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文/郑宪宏 编辑/立军
“……远方的炊烟摇曳温暖的召唤,风儿无法吹断我回望的视线,家园好像永远征途漫漫……你的怀抱温暖我冻裂的期盼,千山万水走过只为这一片,……漂泊者的家到底在哪一边,回首故乡遥远,抬头前路依旧茫然……”
刘欢这首《闯关东》的主题曲《家园》让无数羁旅他乡的游子潸然泪下。
自古以来,中国人口随着战争、洪水等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等原因,迁徙流动频繁且地域较广,所以,国人骨子里都有寻根问祖之情怀。这种情怀,这种对根的依恋,外在表现出来情感宣泄方式就是对家乡、对父母的思念和一家人团聚的渴望。节日尤甚。老人尤甚。
整体的家族观念,浓郁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情关系,已然刻在国人的遗传密码里了。
但凡大的传统佳节,和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是国人心里最大的安慰,最强烈的愿望。
国人强调整体,注重人情,留恋传统。所以,古语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说,父母家庭重于一切,老人最好的养老方式就是儿孙绕膝。在中国最大的传统佳节春节到来之际,在外的游子们,管它千山万水,任尔风霜雨雪,回家,是他们心底的最大信念,是故乡炊烟的呼唤,是父母望眼欲穿的期盼,更是心灵的归途。
父辈把期待和精力放在培养下一代上,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亦鲜有兴趣爱好或一种宗教信仰,所以,到老了之后,精神需求更依赖家庭和儿孙,佳节之时,便是老人们翘首企盼团圆之日。
这几日,母亲接的她几个老姐们的拜年电话,互致问候的话题跳不出:在哪里过的年呀,孩子们都回来了吗……这些话题。
做父母的心理永远是矛盾的,既希望孩子有大出息大作为,又希望孩子能离自己近点,年节能在一起。
腊月二十九,岳父请大舅子一家和我们一家吃饭,酒微醺后,岳父说:“今年,我感觉最幸福了,看着你妈(岳母)的病见好转,看着你们四个工作顺利,看着我的一个孙子,一个外孙子懂事,学习进步。人生求啥,不就是这个状态吗!平淡就是福,家庭和睦是你妈和我最大的愿望……”
正月初二,到朝阳机场接站定居上海的高中同学,几个高中同学小聚了一下。在机场,老家开车来的同学的大哥对我说:“你这个老同学就是恋家,就放三、四天假,也必须从上海大老远的跑回来,这不,他媳妇除夕值班,今天他也非得给弄回老家,我妈都心疼这路费了……”其实他父母嘴上这么说,盼儿子回来的心情,只有老人自己清楚。
兄弟姊妹多的家庭更应该珍惜团圆日,因为,父母在,仍为一家人;父母去,沦陷为亲戚。
对父母的依恋,对家乡的思念,是孝道的伦理常情,更是对人生来处的扣问和寻根的情感宣泄。
无论年龄多大,家里有一个老妈或老爸,就是幸福的。
无论离开故乡时间多久,故乡,是游子们永远的无法言语的心殇。
进门喊声妈,一切不安彷徨都烟消云散了。
看到故乡的炊烟,心灵便安稳踏实了。
以前看一个文章,大致意思说,算算自己陪父母的时间,具体内容我忘记了,算到最后,就是我们陪父母的时间真的屈指可数。那篇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以前不愿意倾听母亲那些说了好多遍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家乡旧事,也没有抽出更多时间陪母亲闲唠。但是现在我会推掉没有意义的应酬,早点回家,做一两道母亲喜欢吃的素菜,尽量多陪母亲说说话。很享受现在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忙乎状态。
祝福那些归乡,看望父母的游子一路平安。希望那些住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多陪陪父母。
父母在,故乡便在,心如磁石般朝着家的方向,始终处在准备回家或正在回家的路上,人生来处清晰。
父母去,故乡就便成了回不去的地方,灵魂如散了架的马车,心如吹散的蒲公英的种子,爱如断了线的风筝,人生际遇茫然,只见归途。
新的一年,唯愿,父母老去的脚步慢慢,家园征途漫漫,人生归途亦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