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
文/王兴鹏 编辑/繁花似锦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时翻开,总会带来别样的惊喜,回忆童年,精彩的片段在脑海中放映……
农村孩子的童年自然比不上城里孩子的童年奢华,甚至根本就没有办法比较。但就是这样的童年,却给自己留下了永远美好的回忆。
那天上班的路上,看见马路两边家长送孩子的队伍,就想起了自己上学的那条路,没有父母接送,路边的花草成了朋友,林间的小鸟成了伙伴。就这样,无论风霜雪雨,无论严寒酷暑,我们快乐地上学去。其实,人生的快乐分为两种境界,一种是财富的赢得、物质的享受;一种是站立在苦涩中的充实。如果硬要选择的话,我还是选择后者。
九十年代初期,辽宁朝阳由于经济比较落后,是典型的贫困地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比较吃紧,我们的学习条件自然比较简陋。记得那时都是从家带饭到学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米饭菜包、大饼子(干面子)蘸大葱、高粱米饭泡菜汤,这些当今被当做“稀罕物”的食物,就是我们当时的家常便饭。要感谢那些粗粮,因为是这些粗粮给了我一个强健的体魄。其实长寿没有那么复杂,多吃点儿粗粮,用凉水锻炼一下自己胃的承受能力,再加上每天适时适量的劳动,远比上健身房、喝营养液有效。记得那时冬天唯一的取暖设施就是炉子,学校负责买煤,捡引火柴和生炉子的任务很自然地落到我们身上,我们很愿意地接受了,轮到自己的时候会起床很早,在路边捡一些树叶、秸秆、干树枝等,更多的时候,是比赛式地捡,几天过后,引火柴就会堆成一堆,好几天都用不完。每天走进温暖的教室,我们都会将赞许的目光投向今天的值日生,那种赞许是最纯真的,也是最不功利的。每到中午,大家哄抢着到炉子上蒸饭,那种味道绝对胜过现在市里的蒸菜馆,可谓人间极品。当然,也有将饭蒸糊的时候,但也不必难过,大家都会自发捐款,够五角钱之后,就可以买一袋很实惠的三鲜伊面了。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去一所村小学听课检查,当看见那个熟悉的炉子,还有我们那个年代曾经用过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禁一阵心酸,我们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小学的时候,劳动是经常的事情。班主任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劳动人民最光荣”,虽然那时的我们未能全部理解其中的内涵,但坚信这是一条经久不衰的真理。每周三,我们都会穿上校服去学校后面的山上种杏树,三五成群,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任务马上就完成了。每年回乡祭奠祖先的时候,看见那一片片整齐的杏树,心里便泛起成就感,不由想起我们边劳动边捉蝗虫的情景,还有全校男同学围观一条一米长大蛇的画面。十几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们亲手栽下的杏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而我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着贡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许真的有所联系吧。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那年的雨水也丰沛,连续几年的干河套逐渐形成了“长流水”。夏天,我们几个小伙伴会去河里捉泥鳅,谁要偶尔捉到一只白漂鱼,会让大家崇拜好多天。也怪当时太喜欢在水里泡着,导致现在每逢阴天下雨,腿就有些疼。有的时候,我们会联想起痛苦的原因,而这原因往往让我们痛心疾首,不如把他当成一种快乐的回忆,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有真实的享受。冬天,我们会让爸爸做几个冰车,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肆意玩耍,一条长达二十公里的冰面,足以让我们穿梭于各个村庄之间,我们在七大姑八大姨家也就成了常客。如今回到家乡,再也看不到那条美丽的小河,就更谈不上冬天滑冰了。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现在的缺憾,我们就不会想起以前的完美,在缺憾中寻找完美,在完美中体会缺憾,也许这就也是轮回的一部分。
回忆童年,有交不上学费的苦涩,有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有上山刨药材赚钱的试探,有过年换新衣服的期盼,有追逐梦想刻苦学习的经历,有出人头地回报家乡的壮志。无论怎样,那段酸甜苦辣掺杂但更多的是快乐的童年,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责任编辑:雅贤]
(作者现供职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