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辽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重生记

摘要:春植嘉木,秋有果香。2017年8月7日,正值立秋,中国教育报“应时”发表了记者刘玉采写的文章,题目是《辽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重生记》。当日,中国教育新闻网、东北新闻网、中国校长网、中国搜索教育网、天水教育信息网等网站纷纷予以转发,在行业内迅速引起强烈反响。

本网特稿

编者按:

  春植嘉木,秋有果香。2017年8月7日,正值立秋,中国教育报“应时”发表了记者刘玉采写的文章,题目是《辽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重生记》。当日,中国教育新闻网、东北新闻网、中国校长网、中国搜索教育网、天水教育信息网等网站纷纷予以转发,在行业内迅速引起强烈反响。

  凤鸣朝阳,浴火涅槃。熟悉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历史的人,透过文章题目中的“重生”二字,会真切感觉到一字千钧、力透纸背的分量!2015年末,新领导班子就任前,该院深陷“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被边缘化”的泥淖。为改变现状,他们时刻牢记中共朝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嘱托,确定了“把学院的振兴发展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的工作理念。集中力量争取资金投入,全面改善办公条件;果断实施“琢玉工程”,全面提升研训员素质;强化务实创新理念,全面开创研训工作新局面;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为教职工多做好事和实事……

  回眸一笑,往事如歌。“重生”的背后,浸透着学院全体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新班子开拓创新、善于攻坚的集体智慧,砥砺了他们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顽强意志,见证了他们深谋远虑、抢抓机遇的凌厉作风,弘扬了他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精神,为世人描绘出一幅脱胎换骨、吐故纳新的“再造”画卷。

  马踏雄关,豪气干云。借助各级媒体共同发声产生的强大推力,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进一步加快了负重前行的脚步。“重生”之后,阳光更加明媚,步履更加稳健,信心更加坚定,业绩也必将更加辉煌!

  现将《辽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重生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辽宁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重生记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刘玉

  记者日前在辽宁省朝阳市中小学采访时发现,只要提及教学工作,校长和老师们都会说到市教师进修学院研训员对学校教学的建议和帮助。“市教师进修学院两位研训员在我们学校做了一学期‘沉浸式’教研,带来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帮助老师适应了新理念下的教学工作。”燕都小学校长王树申说。

  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经济一直欠发达。多年来,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培训设备老破残旧,“吃老本、混日子、凭感觉、差不离”是大部分研训员的工作状态。

  2015年末,朝阳市委决定,尽快改变学院形象,更好发挥其职能作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联名呼吁,市财政、教育等部门积极协调,很快,500多万元资金筹措到位。到今年3月底,学院网站、录播室、多媒体教室、民族双语教师等专用教室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

  “要让学院找回尊严!”新上任的朝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程希印带领班子很快厘清了学院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研训员整体素质提升、工作面貌改善和文化建设。

  程希印告诉记者,2016年寒假,班子成员积极设计并严密论证,2017年新学期开学启动实施了一项旨在提升研训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创新工程——“琢玉工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琢”出一批有底蕴、有权威、有人格魅力、有奉献精神的高水平研训员,把学院建成创新之院、学术之院、研究之院。

  据介绍,“琢玉工程”包括五项子工程,每项子工程都针对研训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其中,“换岗磨玉”工程是通过分期分批选派优秀中青年研训员到基层学校任教挂职,解决能力不够问题;“借石攻玉”工程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设计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自我提升的内驱力;“励志开玉”工程是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督促研训员克服“职业倦怠”,走出工作的惯性思维;“聚力研玉”工程是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开展笃学活动,增强研训员的底蕴;“文化雕玉”工程是以创建“琢玉”文化为载体,营造温馨舒畅的人际氛围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研究氛围。

  姜娜2011年大学毕业后直接考进朝阳教师进修学院做研训员。没有基层教学和管理经验成了姜娜的软肋。而在学院112名研训员中,像她一样没有一线任教经历的研训员有近四成。

  2017年新学期开学,姜娜和其他4名研训员被派往基层学校任教挂职。当班主任、上课、做学校中层干部,在丰富基层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增长才干、快速成长。每天,他们都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亲身参与学校各项工作。

  经过一年“磨玉”,5名研训员收获满满。姜娜说,以前组织培训,只想着做好本职工作,注意团结协作,必要时能补位就很好了,现在会思考很多,因为了解了一线教师的需求,会想方设法“按需培训”。

  “如何督促研训员克服职业倦怠,走出工作的思维惯性?我们着力构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采取研训员集中述职、业绩展示、上公开课等措施,在学院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氛围。”学院党委副书记佟英峰说。

  “琢玉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学院各项工作风生水起,工作抢着干、比着干,人人心气都很足。“现在,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教研员了。”双塔区凌河小学校长李桂茹说。

  《中国教育报》2017年08月07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中国教育报截图



附:部分网站截图

本网声明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