车上的方便面卖到十元钱一包。为了省钱,我一天只买一包方便面吃,坚持到了成都。在那三天三夜漫长的旅途中,那本杂志被我从头至尾翻阅了好几遍,既慰藉了失意的我,又伴我度过了那段沉闷、难熬的旅程。那里面恰好有篇文章,是关于主人公面对失败毫不气馁,最终使自己生活变得美好的写实报道,十分吻合我当时的心境,给了我不小启发。
我一路反思,深圳之行失败的原因。
时至今日,那本杂志已不知丢失在哪里,那篇文章的标题也早已记不清了,内容也有些模糊,但它依然留在我脑海里,时时浮现。因为,正是那篇文章给了我面对失败的勇气,让我重新振作起来。
回到老家乐山不久,经恩师帮助、指点,我以37岁的“高龄”进入成都媒体,仅凭自己微薄的文化底子,咬着牙努力拚博,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媒体站住脚,成为一家省级报纸录用的正式记者。并且,负责报社重大焦点新闻的报道工作。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我采写的大量新闻,分别被《北京青年报》《北京法制报》《上海文汇报》《南方周末》《辽宁青年》等上百家报刊、杂志转载、采用。至今,已发表文章千余篇,约两百万字。
回首往昔,深深感慨。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给人的启迪可能是一时,也可能是一生,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让人终身受益。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