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
文/才春新 编辑/明月
喜欢把拍照土里土气地叫做照相,因为我就是个土里土气的山里人。这个字眼在我心里很纯、很真、很亲,也很美。美得就像山野中的一朵花,有着优雅的姿态和淡淡的馨香。
从小就喜欢照相。
十几岁的时候,村里常来一个骑自行车、脖子上挂个大相机的男子。那时觉得他特有本事,咔嚓一声能把灿烂的笑容、美丽的花草定格在一张硬纸上,了不起。也就块八角的摄影费用,但家里穷,再羡慕也不敢开口。每次赶上他来屯子的时候,追星族似的从西头到东头全程陪护,一直看他身影消失在村口才恋恋不舍的转回来。邻院二奶是个闲人。拄个木棒子,挽起的头发像蓬松的枯草,猫头鹰一样的眼睛很“毒”,能看穿我心事地说:“丫头,照相可不是啥好事,照一回丢一回魂!”尽管胆子小,可我不信。同班的小菊每次都照,照了不下十回了,当她把照片拿来炫耀的时候,倒是我像丢了魂。
那天,我正围着摄影师身前身后的转,妈来喊吃饭了。衣襟扯了个大口子,我连个脚窝儿都没挪。妈叹口气说:“二啊,去喊你姐,给你俩照一张。”我一蹿老高,燕儿似的飞了出去。姐姐不爱照,妈以为一样花钱可以一次照两个人,相对来说是占了便宜的。姐不照我也就照不成,害得我好一阵央求。至今还依稀记得咔嚓声响后剧烈的心跳!相片上姐姐噘着嘴、头偏向一侧;我斜着眼,眼里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窃喜。那是我第一张照片,尽管是黑白的,尽管不知弄哪去了,但照片上的情景深深地烙在心头,一辈子也抹不去。抹不去的有曾经扎着羊角辫的时光,还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
小时候的日子苦。一块豆腐也要分着吃。但照相在记忆中聚成了刻骨铭心的快乐。从小学到初中一共也只照了三回。第二次是初一的时候。张相公中学附近水库有了驻军,我们班幸运地来了一位辅导员。水库不大,三面青山环着一泓碧水。那水应该像书本上的漓江水吧?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和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如同铺开一面柔软的丝缎。天也总是很蓝,几只不知名的鸟儿盘旋鸣叫。第一次坐上船,荡漾在蓝天碧水之中,那感觉亦真亦幻。坐完小船,在小松树林里做游戏。辅导员和老师把写有题的纸片攒成卷,预先埋在从山脚到山顶的路上当做“地雷”,我们“起雷”后要先答题,再一路奔向山顶,最先找到雷、爬上山顶且手中题答得正确的发给小红旗。我和胜出的四位同学与辅导员合影留念。记得那天借穿了一件纱料的白色衬衫,很肥大,袖子也长。照相的时候,我一次次偷偷地卷袖子,到现在我还在想:一定是低头弄衣服的时候拍照了,相片难看,所以那张珍贵的合影才没有到我手上。
第三次照相就是初中毕业照了,那张还在。我扎着长发(如今好多年不梳了)蹲在最前排,一条青色的裤子,膝盖上赫然巴掌大的一块补丁。
随着时间的行进,照相不再是诱惑,不再是奢望。平常得如同一顿家常便饭,想什么时候照就什么时候照。然而嫁为人妻,成为人母后,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淬就的一把刀斑驳了岁月,磨损了曾经的执着。2000年的又一次照相记忆尤深。几个好多年失去联系的姐妹相聚小城。如同一窝儿飞的小燕子,叽叽喳喳、没完没了的一顿亲热。咔嚓后的杰作真的令人百感交织。依旧是旧时的人,依旧是满脸的笑,然而曾经的青涩、曾经的纯真、曾经的灿烂哪里去了?我曾引以为豪的大双眼皮什么时候垂下那么多赘肉?皱纹什么时候不声不响的就安了营盘,布下兵马?回家,独自走在悠长的小巷,撩起细雨淋得湿漉漉的头发,偏偏谁家的音响调了很大声,唱着那首近于老掉牙的《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那场雨很长一段时间就那么密密的、挥不去斩不断地飘在心灵的领空。
感谢上天的眷顾,我终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日子一天天的好起来。阳光也穿透阴霾洒下久违的温暖。走向网络,汇入时代洪流中,不惑之年的半老太太唤醒了一度深埋的文学之梦,擦亮了心灵深处的火花。庆幸网海中结下知心的文友,有云霞姐,小六和小飘。我们就像是前世相约的姐妹,步履优雅地穿行于唐风宋雨之中,体会易安的婉约、柳永的缠绵、稼轩的豪放,屏前吟诗唱和;现实中牵手大自然。徜徉于龙回头的蓝天碧水、首山的烽火栈道、葫芦山庄的梦幻之家……春天的柳绿桃红、夏日的碧水荷塘、秋日的菊花盛会、冬日的白雪红梅……都在指尖流淌出一串串温馨的文字;在相机下定格成一张张知心的底片。我们近于疯狂的照相,似乎补齐了多年前的缺憾。小飘是个会美的丫头,她教我们化妆、配装饰、摆造型。忽然间就找到了曾经遗失的好多东西,包括发自内心的那份快乐,还有阴雨飘飘中遗失的那份自信。原来曾经的青涩、纯真与灿烂都不曾走远,只是潜在了端庄,高雅与风韵的背后。
其实,世上的情真就是一杯诱人的酒。走过风霜雪雨,在阳光下翻晒一颗潮湿的心,才知道生命本无需粉饰。或华丽转身或静静绽放,把一个优雅的姿势刻在岁月的底片上。当我们老了的时候,翻看相册,穿行于记忆的时光隧道,安然于生命无悔、岁月静好,美哉!
小链接
才春新,笔名梦凝,葫芦岛市张相公屯人。葫芦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热爱家乡。2014年末开始创作,先后有各类作品发表于《葫芦岛日报》、《辽宁职工报》、《渤海文艺》、《辽西风》、《中国地名》等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