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伟与根雕结缘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立军
说某种艺术是“玩”出来的,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有些不恭,但对于在朝阳市地方铁路公司搞维修工作的黄少伟来说却是一个事实,他的根雕作品就是在不经意间“玩”出来的艺术。一块块简单而平凡的树根,在他的手中个个都演绎得神形酷肖,意尽神足,耐人寻味,在每件作品上都见证着这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
所谓根雕,就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和它的畸变形态作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每位根雕艺术家都要经历这个认识过程。2009年6月份的一天上午,休班的黄少伟到阎王鼻子水库钓鱼,偶然发现一块有形有体树根,左看右瞅,上面有一种一时让人琢磨不透的感觉,便拿回家把玩。他琢磨来琢磨去,看出这块树根是花架子型,上面有个头极像仙鹤,如果雕刻出一件“仙鹤花架展翅”的作品那是再好不过了,于是他开始试着做这件作品。没有雕刻经验的黄少伟通过查阅资料和凭着自己对根雕艺术的极大兴趣儿,经过半个多月时间的加工制作,这件作品在他的手上诞生了。虽然初试雕技,尽管作品有些粗糙,但是还是神似和型似,是一件不错的根雕作品。他从此爱上了根雕这门艺术,视树根如饭如水,一发而不可收。
黄少伟通过加工根雕作品逐渐体会到,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才能体现出它的美。根雕的美表现在它的自然,它的永恒,它的千奇百怪,它的沧桑,它的顽强。由于黄少伟接触面比较窄,对艺术的内含认识和体会不到位,做出来的作品缺少一种美感,他总是感到不满意,陷入一种“走进死胡同”的苦闷之中。在一次无意间,他接触到朝阳市知名根雕艺术家杜国昌先生,被他制做出来的数百件根雕作品所折服,便表露心声拜杜国昌为师。从此,他的根雕艺术快速长进,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找材料加工根雕作品。2012年盛夏的一天上午,黄少伟有事到老家南大营子走访,在一家村民的柴垛上发现有个形似龙的树根,便拿回家加工了半个月成型。人们观看后评价这件作品很有创意,他得到这种评价特别高兴,暗下决心要坚持下去,把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好。在以后短短的几年时间,几十件作品在他的手上相继诞生,受到人们的好评。
创作一件根雕作品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造型。根雕是一门讲究天然的艺术,这个天然可以理解成木根的天然,也可以是用技艺对木根进行创作后,让人感觉不到作品的匠气。然后就是根据造型进行裁剪,打磨,在造型过程中既可以粘接,也可以雕、刻、戳、砍、组装。当这些步骤完成,作品做好之后再进行打磨,上蜡,配底座,这样一个作品才算真正完成。由此可见,黄少伟要做完一件作品,少则几天,多则几十天,其苦其累只有自己埋藏在心底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件件根雕作品在黄少伟手上诞生了。他抚摸着自己辛辛苦苦打磨的根雕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作品,通过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语言,他找回了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作为一位民间艺术家,黄少伟对根雕艺术特别执着,他在自己平民的生活环境中坚持创作,守护着自己的梦想,并为此努力奋斗着,就像生命力顽强的根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