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了!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雅贤
昨天晚上,孩子拿过来一只个头儿硕大绿意油然的水果。这种东西,我不止一次地见过、买过、吃过,但竟然思维短路,叫不出它的尊姓大名。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也想不起来,头脑词库反反复复出现的只是橄榄,但残存的理智告诉我:这东西绝非橄榄!孩子说,放两天,黄了就好吃了。我心不在焉,只是想知道它叫啥,又不好意思问。搁下水果这码事,翻《燕都晨报》,无意中碰到芒果一词,恍然大悟,就是它!人们嫌“老年性痴呆”不好听,叫阿尔茨海默病。不管叫啥名,都不是好病。
为了加强记忆,查查芒果的“档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曰:“芒果:同‘杧果’。”再查“杧果”,曰:“①常绿乔木,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花黄色。果实略呈肾脏形,熟时黄色,核大,果肉黄色,可以吃。生长在热带地区。②这种植物的果实。∥也作芒果。”看来“杧果”是正宗写法,不知道《现汉》第7版有无变化。《辞海》(2009版)写作“杧果”,其学名为“Mangifera indica”。
其英文写法:mango 读法:英['mæŋɡəʊ],美['mæŋɡoʊ] ,汉语音译“忙够”。
其俄文写法:манго 读音也是“芒果”。
其法文写法:mangue 读音近似“忙哥”。
其日文写法:マンゴー( mango)读音近似“蛮狗”,谐音跟芒果差不多。
其读音都源于杧果原产地东南亚。
杧果这东西,想当年可是神圣得很啊!套改一句话是:“此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1968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第三个年头,《人民日报》8月7日刊登的是这样三条通栏标题:
“最大关怀最大信任最大支持最大鼓舞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和群众心连心
毛主席把外国朋友赠送的珍贵礼物转送给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这“珍贵礼物”就是杧果。查《辞海》可知,这东西中国台湾栽培最多,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地也有栽培。我之所以见杧果却想到了橄榄,是因为二者产地有重合之故吧。“文革”浩劫之后若干年,卑微的我终于见识了杧果这东西。“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知是燕子飞错了地方,还是屋子换了主人。
今天早晨,我想给杧果称重,可惜,杆秤不在楼上。于是想到了一个变通的方法,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参照物给它照相,以见其大小。您看,我还没彻底痴呆吧。
写此日志,无他,也是为了对抗痴呆,不知是否奏效。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