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拟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国旅行行程中,我将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请关心我的朋友们每天关注我,对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帮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个清醒的行者。
互相尊重与金钱至上观念相互交融的社会(美国纪行之二十六)
文化信使/邹本殿 编辑/明月
不谈社会制度如何,也勿论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单论人们能够互相尊重这一点在美国社会还是应该值得称赞的。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人们都共同遵守着相互微笑面对的原则,互相遵守着能为别人提供方便和有帮就有谢的约定。
我们看到,无论在任何场合,也无论认识与否,不分种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相逢时“您好”、“早晨好”、“再见”等问候语不绝于耳。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简单的单词会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我昨天晚上因有事,跑步出去的时间有些晚,突然,夜色中寂静的雪路上迎面晃动过来一个身影,在白天几乎都没有人走动的偏僻小路上,在这黑灯瞎火的时段里猛然晃荡出一个人影来让我感到毛骨悚然,汗毛都竖起来了。我影影绰绰地看出这是个彪形大汉,把雪踩得咯吱作响,这个大块头,不管是人是鬼我都不会打得过他。我也试图把雪踩出点动静来以让对方知道我这块头也不小,然而咱体重轻运动靴底子软,任凭怎样用力就是弄不出动静来。我拳头握得紧紧的,并四下寻摸着如果我打不过他时我从哪条路逃跑。然而,快要接近时对方主动的一声"Hi",竟让我紧张全无。我也立即回应了一句,不知道过度紧张后我的声音是否失常,但仅仅一个招呼就已让我消除了戒备。此时此事让我体会到,互致问候不止会让人心情愉悦,在特殊情况和特定环境中还能有消除猜疑和敌意的功效。
与人方便体现在自觉的养成中。我去超市购物,在入口处遇见一个小伙子,他见我没有购物车,立即就把他手中的购物车推给我。我道谢后还以为他是超市的工作人员,谁想在里面碰面后他竟然跟我一样也是购物者,此事让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如果知道他不是超市的工作人员我说什么也不能去接人家递过来的车的。联想到去年我在朝阳兴隆大家庭购物,趁我回头拿货的功夫一个姑娘就把我购物车上的货物移出了车外,把自己的货物放进去推着我的车扬长而去,连个招呼都不打,连个谢字都不说,奇葩的让我目瞪口呆,太不尊重人啦!
来到这里我看到在任何场合人们都很注意为别人提供方便,在商店里都互相有谦有让,看见别人推着购物车过来了人们会老远地让出路口,以便对方顺利通过。进出公共场所时,前面的人一定会主动地给后来的人扶住门以便方便进入,得到方便者都会说声“谢谢”。我们国家很多人也能做到,但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时候都能做得到,但在美国这里做得更好,几乎是无一例外。其实这应该不是素质问题,而是养成问题和自身约束能力问题或者是环境影响问题。也可能有些人不同意我的观点,我认为说是素质问题就有点说重了。有人说有些国人生活习惯不好是素质问题,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一些人在自己家随地吐痰高声大嚷,而到了机场候机楼怎么就不随地吐痰了呢,为什么人们都变得细声细气了呢?因为机场候机楼的一尘不染,机场里人群的自我约束,影响到了那部分养成不好的人们的行为举止。
人们在公共场所的礼让是一素养,但对礼让者及时的道谢或用肢体语言做出回应也应该是一种素养。我看到,美国人就养成的很好,在公共场所互相之间不但能帮而且帮的周到,不但有谢而且谢的也及时。相比较而言,我们有的同胞在这一点上养成的习惯就不够好。前段时间有关沈阳公共汽车上一个因让座引起的故事我们还记忆犹新,说一个姑娘在公交上给一个孕妇让坐,孕妇泰然受之,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姑娘看着孕妇时孕妇竟把脸扭向了窗外。后来姑娘借口手机落座位上了设计又把座位收回,这个孕妇没得坐了,乘务员动员其他人给她让座,竟没有一个人响应,因为,大家刚才都看到了那个孕妇傲慢冷漠知恩不报的那一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个素养问题,这个孕妇在家时肯定被家人宠坏了,对于别人的照顾都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出门又把这种霸气带入了社会,她会以为全社会都会像家人一样惯着她,所以得到的回报就只能是乖乖地站着。因为无论是哪种社会,人们为别人提供方便时也要求得到受助者的承认。那位让座的姑娘其实不要别的,就是想听一声“谢谢”,或看到对方一个感激的“微笑”。一声“谢谢”或一个“微笑”,就是对提供给我们帮助和方便的人的最好回报。美国人的这种互相尊重的风气应该也是经历过一个长时间的养成过程的,既是环境影响的,也是自我约束的结果,做到这一点也不见得需要有多高的素质,但能做到这些就能够给社会增添很多和谐的因素。
其实美国人今天的这种表现也不是民族固有的。我过去曾经读过描写有关美国建国早期的那些事的书籍,书中介绍美国人也曾经粗俗和野蛮过,美国人的绅士风度是随着国力增强、军事和经济的世界大国强国地位确立后自然形成的,国民的自豪感不断上升,讲礼貌、守秩序、崇尚互信和公德意识、乐于助人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良好的素养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很多人把国人爱大吵大闹、不守秩序、缺乏互信等上升到国民性的高度,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难以改变,这好像不应该是中国人说的话。中国人在很多方面确实需要改进,但我认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口多、物质不够丰富、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中国人天性善良、热情好客、讲究礼仪,这些基础我们都强于其它民族。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的大国意识的逐步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升,不需要社会去刻意的教育和引导,只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足以让社会养成良好的风气。
我也看到了美国社会虽然能够互相尊重,但也只是在动嘴动手不动钱的前提下,骨子里还是一个没钱什么也玩不转的社会。今天有两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纯粹的拜金社会。在人人都声称处处都要为他人提供方便的社会中又到处充斥着赤裸裸的金钱观念。
今天去自助式洗车店洗车,我问大冷的天为什么不去人工洗车场洗车,儿子说人工洗车场洗一次要20美元,折合人民币120多元。对于我们挣人民币的国人来说花120多元人民币洗车实在是有些奢侈,在国内现在洗车费涨到20元时我们还感到有些贵,120元洗车更是不可想象。人工洗车每3分钟1.2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75元,这个价还能让人接受得了。自助停车场也无人管理,投币口就那么张着嘴等着。吃进美元后一按开关即可喷水洗车,有洗涤液、清水和毛刷等几个档位,水的压力大得足够冲洗掉新污陈垢。3分钟到了立马停水,你要动作不快投两次币都洗不好,就像你洗澡时打了一身肥皂沫停水了一样。这时只有再投进1.25美元才能恢复洗车。如果需要清洁车内,出了洗车房就是吸尘器,但还要投1.25美元才能操作吸尘器。一次洗车最少要投三次币,动作慢了恐怕还要多花费。没钱根本玩不转,连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今天我还体会了一下到洗衣房洗衣服。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室外没有晾衣服的绳,既没有晒衣场也没有往外晒的。不知道美国都是这样还是就代顿这里这样。家中没有洗衣机的就去洗衣房。洗衣房就在小区内,也没人管理,也没有什么任何提示,洗衣机上还是张着嘴等着吃钱的投币孔,还是每次1.25美元。在美国最有用的硬币就是25美分,1美元的硬币比较少,类似洗衣房和自助洗车房的地方还只吃25美分的硬币,不吃纸币。洗衣机5个投币口就是按照25美分大小设计的,装够了推进去洗衣机就开始自动洗自动停。洗完后再换甩干熨烫机要再投1.25美元,又开始自动甩干熨烫。确实很方便,除了放洗衣液和衣服、洗涤完成后把衣物转场到甩干熨烫机的操作外,其它就什么都不用管了。但是价格也不菲,洗三锅甩两锅用去了美金6.25元,折合人民币近40元。但这钱是必须要花的,没钱还是玩不转。
在美国社会,人们可以做到互相尊重,可以互相给予方便,动动嘴动动手都可以,但一动钱就没那么方便了,在金钱问题上父子、兄弟姐妹也不行,分分角角也必须算得清清楚楚。
美国的雇工工资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社会服务都是自助式的。洗衣房和洗车房都设计成自助式的,就可以免去洗衣工和洗车工的工资。美国有的超市的购物车都是投币式的,投币后轮子才能转动。如果顾客需要,取车时就投入25美分,用完后,如果你把车送回到回收处,这25美分会自动吐出还你,但如果你送不到回收处,这25美分就等于付给替你把车送到回收处者的小费了。这样做也能省去一些超市雇工的工资。
美国家庭的孩子年满18周岁后生活和学习必须靠自己,上大学靠助学贷款,不上大学就自己出去谋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即使出生在美国富裕家庭的子女也得不到,每个人都必须靠劳动吃饭。连自己的子女成年后都得自己出去谋生,那么,有钱人除了做慈善也绝不会把钱轻易施舍给他人,所以,金钱至上观念也是生存的需要。在代顿的西郊,一个白人青年把一辆皮卡小货车停在路边的草坪里,车上装满了烧壁炉用的劈柴。车后面立个牌子,标明售价45美元。这个青年就坐在驾驶室里专心之至地读书和认真地做着笔记。儿子与他交谈时,青年略显忧郁,他说来自于怀俄明州,新学季的助学贷款还没下来,他不但没有钱回家,连吃饭的钱也不多了,所以,他只能利用寒假期间自筹一点生活费。儿子问他为什么不去打一份工?青年说,他的功课还不太理想,还必须每天做功课,这样可以边卖柴边学习,去打工就没有时间学习了。45美元能做什么呢?一个面包95美分,如果他只靠吃面包生活,一车劈柴也只能换取满足于一个周饿不死的吃饭钱,还得卖得出去,而且生活也不能满足于饿不死就了事,还有其他花销。但青年说,没有几天他的助学贷款就下来了,到那时日子就好过了。离开后我的脑海中常常晃动着这个乐观好学的美国青年的影子,也感叹美国青年生活也很不易。
虽然是金钱至上,但美国也有志愿者和义工,可以为需要帮助者提供免费的服务。许多“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履行基督教责任的美国人也义务参加一些社会服务,但这种服务只提供给需要帮助的病困者、孤寡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者,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不会提供给不劳而获者。
[责任编辑: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