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回报(上)
——山村扶贫纪实
文/刘文艳 编辑/赵盼
从上小学的时候就有捐赠的记忆,捐衣服、捐书本、捐文具,给那些边远山区的儿童,脑海中也曾经叠化出那些山区孩子们渴求的目光和兴奋的笑脸。参加工作后,也有无数次的捐款捐物,名目也有许多,抗洪救灾、抗旱救灾、抗震救灾、扶贫帮困等等。近些年除了临时性的捐款捐物外,还有每年一次的固定捐款,按不同时期领导职务不同捐款的数额由几百元到千余元不等,作为对贫困乡镇或是贫困家庭也包括本系统的贫困职工的扶持资金。
在共产党人心目中,老百姓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人民服务是宗旨。今天我们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有一些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所以,扶贫无疑是我们的天职。因此,捐款捐物当然是自愿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应尽的责任。
当然,我们也想知道自己的捐款捐物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也就是款用何处、物落谁家?用现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就是“这捐的东西都去哪儿了?”也听过一些报道,说某某县、乡镇、村干部挪用救灾款,甚至将救灾款用于大吃大喝、到高档场所消费,当然是个别现象,但心中总有些戚戚然。觉得与其这样,真不如将自己的款物直接送到困难家庭,捐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也在所不辞!
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而且是组织安排的。省委开展了“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活动”,组织活动的相关部门工作做得十分细致,为每位领导干部确定了一个贫困家庭作为帮扶对象,并要求领导干部直接与这个贫困家庭联系对接,不得让乡镇干部陪同,不能干扰基层干部正常工作。具体帮扶办法可因地制宜,因家庭情况而定,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所联系的贫困家庭是辽宁省凌源市大王杖子乡小刘杖子村南沟村民组赵恩海家。
一
接受了这个任务,我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内心充满了激情,我觉得一个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一个贫困家庭,既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机会,也给了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亲切接触、尽表爱心的平台。这比不知道具体帮扶对象的捐款捐物更有责任感,更有热情,也更有自觉性。
在组织确定了联系对象的第二天,我参加了一个重要工作会议后,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虽然也知道赶到赵恩海家,至少也要六七个小时,可还是怀着一种十分急切的心情,和一位处长一起乘车赶往赵恩海家。当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了四个多小时,晚八点多钟到达凌源市时,夏日的夜幕也已经降临。因为路不熟悉,当晚没有再赶往大王杖子乡小刘杖子村南沟组,便在凌源市里找了个招待所住下,简单吃了点饭,便打电话给乡民政部门的同志,询问了赵恩海家的情况。民政部门的同志说,他一家三口人,赵恩海腿有毛病,可能在于杖子砖厂上班,媳妇有智障,还有一个女儿,还未成年,大约十四五岁,家里挺困难。
第二天一早,我们按照民政部门同志的指点,从凌源出发,去找赵恩海。我们先找到了于杖子砖厂,一位女同志告诉我们:“赵恩海以前在砖厂干过活,因为身体不太好不干了。现在可能是在家里。”说完,她热情地为我们指了赵家的方向。这样,我们一路颠簸,在村子最西头的半山坡上找到了赵家。尽管来前对这个家庭的贫困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当我们走到这个家的门前时,还是有些惊呆了。
一个不规整的小院,用泥巴和石头堆起半人高的院墙。两个木桩拴着一个用铁丝和木板条捆绑成的门,门用一条链子锁着。院子里有三间破损的士房,房子有窗户,但窗子上没有玻璃,几块撕裂的塑料布随风摇曳着,两扇屋门也没有玻璃,连塑料也没有,任秋风吹打着。
按照农村习惯,我向屋里喊了一声:“家里有人吗?”过了一会儿,一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将头从屋门里伸了出来,没有说话。估计她就是赵恩海智障的妻子。我又问:“你家姑娘在家吗?”她回答:“不知道”,说了这三个字后,呆滞的面部表情再无反应。再问什么也不回答了。没办法,我向村里人打听,找到了村民组组长李淑英,知道赵恩海可能在后山上的地里干活。到了山上,组长就让一个村民亮开了噪子大声喊:“赵恩海!赵恩海——”,于是“赵恩海”的声音立刻在山间回荡起来。
村民组长说,我们先回家吧,赵恩海听到喊了能够回家。半个小时后,赵恩海和他的姑娘小晶回来了。赵恩海穿一身似黑又灰的棉衣棉裤,走路双腿有点跛,女儿赵晓晶穿上红下蓝衣裤跟在爸爸身后,娇好的面庞流露出淡淡的愁苦。赵恩海开开门锁,带我们进院后,指着堆在院子里的玉米说,家里有二亩山地,今年粮食收的少,就这些,也就是三百来斤。
走进赵恩海一家三口住的屋,仍然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生活状态:屋里的土炕,坑坑洼洼,一块花布遮住半边,那半边就露出了泥土,炕上周边的墙也斑剥不堪。土炕上堆了几条褪了色的花被子,已经补了许多补丁。一家之主的赵恩海一脸惆怅,智障的妻子邢彩双目光呆滞,未成年的女儿赵晓晶默然无语。第一次来到赵恩海家看到他们这样的生活状况,心情真是十分沉重。
我介绍了这次省委开展“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的活动安排,并向他们了解了家里有什么困难。赵恩海带着一脸的惆怅和些许的羞涩介绍说:“我有严重的风湿病,犯了就干不了活。媳妇三岁得了抽风病,智力也就是三岁孩子水平,什么也不知道,我出门就得锁门,不然,她出去就走不回来。跟她结婚十七年,我做了十七年饭。没办法,晓晶今年才十五岁,也不能上学了,留在家里照顾她妈妈,有时也帮我干点山上的活。”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说起困难,谁家没困难,可政府没少帮我,我给政府添多大麻烦呀,那年民政给我送来一台电视,我给民政干部跪下了。因为我困难,我还享受着政府的低保。我有时出去打点工挣点钱,也能对付过日了。我没啥毛病,就是有时喝点酒。这回你们又这么远专门来看我,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我说:“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先认认门,先了解了解情况,给你带来了一些米、面、油和水果。以后我会常来,我们共同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些。”他说,真是非常感谢你。我说你别感谢我,这是组织的安排,是党和政府的关怀。
我转身又看了看他家那坑坑洼洼的士炕,说:“我们先把炕的尺寸量了,下次我给你带块厚一些的地板革铺上。你是不是得想办法把炕抹平了,这睡觉多不舒服啊!”他说“这炕、这墙都是媳妇抠的,没事她就抠墙。”我说“你想办法抹一抹,我给你留下五百元钱。下次来我再给你带些所需的生活用品来。”赵恩海很感激,他说:“哎呀,你们这么关心,我一定好好整一整,下决心把酒戒了,好好过日子。”我接过话头说:“是啊,党和政府还有村上的人都这么关心咱们,咱们得立志好好过日子,把酒戒了,把家好好收拾收拾,好好种地,有时间了再打一打工,孩子也大了,日子会好的。”他说:“对,你就放心吧,你如果再来,我肯定得让这个家变个样。”
我问他还有什么困难,他没好意思提什么要求,只是说:“家里的行李十七年没换了,帮我换换行李吧!”我说:“好,没问题,下次来一定把行李换了!以后我们就是亲戚了,你以后有什么困难不用客气,我都会尽力去帮你,你自己也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只要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我带了相机,我问赵恩海,你家里没挂照片,你有照片吗?他说,有,在结婚证上,结婚后再没照相,已经十七年了。我说我们照一张全家福吧!他高兴地说,太好了。女儿小晶把她妈妈扶了过来,告诉她照相了往前看。我看她头发太乱了,就说给她梳一梳头吧,女儿小晶拿了梳子给她梳头,梳不开,我拿起了梳子给她梳也没有梳开。小晶说给她别个发卡吧,别上好多了。我给他们一家照了全家福。然后给他们看了显示在相机上的图像,一家人很高兴。我说,我下次来时把照片带来。
走时,他们一家把我送了又送,送出我很远。望着赵恩海跛着腿后面跟着她智障的妻子和未成年的女儿送出我们很远的一家人的身影,我眼里含着泪水,心中充满了牵挂。我向他们挥手道别。我说我很快就会再来。
二
第二次到赵恩海家已是深秋,赵恩海没在家。我们又找到村民组长李淑英,李淑英说赵恩海带着女儿到凌源市里看病去了,把家钥匙交给她让她照看。她和我们一起来到赵恩海家,家里只有智障的妻子邢彩双。这次我给赵恩海家带来了上次照的全家福照片和一些生活用品。李淑英先帮我们把带来的新地板革铺在炕上,又帮我们把带来的五条新棉被和新被罩套装好,把带来的毛毯和枕套都叠放好,又帮我们在屋里窗户上安装了金黄色的新窗帘,将里屋的门挂上了花门帘,外屋的门挂上了棉门帘,又把外屋门和窗户订上了塑料,整个家焕然一新。
李淑英是个十分热心的人,她又帮助我们把赵恩海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她说:“赵恩海和晓晶回来,说不定怎么高兴呢,这家一下子变样了,你看这行李里外三新的又这么好看,我们这地方结婚也没有这么好的行李呀!”她还告诉我们说,赵恩海说过,结婚的时候是他最幸福的时光,那时家里做了新行李,打了新柜子,媳妇虽然智力差些,可是年轻漂亮,很让人喜欢,日子觉得很甜蜜。这几年赵恩海做梦都想换套新行李,这回他梦想成真了!”
邢彩双虽然智力水平不高,但对这个家的变化还是有明显地感觉,她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了欣喜,也许这也唤起了她对新婚生活的美好回忆!看到她的表情,我的内心也充满了欣喜,我又给邢彩双穿上了这次特意给她买来的新的绣花棉衣,她更加高兴起来,看着自己身上的花棉衣,再看看自己黝黑的手,自己张罗着洗了手,眼里也溢出了激动的泪花。我又用湿毛巾帮她擦了脸,梳理了头发,顿时她灰暗的脸变得白晰了,蓬乱的头发也舒顺了,看上去年轻了许多,眼睛也有了神采。
走出了这个家门,我有了些许的安慰,但仍有许多的牵挂,特别是赵恩海的风湿病如果能治好,将是这一家改变贫困状态的根本和希望。
回来之后,单位机关党委积极帮我联系省卫生厅派出的医疗小分队,确定省人民医院的于医生和我一起去凌源为赵恩海看病。因为那天我须出席一个重要会议,没能亲自去赵恩海家,请机关同事候立丰陪同医生前往。事后了解到于医生为赵恩海做出了诊断,并留下了药物和医嘱。之后赵恩海按医嘱服药,风湿病有了很大的好转。
这之后,我所在的单位又派出了工程小分队赶赴赵恩海家查看了他家破损的房子,回来后又准备了所需的维修材料,并再次赶赴凌源为他家整修了房子。
(未完待续)
(原载2014年6月7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头题)
小链接
刘文艳,现任辽宁省政协常委、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有百余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在《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曾出版传记文学《尹湛纳希传》,填补了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鼻祖尹湛纳希生平传记的空白。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引起反响。近年出版的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