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情洒高原开天路(杨宁)

摘要:一次偶然的出行,让我在万里之外的西藏,遇到了辽电监理公司西藏日喀则岗巴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的兄弟们。

本网特稿

情洒高原开天路

——谨以此文献给辽宁电力监理公司援藏项目部的兄弟们

文图/杨宁  编辑/褚驹 赵威 立军 雅贤

于馨桐 摄

  一次偶然的出行,让我在万里之外的西藏,遇到了辽电监理公司西藏日喀则岗巴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的兄弟们。他们在雪域高原工作和生活的经历,狠狠地撞击了我的心灵。作为同行,发自内心的敬意驱使我写下了这篇文字。我想让世人知道:一群普普通通的电力员工,以勇敢的担当、赤诚的情怀、无私的奉献、过人的坚韧,把宝贵的电力送上了神奇的世界屋脊,在圣洁的雪域高原架起了一条条光昌流丽的电力天路。

——题记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有一个平均海拔4700米,被绵绵雪山环绕的地方——岗巴。

  2017年的春天,在这片广袤的雪域高原上,由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一条政治、民生重点工程,岗巴——亚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启动。那一刻,马达的轰鸣声打破了这里久远的沉寂。雪山上,一顶顶红蓝相间的安全帽如跳动的音符在山间舞动;蓝天下,一个个刚健的身影在雨雪风霜中傲然挺立;在163平方公里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上,奏响了一曲雄壮的国家电网援建之歌。

泪洒唐古拉

  2017年2月7日,辽电监理岗巴输变电工程监理项目部正式成立。2月14日,怀着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带着援建的使命和领导的重托,一支由王维、李伟、王勇、谷春风、王德志、翟玉林等6人组成的援藏突击队,满载生产、生活用具从沈阳先行出发,正式开始了援藏的征程。

  一路向西,青藏线沿途的自然风光让他们兴奋不已。7天后,车队进入西藏地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上缓慢前行。为了赶路,他们决定不在格尔木停留,入住唐古拉山下一个叫茶卡的小镇,这样在隔日就能顺利翻越唐古拉山。而正是这个决定,让他们把对亲人无限的爱恋留在了唐古拉山。

  凌晨2点左右,年轻的李伟感觉头疼严重,像是要炸了一样,平均10几分钟就要被疼醒一次。这一夜,他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此时,严重的高原反应已经让他身不由己了,他越想越害怕,后悔没有在格尔木留宿,而是在这个海拔4700多米的小镇停留。

  青藏线上,沿途常见一辆辆抛锚后因无法得到救援而被迫遗弃的车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县城也要700公里,如果身体因为高原反应出现严重问题,生还的希望十分渺茫。

  那一夜,静得有些出奇。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人大脑缺氧,思维意识会有些错乱。李伟勉强坐起来,想打开床头上的一瓶矿泉水,可试了半天,这瓶水也没有打开。此时,他感觉大脑飞速旋转,那些千年谷子万年糠的陈年往事来来回回地在脑海里穿梭,没有顺序、没有规律,甚至感觉到了死亡的恐惧。他想起了临行前,母亲为他包的那顿酸菜馅饺子;想起了与未婚妻临别前的依依不舍;也想起了今年盛夏时节约定的婚期……

  强忍难受,他摸出放在床边的手机,给自己留下了一段视频,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打算。“妈,我现在太难受了,喘不上气来……如果我回不来了……”

  此时,跟李伟一个房间的谷师傅晃晃荡荡地站起身,要去楼下的车里取氧气瓶。昨晚,他们谁也没想到高原反应如此厉害。谷师傅扶着墙慢慢地沿着楼梯向楼下挪腾,二层高的楼足足爬了有15分种才上来,脸憋成了紫绀色,手里提的不是氧气瓶,而是一个氧气袋,他对李伟说:“那个氧气瓶说啥也没拿动”。

  而此时,在另一个房间的王维和王勇,感觉也没好到哪儿去,大家都在承受高原反应的无情折磨。凌晨4点,车队起身要出发时,王勇还趴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在床底下哼唧着。人类求生的本能,让他想尽了最后一丝办法,海拔高度每低一米都是奢望,他恨不得把脑袋扎到地底下去。

  王维这个从军20几年的老兵,那晚脆弱得像个孩子。太阳穴旁的脑血管汩汩的跳着,剧烈的呕吐让他直不起身来,吐的肠子都拧了劲儿,到后来吐的都是胃液,他感觉食道火辣辣的,而身体却很冷,眼前乌黑一片,无数的小星星忽远忽近地飞来飞去。他哆里哆嗦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老婆,我要……死……了,我想妈!想你们……”妻子在睡梦中被电话惊醒,当听到老公突然冒出这生离死别的话,吓得茫然失措,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连日来的牵挂与思念,犹如泄洪的闸门,一股脑地倾泻出来,她大哭着说:“老公,你快回来吧,咱们不去挣那个钱了,不去遭那个罪了……”王维已经没有哭的力气了,他听不清电话那头妻子在哭喊着说些什么,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眼睛……

  事后,回想起那晚的境遇,几个人都爽朗地憨笑着,脸上还有丝羞愧。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每个人最割舍不下的是父母、妻儿等亲人。然而,最终他们没有割舍自己肩负的使命,义无返顾地咬紧牙关向目的地继续进发。

鏖战岗巴

  项目部坐落在中印边境的一个小镇。这里的天气如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一会细雨蒙蒙,一会鹅毛飞雪。雨下得毫无征兆,说来就来;雪下得铺天盖地,无声无息。阴暗潮湿的气候让这些来自东北的汉子们一时难以适应。每天忙完工作,他们就祈盼太阳出现,阳光对他们来说弥足宝贵。每当太阳出来后,他们都兴奋地嗷嗷直叫,飞奔出去享受阳光的温暖,晾晒被褥、衣物。那一刻,是最幸福的。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入藏快一个多月了。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已经万事俱备,大家摩拳擦掌地准备打响第一仗——“岗巴110千伏首基础浇筑仪式”。

  连日来,因为天气的原因,工程迟迟不能启动,国网公司和业主单位始终在询问着工程的进度。项目部的负责人兰红双每当接到电话后,都惴惴不安、心急如焚。这位有着丰富现场经验的监理师明白,他将要面对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攻坚战。

  望着眼前那片深不可测,各种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原始森林,还有如刀削一样的险隘峭壁,仅仅是如何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以及如何把工程材料运送上去这两个问题,就让他愁白了头。他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兄弟们跟我出来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他们安安全全地带回去”。

  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再难还有路可行。但在西藏,你才能懂得这“世界上本来没有路,只是人走的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这句话的含义。

  让我们来了解下这项通往天路的工程吧。岗巴——亚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起于西藏自治区岗巴县,止于亚东县。将在163平方公里的生命禁区,建立铁塔472基,全线采用掏挖式、人工挖孔桩及直柱大板式基础。整个工程全线平均海拔4495米,最高海拔达4994米。其中约40公里地段离村庄较远,施工队驻点只能在山上搭设帐篷,昼夜温差、强烈的紫外线和高原反应,无时不刻地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健康甚至生命。

  亚东境内每年1至3月份为冰雪期,基本无法施工。降水多集中在7至9月份。据当地有关气象资料显示,下雨率达99%,经常会出现泥石流导致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等现象。沿线山势险峻,大部分桩位均位于陡坡上,边境线附近的桩位处于岩石地段,因为在中印边境附近,无法办理爆破手续,只能采取人工锉岩的方式。部分桩位相邻塔位高差超过100米的有16处,超过200米的有3处。亚东段(JI—J6)跨越高山,由3300米海拔爬升4350米后,直接下落至3400米海拔,基本无可利用的运输道路。工期计划为一年,如果除去冰雪期和几乎每天都要下雨的3个月,也就是说整个工程的最佳施工期只有半年的时间。一个又一个如登天般的困难,横亘在这些铁打的汉子们面前。

  3月24日11时,经过精心准备,岗巴—亚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首基基础施工现场布置完毕,准备进行浇筑。上午,还是风和日丽的天气。可到了下午13时,却突然刮起了黄沙,风速达到每秒20米,狂风夹着漫天的黄沙将整个作业现场的布置全部破坏:工器具材料被吹得七零八落,现场一片狼藉。人们只能趴在地上,或钻进汽车里、蹲在基础坑里,躲避着肆虐的沙尘。等风力稍微减弱些,兄弟们迅速捡回没有被狂风吹散的工器具材料,重新进行整修布置。因为他们知道时间的宝贵,更知道那些材料搬运上来的不易。可没想到的是,那诡异的黄沙又杀了一个回马枪,毫不留情地折磨着这些东北汉子们。抱着残缺不全的工程材料,那些铁一样的汉子们长跪在地,任由那无情的风沙抽打在脸上。他们仰天长叹!老天,你为何这样无情!安全帽下,兰红双那黝黑的脸庞上,两行晶莹的泪珠粘连着风沙消融在了干裂的嘴唇上。

  进入3月份,一场传染性极强的灾害——包虫病又突然降临施工地域,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对此进行了报道。西藏自治区各级防疫及医疗单位积极部署,控制着包虫病对人畜的危害。为防止交叉感染,施工人员都配发了口罩。这场天灾,给本身就高原缺氧造成呼吸不畅的施工人员又带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只能靠吸氧和短暂休息来调整身体状态。

  于是,世人罕见、有些悲壮的施工场面出现了,让你一时分不清自己是身处战场还是工地!因为3名医护人员守着担架,就在那儿心惊肉跳地等着,等着及时救援那些倒下去的兄弟!一个倒下去了,另一个马上冲上去!在海拔4729米的无人区域,一个个步履蹒跚的身影,前赴后继地用生命的极限,践行着国网人铿锵的誓言!

  那一刻,你所见到、所感知到的一切,会让你重新理解“工作”、“事业”或“责任”的深刻含义,并在内心自然萌生“爱国”、“履职”与“尊严”的神圣敬意!

雪域情浓

  老天无情人有情。在藏区,淳朴虔诚的藏族老乡们与项目部的兄弟们之间,续写了一个又一个汉藏情深的感人故事。

  面对这些从遥远的内地来支援藏区建设的汉族同胞,藏族老乡们的热情豪放深深感动着项目部的每一个人。通过他们的讲述,也让我们知道了达旺、旦增、琼达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姓名的藏族老乡。

  项目部刚刚选址之后,随行的物品极其短缺。没办法,他们只能到附近藏族老乡家里去借。不管敲开谁家的门,热情好客的藏族老乡都有求必应,尽其所能地帮助项目部的弟兄们。有时候,他们还会拿出家里最好吃的食物和青稞酒,备上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项目部的兄弟们喝得一醉方休。

  每当村落里下大雪的时候,项目部10几个人打扫完积雪后,都不忘到周围的藏族老乡家里帮助清理积雪,感动得老村长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项目部。

  如果说因为有了互动才有了亲近,那么还有许多陌生的相助留下了更多的感动。

  有一次,位于康马施工现场的隐蔽工程有一个基坑需要监理到现场验槽。从项目部到达现场有两条路,为了赶时间,兰红双带着王维选择了一条最近的路。但由于刚下过雪,积雪把车窝住了,附近的藏族老乡闻讯赶到,帮助他们清理道路,人推马拽地让车驶离出来。在藏区,人与人的相处融合是如此的简单坦诚。

  为了尽快赶到施工现场,他们又折回亚东选择了另外一条通往现场的路。这条路的积雪已经融化,并形成了深浅不一的溪流,越野车沿着溪流小心翼翼地行驶着,但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车辆再次被窝住。兰红双和王维只得下车,在泥泞的路上费力地掏挖着车的前轮,来回几次车辆越陷越深,直至看不到脱离的希望了。过了许久,一位路过的藏民看到他们并了解完情况后,陆陆续续招来了10几个人。藏族老乡赶到后,直接挑进污泥里,喊着那些听不懂的号子,硬是把这辆大吉普车在污泥中抬了出来。一张张沧桑的“高原红”面孔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一句句“扎西德勒”暖得让人心醉。挥手告别的那一刻,一种莫名的感动充斥着兰红双和王维的心房。高原的大爱,让他们无法释怀,只能化作美好的祝福,融入那片圣洁的土地。

  星空把大地照的雪亮。项目部的兄弟们都在等着他俩回来吃饭。这一天的遭遇,着急、上火让他俩已经没有了食欲。兰红双拖着满身的疲惫、脱下那身溅满了泥浆的工作服,一头倒在床上,却难以入睡。

  “不行,明天还得走!必须得赶到康马的现场。隐蔽工程的基坑监理必须要到位!”他暗自命令自己,连夜找到村子里的藏族老乡,询问还有没有其它的道路能通往康马。当得知还有一条村级小路时,他才心安地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在村民的指引下,车辆穿行了10多个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昨天,康马派出接他们的车也一样窝在了半路,为了一个基坑,历尽艰辛,总算完成了任务。近200公里的路程,折腾了两天。会面的那一刻,两边的兄弟们相拥而泣,那份相逢的喜悦和激动只有他们自己懂得。

爸爸的味道

  这里的时差,与内地相差两个小时。亚东的8点,天刚刚微亮。

  “滴滴——”一个微信的提示音让王维拿起了手机。是妻子发来的一段话:“你姑娘想你了。昨天从大厅回来,路上在小区里大喊爸爸,爸爸!我说爸爸没在家啊。她说‘我知道,就是喊喊’”。

  “就是喊喊”,这简短的4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地击打在王维的心坎上!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说出的话啊,它充满了宝宝的多少思念和无奈啊!王维落泪了……


王维与女儿

  每到夜晚,王维经常处于内心矛盾之中,他想家、想妻子、想孩子,那种想,想得心往一块揪一样。他不敢用视频通话,最怕孩子看见他会哭闹。有时候,只能通过打字或者用语音留言,三言两语、轻描淡写地与妻子聊聊天儿。当下,藏区使用的通信网络,信号不太稳定,视频通话断断续续。有一次,女儿看见了电话里的爸爸,突然哭喊着说“今晚要到爸爸的被窝去睡!”妻子对宝宝说:“爸爸出门了,不能搂着你睡了,你自己去爸爸的被窝不害怕吗?”女儿哭着说:“妈妈,我知道爸爸离我们很远,但我想爸爸,我就想到爸爸的被窝里闻一闻爸爸的味道……”


王维妻子与女儿

  恍惚中,王维看到了妻子领着女儿站在一座巍峨的铁塔下,女儿仰视着天空,一双小手做成喇叭状,使劲地喊着:“爸爸——爸爸——,我喊你,你听到了吗?妈妈对我说,在铁塔下面喊你,这长长的银线会把我的声音传到你那里去,你们那里的叔叔和你都能听到我的声音。妈妈还对我说,以后再想爸爸,就到这铁塔下面,这里也有爸爸的味道……”

  清晨的阳光洒向了远方的雪山,雪山没有路。但在雪山的山脊上,却赫然出现了一条熠熠生辉的输电线路,那是另一条神奇的“天路”,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雪域高原,从此让光明照亮了圣山,让温暖融化了冰川。

  而正是这群倾情援藏的电力员工,犹如一颗颗无名的石头,深深地嵌在泥土之中。与无数个援建者一起,在神奇的雪域高原筑成了一条条“连心融魂”的五彩天路。那里的每一寸热土,都浸透着国家电网人的艰辛与付出;那里的每一张笑脸,都流露出电力建设者的柔情与幸福;那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升腾着华夏儿女齐心筑梦、共襄盛举的恢弘愿望!

  后记:4月25日晚上,这篇稿件完成后,我发给了远在亚东项目部的负责人兰红双,想让他核对一下里面的内容。晚上11点,他给我发回了微信,内容如下:1、谢谢大宁!我看哭了!2、工程原定一年,现在压缩不到半年。国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下达的(指示),工程9月30日之前必须送电!铁的期限!工作任务更加沉重!这一块你还要再给改一改。

  4月26日早晨上班,我与兰红双通了一个电话,本想再确定一下稿件内容。然而让我大感意外的是,他告诉了我一个不幸的消息!我瞬间无语,大脑一片空白,关上办公室的门,心如刀绞的痛让我泪如泉涌……


  这个不幸的消息是:李伟,我文中提到的那位小兄弟,他的未婚妻昨夜(25日夜)因车祸身亡。按照约定,再有短短的两个月,他们就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啊!看着那张美美的婚纱照,我在心底发问:好妹妹,你为何走得如此匆忙?你可知道,那个挚爱你的小伙子,正从遥远的雪域高原赶往今生见你最后一面的路上!

  (作者现供职于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朝阳供电公司)

  【编后话】因为与作者关系密切,本网在4月25日就收到了这篇稿子的初稿。然而,26日上午9点53分,作者以微信告知:“稿件先别发了,情况有变!”“我加了个后记。我哭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经过了解,才知道李伟的未婚妻因车祸猝然离世。

  在编辑此稿的过程中,我们4位值班编辑全哭了。透过这篇文章,我们强烈感觉到了电业人的奉献与付出,感觉到了所有援藏群体的伟岸与崇高,更感觉到了中华民族必然会迎来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经过编委会讨论,我们决定把这篇稿子延后发表,赶在“五一”、“五四”两个重要节日到来之际,向全国所有援藏人员表达深深的敬意!向华夏儿女发出向他们学习、致敬的倡议!

  欢迎网友留言参与互动!本网邮箱:2996382758@qq.com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微信公众号:今日云端(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云端或jryd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