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拟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国旅行行程中,我将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请关心我的朋友们每天关注我,对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帮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个清醒的行者。
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美国纪行之二十八)
文化信使/邹本殿 编辑/明月
昨天晚上又下起了雨夹雪。如果是在我们家乡数九寒天的雨夹雪的天气可不是什么好玩的,第二天道路一定如镜子面一样,出门开车似乎已不可能。但在美国如果不是暴雪,普通雨雪并不妨碍出行,因为美国应对雪天,哪怕是对冰雪冻雨天气的处理机制也是非常完善的,不但是高速,普通公路也不会有影响出行的情况,所以,整个夜间门前的马路上的汽车轰鸣声始终就没有停歇。
今天早晨我们按计划出发,终于从蛰居了二十来天的代顿走了出来,踏上了东行的路。天气晴好,艳阳高照,我们出了代顿迎着太阳沿着70号高速东行,沿途的景色都在银装素裹之中,但平原的地貌总是让人感到单调和乏味。道路车辆稀少,视野开阔,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已到达哥伦布附近。哥伦布市是美国中西部去往东部沿海地区的必经之路,是俄亥俄州的州府所在地,远远看上去高层楼房虽然不多,但城市建设还是很大气的。70号联邦高速并没有穿城而过。而是在城市西部汇入了绕城高速,十几分钟就把城市南环的路走完又回到了70号高速上。美国州府城市的袖珍与我们国家省会城市的幅员广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70号高速是横贯美国东西的一条里程比较长的联邦高速公路,西起洛基山脉东麓的犹他州东至美国东部沿海的弗吉尼亚,是连接美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大动脉,相当于我国的连霍高速。过了哥伦布地势已经由平坦逐步走向了起伏,越向东越如此。
从地图上看,我们已经行驶到俄亥俄河附近,正当我准备一睹这条著名河流的风采时,却突然来了困意。为了不错过这处难得一遇的自然景观,我勉强控制着自己的睡意不让睡去。然而,等到接近时却让我大失所望。俄亥俄河一点也不宽阔,因为这里已经处于河流的上游,又受山势的影响,两山之间的河被夹持的如一条白色的窄窄的练带,与我们在辛辛那提看到的它的下游相比逊色很多,并且水面已结冰掩盖了河流的灵动。只是架在东西两岸之间的蓝色古典风格的钢构大桥看上去还很雄伟。
过了河就是西弗吉尼亚州最西边的小城惠灵市,从这里开始就已经进入了阿巴拉契亚山脉。然而,我向往已久的山脉一点也不巍峨,只是一些起伏很大却过渡非常平缓的山岗和土坡而已,虽然植被茂密但大部分树种都为落叶乔木,常绿的针叶林极为少见,又正值冬季,所以植被的色彩单调得有些乏味。
阿巴拉契亚山脉是我非常熟悉的一道山脉,无论从美国历史上还是从地理位置上都是都非常有名。谈北美洲和美国的地理离不开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洛基山脉,这两道山脉分别构成了美国大陆的东部和西部的脊梁。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我们通过的这段山脉只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的一条路线而已,也是跨越这架山脉最平缓的一条路线。阿巴拉契亚山脉是北美洲东部的巨大山系,从加拿大的纽芬兰起向西南绵亘至美国亚拉巴马州中部止,全长3000多公里,呈东北到西南的走向。在东部沿海地带和大陆内部广袤的低地之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我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时的心境可能与别人不一样,看山看景不是主要的,主要想体验一下它历史的厚重,因为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很早我就注意到了。在交通不太发达的18世纪,这道天然的屏障对于美洲大陆的殖民和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最初的美洲殖民地就建立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北起新罕布什尔,南至乔治亚的狭长地带。
我们今天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等于是逆美国发展的历史而行之。我在前几天所写的《与代顿有关的故事》中已经提到了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是从代顿出发向英国进攻的,那已经是1812年以后的故事了。美国的历史始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又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扩张,如果没有后来的翻越,很有可能美国的国土面积今天还只限制在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地域,也不会有今天的美国大陆的幅员辽阔。
汽车行驶在大山颠连的峰谷之间,我脑海中如过电影一样,联想到五月花号的清教徒们从遥远的欧洲来到大西洋西岸的新英格兰高地,在那里建立了最初的殖民地。又联想到这些殖民地的人们发动的脱离英国统治的独立战争。又联想到美国的建国,联想到美国的国旗和国徽。联想到与美国建国密切相关的13这个数字。数字13本来是西方人非常忌讳的数字,而美国在国旗和国徽中却体现了好几处带有13的数字。美国国徽的图案中一只白头海雕的左爪握着13支利箭,白头海雕的上方蓝色的天空中有13颗星。而在美国国旗中的红色和白色条带加起来也是13条。原来这都表示的是美国建国之前的13块英国的殖民地,美国的独立战争就是这13块殖民地的人民为了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追求独立而进行的战争。所以,美国1776年建国实质上就是这13个州。后来通过第二次独立战争、对外扩张、吸收加入和购买等方式使美国的国土面积达到了今天这种现状。所以美国的国旗和国徽中才有了这么多的13这个数字。
美国的独立战争开始时,实际上就是英国人打英国人的战争,为什么要自己打自己呢?这就好比是父亲和儿子,儿子离家在外时间久了、离家远了、日子过好了,就可能要出现脱离父亲的管制分家另过的想法,父亲不同意可能就会导致父子打架。最初英国的13块殖民地的居民都是以英国人为主的欧洲人,都归英国皇室任命的总督管辖,虽然这里的居民早已经依靠自己的劳动和经营独立生存,却每年还要向英国缴纳各种税收,贸易和外交等都没有自主权,时间长了就有了脱离英国统治的想法。自然英国不会同意,所以就发生了英国殖民地里的人民起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才有了在13块英国殖民地独立后的美国。
我们在大山的腹地中循环往复,其中西弗吉尼亚州就两进两出。我们过了俄亥俄河离开俄亥俄州进入西弗吉尼亚,从此进入阿巴拉契亚山脉,在山中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境内,又向南离开70号高速转到79号高速,再转向南的同时又回到了西弗吉尼亚境内,然后转入68号高速,到了马里兰州又回到70号高速,在接近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后又进入270号高速。换来换去,四车道、六车道地变换连我这个自我感觉清醒的人都有点迷糊了。
我们的车子从进入68号高速后就开始连续不断地下坡,从时间上看大约行驶超过百公里,到达东海岸的平原地带时估计能下降千米左右的落差,可见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的中央低地海拔之高,因为进入山区不见陡坡,在大山腹地不见高山,驶离分水岭又落差如此之大就足以说明山脉东西两地的高差之比了。
原以为美国这样国土面积大人口少的国家,在山区中肯定会人烟稀少,但进入大山腹地却看到了与平原地区一样的连成线又构成片的民居,这些民居在山中或集中或分散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再衬以林木、草地、河流、道路等,一派如画的风光。
在沿途的公路旁,分布着众多的餐饮服务和汽车服务等商业区,而 且这些服务区和商业区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近,只要是想吃饭、想加油随时都可以驶离高速来实现,想想我们国内的高速需要40公里左右才冒出一个的服务区,在这里行车会感觉到更踏实一些,因为你不用担心跑没油了服务区还没到。
在西弗吉尼亚州境大山的腹地一片商业区中,我们竟然看到了一块中文牌匾,无疑是一个中餐馆的标志。在万里之外的深山里能看到我们国家的文字让人倍感亲切。随即进入,一白衣青裤长发的秀气姑娘微笑着迎上来,她自称是福建人却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告诉我们曾在国内呆过十年。我不解其意,不知道是在国内呆到十岁来的,还是出生在美国中途回去呆过十年,看年龄不到30岁。管她是什么来头还是什么背景,家乡话家乡菜多了一份温馨多了一份乡情也多了一份畅快。
美国东部时间21时,经过750公里的长途奔波,远远地望见一个被灯光照射成雪白的高高的柱子,我知道那应该是华盛顿纪念碑——方尖碑了,因为我以前从资料介绍中见过,让我真切地感觉到美利坚合众国的首都华盛顿到了。住进美国五角大楼毗邻的“贝斯特韦斯特"酒店后,来不及洗掉一路的风尘,仓促中把今天的所见所想写下来以飨远方的亲朋好友。
[责任编辑: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