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小子的傻乐子——“创拐”
文化信使/王贵波 编辑/明月
“创”拐实际应为“撞拐”,可在我们那个地方把“撞”念作“创”,就和我们放学刚进家门就把书包一扔,“妈,我饿了!”里面的“饿”读“nè”一样。就用这个“创”吧,让家里人读起来熟悉些、亲切些。不知道老爸小时候创过拐没有,我倒是觉得创拐应该和太极拳有点儿渊源,或者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吧,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都需要金鸡独立,不过创拐比太极拳要激烈许多,对抗性强了许多,乐趣也多了许多。
创拐的基本动作是要左腿直立,右腿弯到左腿波棱盖儿前面,左手拢住右脚,把右腿波棱盖儿前顶,呈炮弹状,功能也和炮弹一样,是攻击的利器,这样,创拐的双方就形成了一个炮弹跟另一个炮弹面对面激烈地进行白刃战的壮观场面。创拐者的右手随便动作,可甩来甩去地像演杂技一样地保持身体平衡,也可以傲气十足地插在兜里,这个不做硬性要求。例外的就是惯用左手的人,也就是左撇子,让别人感觉一切都是反的,和左手打乒乓球选手打球一样,让人觉得无从下拐,非常地难对付。
创拐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互相撞击。创拐的基本动作有“剜”,就是波棱盖儿上挑;“砸”,就是波棱盖儿下压;“跳”,就是独立的腿可以跳起来以泰山压顶之势往下砸;“卜楞”,就是拐尖儿上下左右晃,可以卸掉对方来势汹汹的力量,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蹬、踹”,就是脚在不脱离手的束缚情况下,手和脚一同踹向对方。这个动作简单粗暴,我们一般比试前都讲好“不带蹬的啊”。判断输赢也简单,左手松开右脚脱落、摔倒、无力反抗均为输,违反“不带蹬的”这个口头协议,也算输。创拐还要力量均衡才有可看性,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有个大个子的同学和一个子小的同学对抗,大个子同学用盘着的右腿像铲车一样的把小个子同学平端了起来,波棱盖儿一倾斜,又像铲车倒土一样,小个子同学连姿势都没来得及改变,就趴在地上了,多亏他很幸运,趴的地方没有猪屎,还比较干净。
这个经典动作出现的那个岁月恰逢刘兰芳先生头一天晚上在收音机里“呀呔!”地讲到《岳飞传》的“枪挑小梁王”这个回目,于是,那个大个子同学嘴里紧接着就喊了一句“呀呔!枪挑小梁王!”,这才有了我们后来每逢创拐都嘴里喊着“枪挑小梁王”来增加自己的气势。还有个同学创拐的时候不是左手搬着右脚,而是左手拽着右裤子腿儿,创拐的时候除了冲撞力集中在波棱盖儿上之外,看他脸憋得通红的,应该是浑身都在用劲儿,裤子缝得倒是挺结实的,可惜布料禁不住,“刺啦”从裤脚儿一直撕到波棱盖儿。
别看创拐就是个蹦蹦跶跶的活动,却能够增强身体的平衡力、大、小腿肌肉的爆发力,增强胯骨、波棱盖儿、脚脖子等处的灵活性,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肺活量等功能。据说在拍摄电影《投名状》中场休息的时候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大高手也玩过创拐。这段花絮在不少网站上曝光过。
据考证,“撞拐”源于5000多年前,来自于一种假面具舞蹈——“蚩尤戏”,最早在河北涿鹿一带流行,后来经过演变,逐渐产生了许多与摔跤类似的角力运动。网查资料表明: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创拐这种游戏已经被逐渐推广开来,成为比较热门的趣味比赛项目之一。比如,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脚斗士全国大赛”,其比赛的基本形式就是由“创拐”改编而来。全国脚斗士推广委员会在2008年已经将这个项目推广到全球。“脚斗士”在日、韩、美、英、法、德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据称,这是第一个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赛事。
妈妈不知道这个游戏会有至今的发展,那时候反对我们玩创拐这个游戏,主要原因就是棉裤的波棱盖上“新桃盖旧符”一样的老补丁顶着新补丁,太费裤子,要不然世界的撞拐坛上会有一颗最闪亮的星。
[责任编辑: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