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华盛顿印象(美国纪行之三十)(邹本殿)

摘要:本次华盛顿之行的行期较短,只有两天时间,有效的游览时间少,必然导致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认识会肤浅,特别是对于华盛顿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在拟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国旅行行程中,我将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请关心我的朋友们每天关注我,对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帮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个清醒的行者。

华盛顿印象(美国纪行之三十)

文化信使/邹本殿 编辑/明月

  本次华盛顿之行的行期较短,只有两天时间,有效的游览时间少,必然导致对一个城市的综合印象和认识会肤浅,特别是对于华盛顿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

  到华盛顿之前我对一个问题一直有疑惑。美国星条国旗上面有50颗星,而美国是50个州加上一个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共是51个州级单位,根据一个州一颗星的寓意,应该是51颗星才对,是哪个州级单位没有给予这颗星的待遇呢?

  我试图在华盛顿这个城市的历史上找答案,并逐步理清了其中令人费解的脉络。原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是在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之初设置的,是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划,因此不属于美国的任何一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权威机构为美国国会,通过华盛顿市政府实施管理。而华盛顿市民在众议院里却仅有一名没有选举权的代表,在参议院则一个代表都没有。它与其它50个具有独立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议会的选举表决权的联邦州完全不一样,所以它不是以一个州的身份出现的,自然在星条旗中就没有它的位置。

  原来美国建国时的13个州有南方和北方之分。当国会建立之初在纽约召开第一次会议时,建都选址问题曾引起激烈的争吵,南北两方的议员都想把首都设在本方境内。1790年,国会的南北议员互相妥协,最后表决通过了总统华盛顿关于在南北方之间的波托马克河这条天然的分界线上建立首都的议案。在两岸划出长宽各为16公里的地区作为首都地址,不利用南北方任何现有的城市,而是在灌木丛生的河畔规划建设首都。这样,在波托马克河东北的马里兰州和河西南的弗吉尼亚州之间一片菱形的区域建设起了首都,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首都华盛顿市。这既是当初南北各方势力的互相妥协,也是对双方要求平等的诉求的充分尊重。

  首都的选址让人们看到了华盛顿总统的高超智慧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因为是在荒无人烟的河畔地区建设新都,规划和建设时就没有旧城的束缚,所以,设计者们可以任意勾勒着规划的蓝图,这就使这座18世纪崛起的新城磅礴大气。今天看来,200年多前规划建成的宽阔街道、科学的建筑布局和恢弘的艺术风格给人们视角上的震撼仍然是强大的。

  首都的交通让我们体会到了与其它城市的不一样。我们在波托马克河两岸的穿行中已体会到了按照常规的思维已不能到达彼岸,我们在其它城市也看到过桥头和高速路口迂回的大转弯匝道,但没有看过华盛顿那种转法的,有时转8字,有时还转个&字,转来转去本来已经看到去往对岸的桥梁了,可交通指示牌和路上的地标还是要引导着车辆转一次或两次有时甚至是三次市内的楼群后,才能迂回到河畔的路驶入所要渡河的桥上。婉转迂回的令人费解,比祝家庄的盘陀阵还利害,不熟悉路的人或是没有GPS导航如果想走顺利会很困难的,能顺利到达彼岸只能算是侥幸,因为很容易违章,虽然过去了但违章了不能算是顺利。当然,这种大手笔的回转设计,主要是波托马克河上的几座桥梁特殊,因为有五角大楼和诸多的要害部门坐落在桥东桥西。这样设计大概也是为了显示首都的与众不同和避免小迂回匝道会给城市造成的拥堵。

  华盛顿的建筑让我们领略到了城市历史积淀的厚重。我们在宾夕法尼亚大街、宪法大街和独立大街等街道两旁,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的建筑交相辉映,古典的、现代的、巴洛克的、哥特的各类建筑每一座都是一件富有内涵的艺术品。很多纪念馆、博物馆、雕塑和碑厅等都与总统有关,因为美国历史上有40多位总统都是在华盛顿度过他们人生最辉煌的政治生涯的。华盛顿方尖纪念碑、林肯纪念馆、杰斐逊纪念堂等等,遍布城市的各大街区,让人置身在城市之中无时不刻地都处在在对美国历史的回顾中。

  华盛顿市区满目的官方机构大楼让人感受到了政治中心的气派。华盛顿是美国国会、联邦政府机关与各国驻美国大使馆等机构所在地,也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等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我们看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农业部、司法部等政府部门的大楼厚重而气派,也可能是从顾及城市面貌的一致性出发,或许是保护建都初期的老建筑出发,华盛顿主要街区基本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远远望去,国会大厦和华盛顿方尖纪念碑仍然是主要街区的最高建筑和地标性建筑,其它高度大都在十层以下。

  我从国内带来了一份地图帮上了大忙,原来我们国家出版的地图到国外也非常实用,如果没有这份地图,我们就那么误打误撞地走也不会搞清哪些建筑是什么场所和场馆。没有导游,游览完以后只知道很美或是很雄伟,哪些建筑美,具体都是什么建筑搞清楚的可能性会很小,只是稀里糊涂地过一番眼瘾那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有一份中文地图就有了认识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的助手。大概是因为华盛顿多少年来市政建设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的原因,我们带来的地图与现地对照后,竟然发现出奇的准确,这让我一眼就能看出和知晓这些建筑的名字和其所在的位置。

  华盛顿市以国会大厦为轴心,城市的街道从这里向四周呈辐射状展开。

  华盛顿街区的命名也很有特点,很多南北走向的大小街道用阿拉伯数字1、2、3等命名。东西走向的街道用英文字母A、B、C等命名。虽然中间也偶而穿插一些其它街名,但总体是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的,因为每条街道所用的字母的唯一性,所以对于不懂英文的人来说就方便多了,少去了许多记忆和识别英文街道名字的麻烦,能够做到一目了然。也有一些不用字母和数字命名的街道,如华盛顿大街、独立大街等等,这些为了纪念名人和历史重要事件的街道名字也都非常容易记忆。还有以美国最早的13个州命名的13条斜向大街向不同方向呈放射状延伸,记住了美国历史上最早建国的13个州也就记住了街道的名字,走在街道上还是一个复习美国历史的过程。我们今天停车的地方就在13街与H街交叉的路口,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回来时,就很容易地按照这个街区坐标找到了停车的地方。这样对于外地人和外国人来说就非常方便记忆和查找。

  我们这次到华盛顿正赶上国会大厦正在修葺。国会大厦是华盛顿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很多裂缝,据说,破裂的速度和恶化的趋势还在加剧。听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行的中国留学生说,维修已经开工近一年的时间了。圆形的穹顶外面搭着林立的脚手架,据说按照计划还需要近一年的时间。我当时想,在这一点上美国无法与中国相比,在中国如果遇到这样的重点维修工程,不知道会有多少家建筑公司来投标竞标,会把施工工期降到最低限度,我敢说,这样的工程交给中国任何一个二流建筑公司一个月之内肯定会干的利利索索。当然,美国维修工期长不只是效率问题。也有美国人在维修工程中尊重原创建筑艺术风格,也体现出一种对历史建筑的维护追求完美和精准的精神。

  国会大厦的维修工程快与慢倒无所谓,主要是妨碍了我本次的参观和欣赏,但尽管有脚手架,远看仍然显得气势恢弘。因为正值冬季,街道上的树木少见绿色,国会大厦前面的倒影池也因结冰不见了大厦和方尖碑的倒影。华盛顿纪念碑附近也正在建设新的什么场馆,所以在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再到白宫的景观带中、草坪中和建筑物上不时地出现一些正在建设的工地和脚手架,看着有些乱,照相也影响效果和美观。不过这一景观带非常值得一走一看。我从国会大厦出发在景观带上的沙土人行路上跑了近40分钟,连锻炼带参观也感到很惬意。

  国会大厦的恢宏大气、直指云天的华盛顿方尖碑的高大挺拔、白宫的洁白如玉、雕塑和雕像的沧桑伟岸,各种知名建筑形成了不断变换着的景观。迂回往复的游览很费时,到了白宫时已是晚上。白宫的警戒人员并不阻碍游人与警戒线上的铁栅栏接近参观和拍照。但他们的警惕性非常高,我们照相时双肩包放在地面上离开稍远了一点,立即就有黑人警卫过来提醒我们把包拿起来,估计并不是提醒我们看好包不要把包丟了,而是怕我们包里装着爆炸物,担心人走了把炸弹留下制造危险。但警卫人员并不为难游客,除了让我们把包背起来以外也没其它要求和举动,态度也和蔼。

  在灯光的照射下,晚上的白宫白得耀眼,以至于照相后建筑物上白色的大柱子很难从白色的楼体中分辨出来。白宫上方飘扬着美国的国旗,周围夜空的灰暗和白宫的洁白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让人感到神秘。据说当时把国会大厦和总统居住的白宫分开设计建设,主要是为了体现总统的权力和国会的权力是分立的。其实这只是象征意义而已,因为权力的被约束不是形式所能决定的,是宪法的规定和对法律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白宫里很多房间都亮着灯光,我们流连了一会,也没看到奥巴马的影子,天也晚了我们结束一天的行程打道回府。

  华盛顿因是美国的政治中心,所以看不出任何与经济有关的活动,但今天看地图对华盛顿的介绍说其经济发展仅在纽约之后,不知经济增长点在哪,我也没时间细究。我没有看到工厂和公司的影子,都是与城市生活服务有关的单位、场所和设施,商店和商场很少。在唐人街我们看到了街口悬挂着"中国乡”的巨大牌坊,附近有一些挂有中文招牌的饭店和商店。向街道的深处望去,有些冷清,没有国内市场那样的热闹,遗憾的是没有时间进去逛一逛。

  晚上我们要买点食物,也许是没找到地方,在市区根本无法买到香肠和水果,我们用GPS定位最近的一个沃尔玛商店也在城北十公里以上。我们沿着13街开到华盛顿北郊才见到一个不大的沃尔玛商店,商店的商品也不是很多,不知道当地的市民购物都要去哪里。

  据说华盛顿百分之七十的市民都在国家机关和世界各类驻华盛顿的组织中服务,所以美国经济状况对市民的收入和生活影响不大,因为他们都是国家和世界经济组织的财政开支。在政府机构密布的主要街区没见到有什么住宅,城市街道虽然不宽但整洁干净,露天的停车场也很少,行驶着的车也不多。市内公共汽车却很密集,据说市民出行主要靠地铁和公交。我们去超市的往返途中在北郊则看到大片居住集中看上去也很富裕的居民区,只是这些街区的路两旁都停满了车辆,因为老住宅的通病就是都没有停车场,到了这些地方就如回到了我们国内的城市一样到处都车满为患。

  没到华盛顿时听说这个城市中居住着占当地人口60%以上的黑人,因为大部分白人中的富人都搬离了城区。但我们在市区却很少见到黑人,还是白人居多,也许是我们走的地方少未走到黑人区的缘故,也没看见明显贫困的住宅区。从市区流动着的人口中东方面孔很多,在白宫和国会大厦等地遇到了很多说中国话的国人,这些人应该都是游客。街区中有一些中国人开的小店,问起来这些人国内的福建人居多。

  华盛顿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充满着政治色彩的城市,也是一个容纳世界上众多民族的国际化都市,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感和现代感互相交融的城市,从人们的状态中看出生活压力不大治安状况也不错。总的感觉到了这里除了语言不同以外,没有在其它美国城市里看到的那些紧张和不便,有时好像有了身处北京长安街和东交民巷的感觉,只是没有那么多的人和车而已。

  国会山和白宫附近少见警察密布,但天空中却不间断地盘旋着巡逻的直升飞机,昭示着这个国家仍然存在着无法掩盖的社会矛盾和国家安全问题,任何社会都有着矛盾的存在,对国际社会的操控与强加同样也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国际矛盾。

  华盛顿有三个国际机场。从不时起降的飞机密度来看,确实是一个人口流动相当大的城。看着繁忙的空中交通感到华盛顿离我很近又感到很遥远,华盛顿毕竟是首都,我们毕竟逗留的时间短,走过的地方毕竟非常少,看到的只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无法了解全局,所以只能叫印象。作为一匆匆过客今天我就要离开它,离开过后它的繁荣与否都将与我无关。

[责任编辑:立军]

小链接
  邹本殿,出生于辽宁省建平县。经济师,现供职于辽宁朝阳供电公司。系辽宁省社科联工运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长期以来,结合工作实践从事理论研究,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有30多篇论文在《中国工运》、《中国电力工运》等刊物发表。先后有十几篇文章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工会、辽宁省总工会、东北电力工会一、二、三等奖,其中5篇连续5年获辽宁省总工会一等奖。业余创作各类文学作品百余篇,散见《辽宁电力报》、《抚顺日报》、《辽西文学》等报刊。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