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隔一两天,我都要到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去买菜,准备为自己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苕尖与苕藤
文/瞿军(四川) 编辑/雅贤
每隔一两天,我都要到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去买菜,准备为自己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上周末,我刚走进嘈杂的农贸市场,就见到一位年约六十多近七十的老人在卖新鲜的苕菜。自己吃素居多,比较喜欢吃这类菜,便兴冲冲问了老人一句:“这红苕藤咋卖?”
老人看了我一眼,脸色一下变得不那么好看,用不满的口气问我:“你说什么呢?我这是苕尖,不是苕藤。苕尖是人吃的,苕藤是喂猪的。”说完,埋头理菜,不再搭理我,也不像其他卖菜人那么热情,极力把自己的菜推销出去。
“哦,这是苕尖!”我一下感到面红耳赤,讪讪地跟老人撘话。同时,也后悔自己的无知和大意。“尖”与“藤”仅一字之差,虽然同是一根秧苗上长出的东西,却有如此差别,很深刻地区分出人与动物所食的不同部分。看似一个小小的生活知识,却蕴含了些许哲理。
看我一脸讪笑,又没有离去,老人的口气这才缓和了许多说:“两元钱一把,挺新鲜的,刚从自家地里摘来的,要吗?”
我掏出几元零钱,买了两把。
他看我一个大男人,又不像常做饭的样子,老人又叮咛了一句:“放几个干辣椒,用清油大火炒两下就行了!”
“谢谢!”
我转身离开了老人的菜摊。边走,边回味他那句“苕尖是人吃的,苕藤是喂猪的”。试想,我们这代人,还算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而女儿那一代,不敢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起码也是很少了解生活,除了读书学习,几乎没有多少可以玩耍、感受生活的时间。我尚且分不清“尖”与“藤”,他们那一代呢,恐怕更难了吧!
小链接
瞿军,打工十年,警察十年,记者十年。四十年读书不辍,坚持笔耕,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等作品百余篇。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刊物。曾在《蜀报》《四川靑年报》《绵阳晚报》从事过记者、编辑等工作。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旅行》。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