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鹤的“皮匠”风采之路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雅贤
与张云鹤谈起结缘皮雕一事,这位38岁的年轻人感慨万千。他从少年时代便牢牢记住做了一辈子皮匠爷爷的叮嘱,立志学艺,从一条价值百元的皮雕裤带开始,到现在价值万元的精雕牛皮坤包,走出了一条从农村到城市的“皮匠”风采之路。
张云鹤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的一个农家。在他爷爷那辈儿,家里人通过祖传手艺在村里开办了皮具店,过起了吃喝不愁的日子,主持家务的爷爷被远村近邻的乡亲们称为“皮匠”,有什么大事小情都来求他帮忙。到张云鹤出生时社会和每个家庭都发生了变化,他上学时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初中毕业后便回家务农,和家里人过起了春种秋收的日子。他很有上进心,牢牢记住了爷爷对他说的话,一边做着农活,一边向爷爷学习祖传的皮雕手艺,从小就心细的他很快爱上了皮雕手艺,整天围着爷爷转,爷爷把这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去世前紧紧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让别丢了祖宗传下来了手艺,有手艺就是有饭碗。他含着泪看着爷爷寄予厚望的目光,用力地点了点头。
在2001年,20岁出头的张云鹤离开农家,到朝阳市区开办了一家汽车漆的调漆店,和妻子廉利利做起了养家糊口的生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每天都抽出6个多小时的时间搞皮雕,半夜睡觉是经常的事。他在爷爷做皮活的基础上,通过自学,在做出好多废品交了“学费”后,作品的质量很快提高,而他的大拇指却一次次肿了起来,手指的关节出现疼痛是经常的事。他的皮活有皮带、钱包、手提包等,做得特别精致。把一条牛皮带做成精致的草纹皮带得一天的时间,而雕牛皮手提包和钱包等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他就在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的时候,仍然拿起这件工具放下那件工具,在忘我地精雕细做自己心爱的作品。他感慨地告诉笔者,搞皮雕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做好一个手提包,以每天6小时记算,从缝制到雕刻、上色,都是他亲手制做,得用一个月的时间。
妻子廉利利理解他的作为,为了支持他搞皮雕,把店里经营担子挑了起来,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皮雕艺术制作。张云鹤并不满足现状,从2015年开始搞皮雕画,至今有50余件,通过网络定做已卖出去许多。他的皮雕画作品有毛泽东像和世界知名人士头像,还有风情画,在网上销售受到好评。
据了解,张云鹤的皮雕作品成本很高,都是从广东进的牛皮革。这种经过鞣制加脂后的皮革,柔软成革纤维组织紧实,延伸性小,成型性好,板面丰满富有弹性,无油腻感;革的粒面、绒面有光泽,吸水易变软,可塑性容易整型,最适合做皮雕工艺。一平方英尺45元,一张牛皮30左右平方英尺,买一张皮得支出上千元,但是为了艺术他舍得这份投入。在制作中,张云鹤使用敲打工具在图案纹样上敲打出基本轮廓及阴影,并按照设计敲打背景纹样,制造出图案纹样的立体感;接着,利用旋转刻刀刻划装饰线条,将皮雕作品再次修饰,让画面丰富生动;待图案雕刻、染色制作完成并确认无尘埃附着后,使用皮革亮油以划圈方式轻轻在皮革表面擦拭,增加光泽,使其起到皮革亮油有保持皮革品质、外观及保护皮革的功能。从选料、剪裁、画稿、雕刻、打边、着色……张云鹤的皮雕作品总要经历百余项工艺流程,每创作一个作品,他都要独自在工作台前默默地坐上几十个小时。作品完成后,利用皮革绝佳的可塑性,使每一件皮雕作品均可融入作者的视觉美感及创意巧思,因此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在2017年的春天悄悄到来的日子里,张云鹤走出了他的皮雕专业工作室,到大连和北京学习。他将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拜名师学高技,把中国传统绘画用皮雕形式在皮具上表现出来,在制做皮具的同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皮画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