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注疏
编者按:
很多人都说,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最难得的精神是执着和坚守。而辽宁锦州人吴歌积20多年心血考据、编著的《东北方言注疏》,为这种精神书写下了完美的注解。
这本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近百万字巨作,收录词条6000余个,另附东北方言语音变化的规律70余条以及考据论文1篇。部份专家学者认为,《东北方言注疏》是东北方言考据工具书的开先河之作,或为东北史上首部考据类词典。
为让广大网友更好地了解东北方言,感知当中蕴含的丰富地域文化信息,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即日起,本网将对本书内容予以连载,敬请各位网友关注、转发。
东北方言注疏——“票友”开嗙(上)
文/吴歌 编辑/立军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方言是母语,需要伟大复兴。
——裴钰
方言
从广义上说,方言是四方之言;从狭义上说,方言是一方之言。
方言,属于文化的范畴,与行政区域没有关联。几个省(区、市)可能使用同一种方言,一个省(区、市)也可能使用几种方言。
方言的语汇,源自民众的生活。那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古今典籍,但却依旧活跃于一方民众口头的语汇,仍然没有脱离方言的范畴。
东北方言
中国新闻网《葛红兵:方言写作的困境与乡土叙事的难题》说,方言和方言之间的差距,也是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的差距。
从古至今,以秦晋方言为核心的西北方言,对于东北以及其它方言区的人们来说,与外语无异。据康熙年间的《山西通志》记载,外来官吏“每见听讼者,官诘于上,民不解;民诉于下,官不解。不得不藉传于胥役之口,胥役传官之话于民,官仍不解,传民之话于官,民仍不解。”
因此,我国北方应该分成两个方言区:一个是东北方言区,一个是西北方言区。
东北方言区,包括东北三省(不含辽宁南部的大连和丹东一带)、内蒙古东部、河北东部、天津和北京。在《北京官话语音研究》中,张世方先生定义的北京官话区,与东北方言区基本重合。称谓不同,概因对方言源流的认知存在差异。
北京晨报《北京话并非来自满语 南京官话、盛京官话是其源头》说,北京话有两个源头,一是南京话,二是盛京(沈阳)话。又说,清代初期,是军队“将辽东语带到北京,形成清代北京话”。
自清以降至近现代,东北话逐渐成为京畿方言的主源,形成了“本土化”的东北话。
东北方言无入声字。临近山西的内蒙古中部以及河北西部直到河南西北部,方言中的入声线,是西北方言与东北方言以及冀鲁方言的“分水岭”。入声线及其以西地区,是西北方言区。
西北方言基本没有前鼻音。“金子”的读音,与“精子”无异;“炖鱼”的读音,与“冻鱼”相同。
东北方言的历史
东北古称幽州。当代的东北方言,是先秦幽州语的延续。
辽宁西部(非辽河以西)的大小凌河流域和医巫闾山麓,是先秦幽州文明的核心区。沿海狭长平原,近海山地丘陵,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多样,物产丰富,决定了这一地区非常适宜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八千多年前,渔猎农牧各类文化开始在这里碰撞融合,使这里成为“中国各主要区域的文明化进程中,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区域。”(光明日报,2012年12月28日,《辽西或是我国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区域》)。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多彩的语言,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医(医巫闾山)凌(凌河)虎(努鲁尔虎山)地区,是幽州语或曰东北方言当之无愧的“博物馆”。
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
——《周礼·职方》
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
——《尔雅·释地》
医巫(无)闾,珣玗琪,是幽州文明的“活化石”,也是先秦幽语的“活化石”,还是东北方言的“遗传基因”。
东北方言的核心区
连接东北与京畿的辽西走廊,是地域上的通道,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带。
辽西走廊暨医凌虎地区,堪称东北方言的核心区。在这里,东北方言不但承接古今,而且贯通南北。
2012年11月16日,北国网援引时代商报的文章《东北方言 “贼”给力的文化地标》说,锦州话的音调足以和北京话相“匹敌”。贼,应作这(zéi/zhéi);匹敌,原为外文。
同年11月26日,新华网援引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文章《“普通话排行榜”成坊间趣谈 究竟哪儿的普通话更标准》说,河北承德市、辽宁阜新市和朝阳市、内蒙古赤峰市位居榜首,北京话屈居亚军。
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客观上保护了这一地区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使得这一地区的方言更接近原生态。
既接近原生态,又接近当代通用语言文字——普通话,辽西走廊暨医凌虎地区的方言,在东北方言中具有足够的价值量和代表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