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拟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国旅行行程中,我将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请关心我的朋友们每天关注我,对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帮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个清醒的行者。
游览代顿墓园(美国纪行之十四)
文化信使/邹本殿 编辑/明月
因为对陵寝文化感兴趣,所以我早早地就加入了“中国坟协”qq群和微信群,经常与坟友们在网上交流陵寝文化的有关知识,了解陵墓考古的新发现。有此爱好,所以,我每到一地必定要考察当地的墓葬文化,因为通过墓葬文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域的文化和历史,这次到异国他乡也是如此。
可能很多人对我及其陵寝文化的爱好者们的这种爱好感到很另类,但我们却都乐此不疲。到代顿后,我就开始打听当地墓地的分布情况和所处的位置,以便安排时间进行考察。
今天正好儿子不忙,他带领我们来到了代顿市南郊一个叫霍桑山的地方。虽然叫山实则是一不规则的土丘,但非人工堆砌应属自然形成,但在代顿这样的平原地带已属稀奇。一座大型墓地就坐落在个土丘之上,这应该是代顿最早的墓地了。
在中国,有关陵寝文化的学问是很深奥的。”陵”的称谓在封建社会为帝后所独有,其他身份的人即使地位再显赫也不能称”陵”。”陵寝”是封建帝王死后的安居之所。中国古代人崇信人死之后,在阴间仍然过着类似阳间的生活,对待死者应该“事死如事生”,因而陵墓的地上、地下建筑和随葬生活用品均应仿照世间。按照这个思维,帝王的陵墓也按照皇宫前朝后寝的格局建造,陵寝即帝后死后睡觉的地方。将相和圣人的墓都不能称陵,只能称”林”或”园”,如河南洛阳的关云长墓称”关林”、山东曲阜孔子的墓称”孔林”、河南洛阳白居易墓称”白园”等等。而普通百姓就只能称坟或者墓了。
西方的墓葬文化过去了解不多。还走在墓园外的路上,我们就已经看到形态各异的墓碑、雕像和方尖碑等,随着山地势朝向不同、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但这样看着更顺眼,因为如国内公墓排列得整整齐齐完全一样倒失去了墓葬的个性。
转到墓园的大门,入口两侧是墓园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看规模墓地的管理人员应该不在少数。墓园是完全开放的,除了一些类似禁止鸣喇叭和喧哗类的警示牌外无其它限制人们进出的措施。据说,美国民众并不忌讳坟墓,人们盖房子居住与坟墓为邻司空见惯。西方人认为,与先人们的安息地朝暮守望,寻得心灵的平静,得到先人的保佑是很吉祥的事情。据说,很多美国人都有到墓园游览的爱好,平时特别是温馨明朗的周末,一些著名的美国墓园常常迎来游览休憩的游客,有的还在墓园野餐。美国民众这种对墓园游所体现的情趣,习俗上跟中国民众有非常大的不同。
我们进到代顿的墓园之时已有几个游人在里面游览拍照,在我们之后陆续到达的又有几批,他们都不是来祭奠的而是来游览的,可见喜欢墓葬文化的不只是我,在国外也有兴趣相同的知音。
墓园中只有墓碑,没有与国内一样的隆起的坟头或宝顶。美国的墓葬习俗是土葬,人去世后都以棺木盛殓埋葬,从墓地墓碑前后留出的间隔看,正是一棺之长的距离。陵墓前都有墓碑,带有倾斜角度的三四十厘米宽、二三十厘米高的写有逝者名字的墓碑居多,显得简约朴素;一米左右的长方体墓碑占有较大的数量;还有很多在国内不多见的方尖碑,我知道这是古埃及墓葬文化象征富有的标志。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上面刻着逝者的名字,一些还有墓志铭。这些方尖碑高矮不一,彰显富贵的图腾也能看出其家族的经济实力;有的墓还雕有圣母的塑像或逝者本人的坐像或头像等;还有一些三米左右高度大门紧锁的理石建筑,因找不到墓园管理人员无法得到相关资料,估计是为逝者祈祷类的活动场所。目力所及之处不见一方空地,都被墓碑所占据,这座墓园已经不能再为之后去世的人提供容身之地,代顿市已为今后的逝者另辟新的墓园。
我们看到,墓园已为众多的居民别墅区所包围,园外紧邻着高档的别墅,很多人家的门窗与墓地只有咫尺之遥。而我们国人的观念是墓地属于死人,活着的人们总是离它远远的。乡村的坟地一定是在村外,村子中间决不允许隆起一堆黄土。那荒凉萧瑟、岑寂阴森的坟地如果不是清明时节很少有人涉足其间。城市里更是如此,无论是百姓公墓还是烈士陵园都离城市很远很远。然而美国墓地却离人很近很近,美国人似乎不忌讳死人,在代顿市区的空军基地的住宅附近也有成片的墓碑,许多人家就围绕着墓地而居住,看来美国人丝毫不以死人为讳。
我们今天到这爿墓园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瞻仰莱特兄弟墓,因为我们早就知道莱特兄弟葬于代顿,但没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莱特兄弟死后并没有单独开辟陵园,而选择和普通人长眠在一起。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他们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在全世界也广为传颂。
我们来美国时从万里之外乘坐波音飞机经过12小时的飞行就到达了美国,如果是没有飞机这种交通工具即使是乘坐最快的轮船也要二十天以上。在飞越北极的途中我就想,当初如果没有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我们只能坐轮船的话,一个月的行程用在我们来回路上的时间还不够呢。可见,没有莱特兄弟,人类的飞行梦什么时候能圆只有天知道了。
莱特兄弟显然已被列为国家荣誉,在他们的墓前飘扬着美国国旗、俄亥俄州州旗,还有一面大概是航空协会的会旗,因为我没有找到这面旗帜所象征的真正含义的资料。
莱特兄弟的墓在整个墓园中规制很小,与其它有着方尖碑、雕像和灵堂的豪华相比显得朴素而寒酸,这与他们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相比太不对称了。莱特家族墓地只有十几平方米大小,后面是一方一米左右高的刻有”Wright(莱特)“字样的家族墓碑,靠近家族墓碑的是莱特父母的墓碑,碑面呈向前倾斜状,只有A4纸大小。最前面并排安葬着莱特兄弟和他们的妹妹。哥哥在左,弟弟在右,妹妹在中间。他们兄妹三人的墓碑稍大,但也仅比标准电脑键盘的尺寸高出那么一点点。墓碑上只刻有他们的姓名和生卒年月,连简单的墓志铭也没有。儿子说得一句话让我受到了启发,他们无需墓志铭,他们发明飞机的伟大壮举和对人类的杰出贡献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多余,任何语言描述都显得苍白,他们的姓名最好的墓志铭。
我带着为何兄妹三人合葬在一起的疑问继续挖掘着与此有关的故事,在他们的墓前追忆着这两个成功男人和他们背后的那位杰出女性,他们的小妹凯瑟琳·莱特。
凯瑟琳自小就与闻名于世的两个哥哥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并在母亲去世后从15岁起就担当起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一直照顾着父亲和兄长的饮食起居,成了两个哥哥的依靠。聪明的凯瑟琳还在那个年代考上了俄亥俄州奥伯林师范学院,成了莱特家的兄妹中唯一的一位大学生,女大学生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都非常少见。
凯瑟琳自己在社会上担任多种职务,后来潜心于哥哥们的飞行事业,也是世界航空事业发展的助推者。她年轻时美丽大方,风姿绰约,仰慕者众多。但凯瑟琳一直到年过半百仍然单身,跟哥哥住在一起。凯瑟琳一直未婚缘于她跟两个哥哥不成文的约定,他们相依为命,约定都不结婚要永远在一起。莱特两兄弟恪守诺言,终身未婚。弟弟维尔伯不幸在45岁上患伤寒英年早逝,失去弟弟的伤痛让哥哥奥维尔对妹妹更加依赖。但是后来爱情却降临在凯瑟琳的头上,她决定嫁人,当她把消息告诉哥哥时,哥哥勃然大怒,沮丧无比,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妹妹伤心地搬走后,他仍然没有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凯瑟琳曾多次试图弥补对哥哥的伤害,挽回兄妹感情,但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结婚两年后,凯瑟琳身染重病。哥哥没有只言片语的问候和关心。在凯瑟琳病危弥留之际,哥哥奥维尔·莱特亲情所致终于肯来到妹妹的病榻前守望了最后一程。妹妹去世不久奥维尔本人也相继去世。兄妹三人最后都安葬在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块墓地。两个哥哥把妹妹放在中间,为妹妹遮风挡寒,驱邪逐魔。兄妹3人的独特葬式和凄婉的特殊情意让人激动不已。
兄妹三人生前均无子嗣,家族墓地到他们这一代从此后继无人,但由他们创立的造福于人类的航空事业却终将延续千秋万代。如今这里已成了世代飞行爱好者凭吊的胜地。
[责任编辑: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