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棱观塔掠影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赵盼
10月6日游黄花滩塔时,心生一念,择日看八棱观塔,挚友吴先生亦欲同往一观。
20日9时,同吴先生乘6路公交车起程,9点半于站前广场乘短途班车,途经半拉山子,约一个小时抵达大平房。换乘三轮机动车去八棱观塔,讲好往返车价30块。
三轮车停在通往木头城子的公路边,仰观古塔屹立于山丘顶端,虽有混凝土路甚宽,而此车不能上。师傅说,我也上去看塔,你们先走。开始的一段路,坡度稍缓,走起来不算费力。来到一处平台之后,换了不到两米宽的混凝土路,据吴先生估计有40度坡,我却感觉有60度。吴先生走起来比较轻松,不时采摘路边的山枣,我则心跳加剧,气喘吁吁,两三次停下来稍事调整,远在后面的师傅越追越近。师傅说,修路之前,要拉扯着荆条才能爬山。我说,荆条这么矮小怎么拉扯?他说,弯腰匍匐着前进呗。他又说起了修塔时山羊驮砖的故事。这个,我不得不信。
登上山丘之顶,只见古塔巍峨秀气,而塔基周围平地甚小。师傅说,这一带有三座塔,八棱观塔是龙头,东面的黄花滩塔是龙腰,更东的东平房塔是龙尾。
遥望丘南,大凌河蜿蜒东流,远山连绵起伏,山上高压铁塔隐约可见。丘北正在施工的京沈客专已见雏形,附近不远就是奈林皋车站。大平房村西的铺轨基地据说担负着直到承德的铺轨任务。师傅说500米一根的铁轨是鞍钢造的,我不知道这么长的铁轨是怎么运来的。
据传说,规划京沈客专的就有奈林皋人。师傅指着不远处只有几家人的小村说,他老家就在那里。这个,权当道听途说,我不去考证,也无须考证。
前次看黄花滩塔,是散心大平房的额外行动。这次探访八棱观塔,虽是有“预谋”的行动,但对我来说,八棱观塔只是今天出行的一个终点标杆而已,朝着它来,来到即返,根本算不上游赏。50多年前初次见到时,就有登临一观的念头,今天算是了却了。这么渺小的目标,竟拖到70多岁才实现,可怜复可悲也。但无吴先生同行,连这个目标也达不到。
午间,又到前次用餐的那家饭馆,刀削面、馄饨、对夹、木樨肉,还有啤酒一瓶。返回时换乘新村至朝阳的大客,沿老虎山河东岸上行至李家湾大桥,沿国道101东行回朝阳。途中,吴先生还记得我写过的大猴山,我指给他看。这是我见过的第一座山,小到不能再小的两个尖的山,却令我梦绕魂牵。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咬文嚼字》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绕口令教你巧舌如簧》被列入“新编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丛书,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