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捡蘑菇(李桂林)

摘要:伏天一到,连绵的雨天,才是捡蘑菇的好时节。

捡蘑菇

文化信使/李桂林 编辑/赵盼

  伏天一到,连绵的雨天,才是捡蘑菇的好时节。

  小山上,松树菇长在黑绿的油松下面,捡松树菇需趁早,一般过了晌午,昆虫就会在柔软的蘑菇伞上产卵。手持一根棍子三五成群,互相吆喝着漫山遍野地采蘑菇。难采的地儿用棍子扒拉;难走的道儿用棍子拄一下;偶尔遇见蛇还能用棍子壮壮胆。远远望见蘑菇头上,顶满了松珍。采到手里油腻腻滑溜溜的,最好趁势把带土的根和沾松毛的皮去掉,回家后直接晾晒,留着冬天吃。因为当时就吃的话,容易坏肚子。

  还有现在市场上备受推崇的红蘑,得立秋之后才有。不过我小时候很少捡到。

  捡来就吃的,是一种白色的草蘑,白天的任何时间段都可以采到。只生长在低矮的草丛里,稀稀疏疏的,数量较少。要采够吃一顿的,需要转悠很多地方,走很远的路。这种草蘑,通体洁白而纤细,亭亭玉立于碧绿的草丛中,这美妙的画面,本身就令人流连忘返。最好是在伞面褶皱还没发黑时候采摘,口感更好。清水洗净,与小白菜一炖,清香的滋味沁人心脾。在贫穷的年代里完全赶得上吃一顿肉的感觉,那味道让人终生忘不了。

  最妙的是到河边的大杨树林子里捡鸡腿蘑,只生长在陈年的树坑里。树疙瘩被挖走了,断在土里的树根腐烂后,在树坑的壁上会长出高挑的鸡腿蘑来——蘑菇柄又粗又大,活似粗壮的鸡腿,故有此称呼。不过蘑菇伞头很小,滋味却极其鲜美。鸡腿蘑数量较少,而杨树蘑数量会多些。杨树蘑的特点是簇生,一小堆从土里冒出来,伞头较大蘑菇柄又短又小,颜色略黑些,不像鸡腿蘑洁白而又晶莹剔透,特立独行而又孤芳自赏。

  捡鸡腿蘑最好是在连雨天,因为伏天气温高,下过雨后,才会长出蘑菇。顶着块塑料布,迎着蒙蒙细雨向林子里进发。雨水把大地上的一切洗得干干净净;树叶与小草青绿的逼人眼;鸟儿们蹲在树上,梳理着被雨水浸湿透了的羽毛,清脆的叫着,声音回荡在树林里。雨,似有似无;雾,忽明忽暗。树林里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走进去仿佛进入了童话般的仙境。远远就能望见白色的倩影——没错!那就是美如少女、壮若村姑的鸡腿蘑。连忙跑过去,轻轻地拔下来,再小心翼翼地捋去泥土,生怕多弄掉一点根。然后马不停蹄的四处张望,向下一个树坑搜索前进。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堵石头坝下,我发现了一大片鸡腿蘑。一个个儿,从石头缝里探出身子来,静静地沐浴在小雨中,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从未见过这么多鸡腿蘑,都舍不得下手采了,望望这个、再瞅瞅那个,不知从哪下手。

  任凭岁月流逝、光阴荏苒,往事如烟,那一个个白花花的鸡腿蘑,却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香远益清、永生难忘。

  后记:截稿后我在网络上遍查关于野生蘑菇的图片,奇怪的是,我幼年所见的鸡腿蘑和杨树蘑竟然没有被收录其中。心中遐思万千,不知其所以然。只剩下无尽的怅然罢了。
小链接

  李桂林,出生于辽宁省北票市黑城子镇四万贯村,1986年师范毕业。在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书至今,已30余年。除教书外,写过诗,组织过诗社《在风华正茂的年华里》。后来写散文,陆续发表在省、市级刊物。生活中偶有所感,辄记之:一来分享,二来纪念。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