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爸爸的一封信
文化信使/张俊清 编辑/赵盼
爸:
明天女儿我就要出征上学去了,望着您屋里亮着的灯,我知道您和妈妈还在为我忙乎着。爸、妈,您们都那么大岁数了,早点休息吧——女儿已经长大了!
爸,我临行前,还有千言万语想要对您说,可又一时无从说起。细想想,还是写一封信留给您,就让这封家书陪着您和妈妈吧。
爸,我在家时,妈妈给我讲了您的故事。我听了,更读懂了您!
爸,您是咱这十里八村的教书高手,也是种庄稼的行家里手。可有件事邻人却笑话了您:
“他二叔,你早也不种苞米,这时候正赶上旱了,咋样?该!人家早种的正赶上雨季,可你就是不种,亏你还是教书的庄稼人,净睡觉了!都寻思啥了?”7月11日星期六一大早,天刚放亮,出来溜达散步的快嘴杨三娘在山前碰到了肩挑大水桶去后山浇苞米的您。您嘿嘿一笑,没吱声,自己青草摸稞地径直朝山后的小道走去。
别的地您都应时应节地种完了,可后山坡您用镐新刨的一分半黄土地您就是把它晾着不种。那时妈妈说“这都清明过一星期了,咱家的大田棒子(玉米)地也都种完了,她爸,该种后山了。”您没吱声。
农人都知道,新开垦的地,有劲。只要不旱,农家肥上的应时,庄稼长得就格外嫩,收的粮食也分外香。
刨完地的时候,您舍着老脸跟我表大爷要了沤熟的牛粪羊粪掺大粪,曳曳巴巴往后山上挑,妈妈也帮着您。爸,您白天呵呵咧咧上了一天的课,晚上还要在灯下备课,您这图的是啥呀?
5月10日礼拜天,较4月12日适时播种大田玉米晚28天的时候,您摇醒熟睡的母亲,背着农具和种子上了后山。种子下地的时候,您嘿嘿一笑,诡秘地对妈妈说:“这是粘苞米,给馋丫头种的,闺女就最得意这口烧棒子、烀棒子吃。”妈妈笑了。
粘苞米生长期是75天。杨三娘一大早挖苦您那天,整好是61天苞米打包秀穗的时候,您只有默然一笑。爸,您精确地计算着我放假到家的时间:从种子下地到我回家,整好75天。
7月23日暮霭来临的时候,我在妈妈的接应下欢天喜地地踏进了阔别的家门。我一眼看见您正蹲在灶前汗沫流水地用铁钳子烧苞米,那喷香喷香味我老远就闻到了。
“爸,我回来了!”您笑得像孩子一样,转身从地上捡起用毛巾包裹着已经烧好的亮黄亮黄的苞米递给了我。我捧着苞米,眼光却猛然停留在您斑白的头发和您脸上平添的几多皱纹上,泪水突然盈眶,不禁地、悄无声息地流淌下来……
灶膛,火正旺;锅里,新烀的苞米,滚香,滚香……
女儿:天娇
二〇一六年三月十日(写)
小链接
张俊清,1964年9月出生,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杨杖子村人。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1982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中共党员,河北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科研立项领导人和主持人,辽宁省“十一五”期间骨干教师;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凌源作家协会理事、凌源市楹联家协会理事,现就职于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2011年12月由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张俊清文集——溪流抱月》;2012年9月入选《朝阳作家名典》;2014年6月凌源电视台“文化凌源”栏目以《文学的守望者》进行了专访专播。曾在《作家天地》《辽西文学》《燕都文艺》《鸭绿江》《广西文学》《朝阳日报》《朝阳工人报》《牛河梁•文学季刊》《凌源宣传》《凌源市报》《向东工人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篇(首)。代表作有《我是一块煤》《小溪》《拾一片秋叶》《柳条花》《难忘北山豆荚情》《今夜星光灿烂》《夏夜好清凉》《父亲的账本》《消逝的碾子》《老屋》《梦回铁门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