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烧饼
文化信使/孙嘉平 编辑/雅贤
楼下的晨光炒饼店不做了,这是吃他家最后一次做的烧饼了。儿子拎着热乎乎的肉饼上来说。
来上海已经四年了,晨光烧饼店一直在阳城路西南侧。喜欢他家的烧饼和豆浆,因为品质好,有特色,加之男女主人为人和善,一直颇受顾客的青睐。怎么说不做就不做了呢?
第二天,我带着疑问特意去小店里看个究竟。出了丽园小区西门,就看见对过晨光店面确实已门可罗雀。走过去一看,店里烙饼的锅大等设备都已经拆除打理干净了。男主人告诉我小店租期到了,同时他们也准备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
那你们还会回来吗?不等他说完我抢着问道。他说,然后就直接就去杭州还做烧饼,不再回上海了。听说他们不再回来了,我心里莫名其妙地却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感。
不想说再见,再见已是从前,或许是永远的不可能。可是,那一声明明知道不太可能的再见,还是脱口而出。
认识晨光烧饼店,确切地说对他们产生好感,还是四年前初来上海时。一次,女儿指名让我去这家晨光烧饼店买豆桨。我说为什么呢?女儿说他们的豆桨都是现榨的,浓浓的,非常有滋味。
从那以后,我几乎天天都要去他家买两杯豆桨,一杯黄豆的给女儿,一杯黑芝麻的留自己。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我们彼此心照不宣。
有时候,我去晚些时辰,黑芝麻的就卖完了,他就格外破例给我现榨,让我好生感动。后来我告诉他们:每天都给我预留两杯。
有一次,我因有事早早出门了,他们就一直把豆汁给我留到中午、晚上,直到第二天。让我既感激,又特别过意不去。后来我干脆具体约定,除了我事先另有通知外,不管我取没取都算我的。
有一段时间,我回东北老家了。女儿就自己到他家买豆桨。有一次,也是去晚了卖光了。女儿无奈,便自言自语嘟囔,若是我爸爸在就好了。
店主听了得知原来是我的女儿,于是破例现开机,给女儿榨了热乎乎的一杯。女儿非常感激,电话里告诉我,还是爸爸有面子。
晨光烧饼店没有小工,就夫妻二人。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夫妻二人就开始忙活起来,他们做的烧饼足斤足两,每个烧饼的下料都要过秤,一丝不苟。烧饼有十几个品种,每一个品种都受欢迎,去晚了就可能买不到。
其实,我对晨光烧饼的主人了解、知之甚少。只在寒暑假期间,看见他们的儿子和女儿来过店里帮忙。可以说,他们的烧饼在阳城路整条街上有口皆碑。但是,我隐隐约约感觉到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为了生计吃尽了各种辛苦。
在几次素日交谈中,才知道他们老家是安徽阜阳(或凤阳)的,一直在外打工。早些年男主人开大货车,搞长途物流运输,由于积劳成疾,改作做烧饼的。得知这些支离破碎的往事,令我敬佩他们的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幸运、幸福与满足……
阳城路上又换了一家店面。每当路过此地,我的眼前怎么也抹不去晨光烧饼店男女主人公笑容可掬的身影。我很遗憾,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只是傻傻地在心里守候着告别时那一声肺腑之言——再见!
晨光烧饼搬走了!可是,每天的太阳破晓而出的曙光依旧在。
本网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