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探秘
编者按:
2014年10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朝阳探秘》一书。这本由东北历史研究学者、历史小说作家黄世明主编的推介辽宁朝阳历史文化的专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更好地宣传朝阳,经黄世明老师同意,现将《朝阳探秘》中的精品文章在今日朝阳网公益园地依次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本网编委会需要郑重指出的是:随着京沈客专(高铁)即将开通,朝阳到北京、沈阳的车程缩短为1个多小时。时空距离的悄然改变,使朝阳作为辽沈及京津地区“精神休憩地”、“灵魂皈依所”、“历史上书房”、“自然标本馆”、“文化探秘园”的新型功能定位日益凸显。一个需要世人重新审视、重新估价的新朝阳,在全面融入京津冀的伟大变革中,正在掀开华光璀璨的新的历史一页。
借助《朝阳探秘》系列美文,但愿能让天下网友感知到朝阳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并燃起前来朝阳寻幽访古、猎奇揽胜、修行身心、颐养天年的强烈欲望……
(各位网友如有什么感想或要求,请将您的心声发到今日朝阳网统一邮箱:2996382758@qq.com,值班编辑会给您明确答复。)
神奇的朝阳“塔上塔”、“塔包塔”
文/孙超
朝阳老城区曾有三座古塔:北塔、南塔和乾隆年间倒掉的东塔。其中北塔无论是从体量规模,还是从历史年代、考古价值上讲,都是这三座塔的老大。特别是释迦牟尼舍利出土后,更使这座有着“东北第一塔”之誉的千年古塔,身价陡增,光芒四射。
如今的北塔是座“塔上塔”
朝阳是三燕古都,三燕指前燕、后燕和北燕。341年,鲜卑族慕容皝在“龙山之西,柳城之北”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宏伟的都城——龙城。这座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北方都城,历经前燕、后燕,前后兴盛了将近100年。409年,汉人冯跋取代慕容氏后燕,在朝阳建立北燕,直到432年亡于北魏。
朝阳佛教从前燕建都开始盛行。前燕在凤凰山建立了东北第一座寺院龙翔佛寺。但前燕包括后来的后燕和北燕,在朝阳没有建立佛塔。佛塔是北燕的后人建立的。
北燕历有二主,存世28年。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却给北燕末帝冯弘的孙女留下了长久的记忆。冯弘的孙女不是别人,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北魏冯太后。近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讲述的千古一后就是冯太后。
祖上的这段辉煌历史,冯太后是从投降北魏的父亲冯朗那里听到的。从此,她默记于心。北魏太和(477-499年)年间,冯太后通过言听计从的儿子孝文帝拓跋宏,在她爷爷当年做皇帝的龙城旧址上,建立起了一座塔,命名为“思燕佛图”。不难看出,冯太后用“思燕”二字,一是追思祖宗冯氏的业绩;二是表达对北魏灭北燕焚龙城的忏悔心情。
史料上没有关于对这座皇家建筑规模的记载,因此,这座“思燕佛图”当时有多大多高,以及附属寺院占地多少、华丽程度的情况,不为后人所知。20世纪90年代在对北塔维修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在塔下8米多高的夯土台基下面,意外地发现了若干线索。
考古发现,朝阳北塔塔基四角各有一块雕花础石。东南角的为覆斗式,其余三角一样,均为覆盆式。这些雕花础石当时经过孙守道、曹汛、董高等专家考证,就是“思燕佛图”的础石。经过进一步清理,最后认定“思燕佛图”为土木结构楼阁式塔,直接利用三塔宫殿夯土台基为基础建造而成。而且在塔的四周,还布置柱网,起建了规模宏大的环塔式殿堂。
“思燕佛图”是在旧的龙城宫殿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而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北塔,又是在“思燕佛图”的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北塔又被后人称为“塔上塔”。
“塔包塔”,包了一代又一代
砖木结构的“思燕佛图”最终应该是毁于火灾。考古出土的遗物都是残破不全,而且很多有焚烧痕迹。至于火灾的起因是战火还是人为的香火,已经不重要了。
“思燕佛图”的塔上之塔,始建于隋代或隋以前。在唐代高僧道宣撰著的《续高僧传·宝安传》中有一条明确的记载:宝安法师“仁寿二年(602年),奉敕置塔于营州梵幢寺,即黄龙城也。旧有十七级浮图,拥在其内,安置舍利”。
宝安法师当年不远数千里从长安到朝阳,奉隋文帝之命在“梵幢寺”安置佛舍利。到朝阳后,见这座塔年代太久,塔身多有残破之处,便进行了一番改造。“拥”就是包裹的意思,这是对北塔的第一次包砌。
到了唐代,特别是“安史之乱”之前,朝阳作为营州治所,是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领地。这两位朝阳籍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受民间佛教传统的熏陶和政府对佛教的推波助澜,在天宝年间开始修缮北塔。至今在塔身的10层塔檐下,尚有朱书“天宝”两个大字。这是对北塔的第二次维修。
考古证明在隋唐时期,维修者没有动三燕和北魏时期的夯土台基,而是在台基外包上砖,形成砖塔塔基。其塔基呈四层台式。台边包砌砖墙,与塔心相对的南北两面设有漫道和踏步。在南面的第二层台基上,建有进深9米、面积有400多平方米的殿堂。
以后在辽代又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根据北塔出土的题记砖记载:重熙十二年(1043年)、十三年(1044年)连续两年,“霸州邑民诸官,同共齐心结缘,第三度重修”北塔。整个过程从里到外,从天宫到地宫,从头到脚重新大包装,所费砖块累计达562473块,工程之巨可见一斑。
北塔以三燕时期的宫墙为基础,由北魏始建,隋、唐、辽三次大规模的包砌维修。五个朝代共筑一塔,这在世界范围内也绝无仅有,是当之无愧的东北第一塔。
北塔现高42.6米,为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在其主体结构塔身上,唐、辽时期的四面砖雕密宗四方佛、八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引人入胜。1988年,北塔成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件国宝为什么只评了三件
辽宁考古界有一个共识:朝阳是辽宁省的文物大市。因为在辽宁上百万件文物中,就有三分之二文物来自朝阳。而在这个文物大市中,朝阳北塔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全省仅有的10件国宝级文物中,北塔一下就出土了三件。
朝阳北塔出土的三件国宝,是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的。分别是鎏金银塔、金银经塔、波斯玻璃瓶。它们是在“大契丹重熙十二年(1043年)四月八日”作为释迦牟尼佛舍利的葬养品葬入,距今已有970年。
北塔天宫位于该塔的第十二层塔檐中部。当考古工作者打开这座尘封近千年的佛家宝库时,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在这不到两平方米的“石匣”内,竟然珠排玉耸,琳琅满目。经过清理,一口气出土奇珍异宝愈万件。
国宝鎏金银塔,为六角形三重檐式,由基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刹顶组成,高60.3厘米,重约3100克(含内藏物)。整个造型精巧考究,塔身的基座、须弥座、壸门、倚柱等棱角分明。塔身下粗上细,套安三重鎏金银塔檐。第一层塔身每面錾刻一尊坐佛,合为释迦牟尼和密宗五方如来。第二层塔身刻写梵文字母,应是六佛梵文“种子”。第三层塔身刻梵文,当是“六字真言”。塔檐银铸,刹顶上,仰覆莲座、覆钵、火焰、宝珠、伞盖、月轮,一应俱全。更绝的是,刹上还有三根银链系于檐角,链上垂挂的小铃,稍稍一动,就有悦耳的声音发出。
鎏金银塔的最珍贵处是在内部。塔身内藏有:题记铜板1件,铜板两面刻字,楷书。一面写:“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与舍利同时葬此银塔并摧碎小佛顶陀罗尼各一本”;另一面写:“守司户参军轩辕亨书,梵字依法成造,匠人张从道、钑字扈全金、甄守则”。
塔内藏有银经卷,分大、中、小3片,皆在银片上刻字,卷成筒形,用银丝捆着。大银片上刻写《佛说金刚大摧碎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内容皆梵文,末尾署“施守张从道”。中者刻梵文《慈氏菩萨真言》和《大尊真言》。小者刻字3行:“重熙十一年四月四日轩辕亨书小佛顶、慈氏真言、本尊真言。施主甄守则”
除此之外,塔内还有鎏金铜舍利瓶1件,瓶内藏水晶珠(影身舍利)558颗,部分表面鎏金;连体葫芦形玉瓶一件,青玉质,琢磨光滑。二瓶连为一体,内腹圆筒形。
第二件国宝金银经塔,通高39厘米。由炉盘、莲座、塔身、顶盖组成。鎏金铜炉盘上置银盖。盖上鎏金银莲座内放一金莲叶,其上为内藏银经卷的圆筒形塔身。塔身用四重圆筒套合,从外到内,一、三重为金筒,二、四重为银筒。一至三重錾刻坐佛、菩萨、八大灵塔、莲花等,第四重素面。经文刻在银片上,展开后纵11.3厘米、横362厘米。最上是八瓣莲花式顶盖,饰串珠,上置珍珠一颗。
第三件国宝是波斯玻璃瓶。该瓶又称执壶,由透明玻璃吹制而成,整体造型似昂首蹲坐之鸟。通高16厘米,腹径8.5厘米。最为奇特的是,瓶内还立一小瓶,长颈,弧腹,有执柄,呈淡蓝色。
这种产于古波斯帝国的“瓶套瓶”结构的器形,极其罕见,目前只存世4件。一件在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珍藏,系1931年从伊朗一个发掘者手中买的碎片复原而成;一件从埃及出土,但没有执柄;一件为土耳其西南海岸塞尔斯利马尼亚沉船出土,没有盖也没有内瓶。只有朝阳北塔出土的这件瓶保存最为完好。此瓶壁薄如纸,从伊朗不远万里运到朝阳,并放置北塔天宫千年不损,真可谓奇迹,尤显珍贵。
北塔天宫中还有一件堪称世界级的宝物,它就是安放祖舍利的七宝塔。此塔宽约0.5米,高约一米,塔体用檀木制成,外镶金、银、琉璃、砗磲(chē qú,带壳的软体动物)、玛瑙、珍珠、玫瑰等佛家七宝10多万个,故称七宝塔。塔檐上有伞盖和风铃,塔脊上有鎏金银龙,塔身上装饰有侍者、飞天、伎乐人物、凤凰、孔雀、鸳鸯、雁、蝶、龟、熊、日、月等。塔内装有木胎银棺,棺内装有纯金片制成的金舍利塔,金舍利塔内就是金盖玛瑙舍利罐,罐内就是两枚佛祖舍利。国内研究佛教文化的权威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教授看到七宝塔后兴奋地说:“搞了这么多年佛教文化研究,只在史书上看过有关七宝塔的记载,没想到在朝阳看到了实物,举世罕见!”
然而,这一世界唯一的宝物因在出土时已经破散,所以,在评定宝物等级时没有把它算在其内。现在,七宝塔已经按照记载复装成原貌,供人参观欣赏。
北塔新馆,荟萃佛家至宝
2003年,伴随着朝阳老城区的改造,一座占地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300平米的仿汉唐式北塔博物馆在北塔的北侧建成了。千年文物有了自己的家园。
除了上述4件重量级宝物,北塔天宫出土的所有文物精品也都存在北塔博物馆里,其中有大量的珍贵题记砖、天宫石匣、物帐碑等等。
2004年南塔石宫出土的锭光佛舍利以及彩绘舍利石函、琉璃瓶、鎏金银棺、鎏金银菩提树、鎏金众僧像、《佛舍利铭记》等辽代早期佛教文物,也在此安家。佛祖释迦牟尼的两枚舍利,一枚安放在凤凰山,另一枚也安放在北塔博物馆的舍利殿里,两佛舍利同奉一堂,朝阳北塔博物馆成为国内不可多见的佛宝殿堂。
北塔博物馆还存放了大量的古代玉石制品和辽代的金银器具。特别是佛家七宝之一的玛瑙器在品种上居全国之首,几乎囊括了天然玛瑙的所有花色品种。
北塔塔下地宫也辟出展室,人们通过那穿越时空般的地下孔道,不仅可以直面“塔上塔”、“塔包塔”的奇观,还可以看到高大完美的辽代石经幢。这个石经幢,深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所看重,被誉为“东北第一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