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接年饭
文/刘世卓 编辑/立军
在老家辽西,有一个风俗,年三十的晚饭,要照平常提前几个小时,大约午后两三点钟进行,这叫接年饭,寓意早早地结束过去的一年,喜迎新一年的到来。
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冬天,特别的冷,大地都冻裂纹了。那年的年三十,更是冷得邪乎,刺骨的西北风吼个不停,好在一家人没有外出的,都聚在屋里,欢欢喜喜地准备着年事。
晌午过去没多久,母亲就已把接年的饭菜做好,热乎乎香喷喷的饭菜摆满了一桌,一家人刚拿起碗筷用饭,突然大门口来了一个40多岁的陌生男人,穿着黑色的大棉袄,戴着大棉帽,推着自行车,脸冻得红紫,打听这是不是刘乡长的家,父亲当年在乡里当乡长,听到这后立马放下碗筷,匆匆地迎了出去。那人说自己是什么村子的,我记不起来了,只记得那人说,他没见过父亲,只知道他那个乡的乡长住在这个村子,他在外地上班刚放假,骑着自行车忙着回家过年,不幸走到我们村子的时候,他的自行车后胎没气了,大概是扎了,大年三十的,到哪去修车呢,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他想到了没见过面的乡长,找到了我们的家。
了解情况后,父亲把那人请到了屋里,说,大年三十的,让你在这儿吃饭你也不能吃,家里老婆孩儿的一定在焦急地等你,你先喝杯水暖和暖和身子,我去给你补胎。
那人特别的感动,说,你给我找全补胎工具就行,你吃你的饭,别影响你们过年,补胎是个埋汰活,我自己来。
看你那个手都冻僵硬了,怎么个补胎?别争了,听我的,坐那,喝水,等你把身子暖和过来了,我大约也把胎补好了。父亲对那人下了命令。
父亲迅速的翻腾出修车工具,大年三十的,为了他所在的乡里的一个陌生人,在窗根下当起了维修工。时间不长,父亲把车修好了,油污污的两手已冻得通红。那人千恩万谢地骑上自行车,在充满年味的乡间小道上匆匆地向家里赶去。
当父亲再回到饭桌前的时候,饭菜已不是那么得热乎了,可接年饭的酒,父亲喝得特别的香。父亲说,老百姓为难着窄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想到你,那说明你在老百姓的心中还有点地位。
当时的我,只是感觉父亲为了他乡里的一个陌生的乡民,能够更早地与家人团聚,喜过新年,他放弃了美味佳肴的诱惑,克服天冷伸不出手的困难,不怕把手弄脏,帮助陌生人解决了燃眉之急,做了一件好事,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使我对父亲更加的敬重,可对父亲当时说的话,却并不怎么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地读懂了父亲的话,更深深地把它根植在自己的骨子里。30余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努力用行动诠释着那话的内涵,甚至把这话作为修身处事的底线。
那年的接年饭,虽然吃的时候已不是太热乎了,可却温暖着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