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果园别样情
文化信使/史庆友(阜新) 编辑/繁花似锦
初秋
金黄色的秋天是梨园丰收的季节。
周日,与友人又一次去了梨园。
梨园位于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梁南村,离我家只有10多里路,借助党中央关心“三农”的东风,通往大山深处的梨园都已经铺上了水泥路,方便极了!
承包果园的是位80岁的老者叫白文斌,由于我喜欢摄影,老人的梨园不论是春花、夏叶还是秋果,都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我也因多次将白大哥的梨园美图发到媒体,为大哥多次做不花钱的广告而成了大哥的座上宾,每当梨园能出好作品的时候都会给我打电话,这次就是大哥几天前约的。
今天的天真好,几位喜欢摄影的朋友早早就来到我家,每人一碗荞麦面拨面条,一顿农家风味十足的早餐就算完事了。其实那一碗就得3两面,对于不干重体力活儿的朋友们已经很饱了。全程水泥路,只10多分钟就到了。
飘香
一进园里,就瞧见狗头大小的淡红、淡黄的苹果梨、锦丰梨挂满了枝头,好多树枝都压成了弓形。白文斌看我们来了,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接待我们,我们都感觉很不好意思。转到大哥干活的位置,我看明白了,大哥是在给压弯的枝子打“柱子”,这活儿我会干,我同我的朋友们讲:“咱们就是来看梨园的,不如大家边干边看,这活儿没技术含量,有现成的支柱材料,只要选对支的位置,地下埋得结实点儿就没问题。”好友中有农村长大的,这活儿都会干。我们边说、边吃、边聊,鲜甜的梨汁顺着指缝往下流。等我们把一个梨吃完,相邻的两个手指已被梨汁粘在一起了。
登高远望,这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年头儿。远远望去,远山一片片梨园满眼金黄。秋风送来诱人的梨香,做一个深呼吸会把你醉倒在梨园树旁。看,梨园两旁的庄稼地里,沉甸甸的谷穗、火红的高粱,还有不甘寂寞的玉米棒像一位姑娘已换上了黄色的大氅,却还是裹不严它的身高体胖,露出半张脸窥探着这秋天的景象。
置身于梨园之中,那一株株梨树就像一把把太阳伞,遮天蔽日、郁郁葱葱。那满树的梨儿随着枝头的摆动,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就像发亮的灯泡,油光锃亮中透着几分水灵。偌大的树冠果实累累,使不堪重负的枝子索性席地而卧,大有铺天盖地之势。闻着这浓浓的梨香穿行于梨园树行之间,顺手抓一低垂的枝头,只见上面那油晶晶的梨儿摇摇欲坠,让人垂涎三尺,不免心里痒痒,顺势来它一口顿觉沁人心脾。
“喳喳喳……”忽然一声声鸟叫传来。循声望去,原来是一群喜鹊正在树上攀起了高枝,在那黄橙橙的梨儿之间挑挑拣拣,跳来跳去,时而啄食,时而鸣叫,在秋日的阳光下昂首翘尾、趾高气扬,在高高的树上似乎在召唤着同伴,又像是有意在向我们炫耀,快看我:这就是“欲与天空试比高”。而那些不知名的小鸟以及小蜜蜂也毫不示弱,在树上欢快的蹦着、跳着,贪婪地享受着这阳光和美味。
飘香
树下曲径幽幽,路边花草芬芳;园中彩蝶飞舞,树上秋蝉吟唱。梨园秋景给我带来的是听觉、视觉、味觉上的享受。让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置身于梨园之中,看到的是一棵连着一棵的梨树;走出梨园又看到的是一片连着一片的梨园;走出这梨园片片相连的山沟便会发现梨园美景在秋天的故乡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放眼四周,那一片片的庄稼地洒满了金黄。在那田边地头,那花草芬芳的丘陵山坡,那潺潺流水的小河边,随处可见梨树。这真是:
一片梨园一片秋,
片片相连秋满沟;
独步醉赏园中景,
却忘梨乡满是秋。
踏着这家乡的土地,感到山更青、水更秀,一草一木更亲近。我们左顾右盼,信马由缰,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家乡北部的最高点哈达图山下。仰望天空,天高气爽,风轻云淡。顿觉情趣盎然,登高欲望油然而生。
沿着山间小路缓步攀登,只见路边渐已泛黄的草丛中仍开满各色小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等,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座山并不怎么高,但也让我们汗流浃背。这期间真的看出了朋友们之间的友情,大个子老王背4架相机,得有20斤重,好几位空手的娇妹妹还是气喘吁吁。
山顶的风比山下要大了许多,沙沙作响的山风似乎在给我们配乐,让我们有了吹电扇的感觉,极目远眺,哈达图山下故乡秋天的景象尽收眼底。
童子戏耍
听!山下的梨园中正在摘梨的小伙子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站在高高的树杈上引吭高歌。看!梨园与庄稼之间的纵横交错的乡村土路上忙于收获的各种农用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田边地头收割机、脱粒机的马达声震耳欲聋;而在那宽敞平坦的公路上满载着各种蔬菜、水果的大卡车已向他们的目的地启程了。
站在山顶俯瞰家乡,它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秋画。其实故乡的秋天真正之美还不仅如此。若是到了深秋时节,当一夜秋风将那各种树叶扫落,而这时的梨树叶子仍然顽强而执着的守候着枝头,然后,由绿变黄、由黄变红、大红、殷红,那时故乡的远山近岭、沟沟壑壑、一簇簇、一片片,漫山遍野,如霞似火,像一首热情而奔放的现代诗歌,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思……
我喜欢秋天,喜欢家乡的秋天,更喜欢故乡的梨园!
[责任编辑 赵盼]
小链接
史庆友,网名:无风无浪。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先后有作品发表于《参花》《散文》《辽宁散文》《东方散文》,《辽宁日报》《辽宁职工报》《阜新日报》《新蕾》《蒙古贞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