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板传人——张世全
“黑蛮”走上了文艺路
出生于1954 年的张世全青少年时代的命运是很悲催的。由于父亲解放前是袍哥码头上的“红旗管事”,解放后被为“反革命”,他自然成了“反革命”的儿子。又因为长得黑,从小便被人们叫着“黑蛮”。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他仍不知自己大名叫什么,跑去问父亲:“爸爸,我明天要报名了,我叫什么名字呢?”正在竹林坝头理发的父亲低着头说:“你就叫张世全嘛。”从此,“黑蛮”有了大名——张世全。
张世全从小给人的印象是:这娃儿嘴巴狡。意思是说能言善辩,别人说一句,他可以回答三句。这第一要归功于他从小受歧视所产生的反抗精神,第二要归功于他从小便随父亲进出于街上的茶馆。“文革”前的四川茶馆里时时可见说书人,说一些“武松打虎”之类的段子。张世全遇到一位又说书又打金钱板的老先生,他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每每进了茶馆便站在老先生旁边,看他怎样用三块竹板打出节奏,打出风雨雷电,千军万马,又怎样抑扬顿挫地唱出好听的韵律和唱词。这三块小小的竹板迷住了幼小的张世全,他跟着哼,学着用手敲桌子打节奏,久而久之便学会了几个段子。张世全决定自己动手做一副金钱板,但那时乡下楠竹少见。当他看见一个同学当石匠的父亲有一块楠竹的“五尺片”后,便叫同学悄悄去偷出来,条件是以后唱金钱板给他听。就这样,张世全有了奠定艺术人生的第一件“武器”。
一转眼,张世全也初中毕业了,回乡务农是他的必然归宿。刚回乡时正遇上生产队挖干田,张世全不知深浅地扛起锄头便下了田,卯足干劲挖田泥,一心想着用勤劳的汗水洗涮反革命儿子的耻辱,尽快在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谁知一天活干下来双手打满了血泡,腰、腿好似断了一般酸痛不已。张世全咬牙坚持着,在繁重、枯燥的农村劳动中慢慢长大,而他从小能说会道,爱吹壳子的本事也在劳动中日益见长。除此之外,张世全还耳濡目染地从父亲身上继承了讲义气,豪爽,耿直,爱打抱不平的“袍哥”性格。
随着“农业学大寨”高潮的掀起,各地农村不但组建了改田改土、兴修水利“专业队”,还纷纷建立起“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用文艺的形式歌颂战天斗地的精神和事迹。张世全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大队宣传队队长,他和一帮下乡、回乡知青一道,白天在“专业队”苦干实干加巧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成为铁姑娘、钢小伙。夜晚便打着火把在大队部排练“革命样板戏”和歌颂“农业学大寨”的节目。由大队“宣传队”到公社“宣传队”,再到区“宣传队”,张世全被一级一级往上“抽调”。
1975 年,县里召开三秋生产动员大会,在这个上千人参加的大会期间组织了一次全县“宣传队”汇报演出。在这次汇演中,张世全以大队王支书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金钱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与其他“宣传队”演出“样板戏”片段或移植其他形式的节目不同,张世全说的是身边人,唱的是身边事,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加上他生动地演绎,一个资阳农村基层干部的形象在舞台上鲜活了起来。这是张世全生平第一次自己创作,自己表演,领导们看后直夸:这娃儿不错。时任临江区委宣传委员的邓影秋看过节目后,认为他是一棵金钱板艺术的好苗子,便热心地推荐给资阳有名的金钱板表演艺术家江延滨学徒。至此,外号“黑蛮”的张世全从一个农村青年走上了艺术之路。
从文艺青年到文化站长
在拜师学艺的日子里,张世全一边忙于农业生产,一边苦练打板,唱功,声韵等基本功。一有闲暇时间便从临江寺坐火车到资阳找江延滨老师辅导,错过了客运列车便爬货车。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努力,让张世全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文艺人才。而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站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82 年,通过公开考试,28 岁的张世全成为临江区文化站站长。然而,组织交给他的是一座破败不堪的古庙,不仅场地简陋而且文化设施陈旧老化,没有一分钱财政经费,5 名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由文化站通过“以文养文”、“以商补文”来解决,困难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难以占领市场,导致不少乡镇文化阵地萎缩,文化站人员流失。面对这一现状,张世全痛心疾首,决心坚守文化岗位,决不退让,不丢失一寸文化阵地。他抢抓机遇,化危机为动力,带领文化站全体职工,抓项目发展,不断完善文化站阵地建设。
文化站的生存和发展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阵地建设,没有阵地任何文化设施,文化项目和文化服务都是空谈。张世全深刻地领会了这些道理,长久以来,他把文化站阵地建设视为重中之重。
由于缺乏资金,张世全就带领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废旧砖瓦;没有水泥,便找水泥厂赞助,没有钢材、木材便找铁路部门“化缘”。硬是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职工的双手,一砖一瓦逐步修缮文化站破旧的场地。他曾用两个金钱板段子,打动省上某厅领导,为文化站改造赢得破例的资金支持。他坚持以文养文,充分利用资源,通过放映电影、开设文化茶园等方式,有效盘活文化站资产,在保证文化站人员工资的情况下,逐步增添文化设备。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张世全在保持万年台古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文化站进行大规模修整,加强文化功能室的建设,同时抓好站内绿化。
在张世全的精心守护下,文化站占地面积达到1300㎡,青瓦灰墙,古树繁茂,颇具川南民居风格,于2002 年被评为资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7月,四川电视台节目《发现雁江》专程到临江镇,将万年台作为资阳市雁江区古建筑影像收录。同时,作为资阳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模范代表,临江镇综合文化站多次接受省、市、区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视察,受到各级的高度评价及赞赏。临江镇文化站历年被评为市、区先进文化站。张世全本人也连续两届被评为资阳市雁江区人才示范岗,被时任市委书记亲切地称为“资阳刘老根”。
精心培养文艺队伍
在三十多年的文化站长生涯中,张世全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早在1984年,张世全便在资阳九区一镇范围内组织成立了川剧团,在5年时间里,先后于60多个乡镇开展演出,为丰富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此后,在张世全的组织和带领下,临江镇组建了一支固定的文艺演出队伍,由巴蜀戏剧艺术家协会会员、资阳市和雁江区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会员、乡镇村干部、学校教师和当地居民组成,共计34人,其中,他的徒弟10人。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张世全不辞辛劳,义务对文艺骨干进行文艺辅导和专业培训。经过几年多场大型文艺演出的洗礼,临江镇文艺宣传队已成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演、演则叫好的文艺骨干队伍。张世全精心编排了不少歌舞、小品、曲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带领文艺队深入当地各企业、学校、军营、村社,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积极参与省、市、区的文艺表演,主动承担市、区两级送文化下乡文艺表演,为群众献上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作为文艺人才,张世全不断挑战,不断超越,执着的攀登艺术的高峰;作为文艺前辈,他言传身教,德重于艺,悉心呵护文艺青年茁壮成长。曾经的爱好,让张世全钻研一生,坚定的信念,让他服务乡村,强烈的责任,让他感恩社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世全主动申请加入资阳市委、市政府组织的灾区慰问演出,到重灾地区为抗震救灾加油鼓劲。此外,为不断提高文艺队的艺术水准,张世全经常与乐至、安岳、简阳等县市同行进行交流。
金钱板响彻四方
张世全的人生丰富而精彩,他人在哪里,便把笑声和欢乐带到哪里。即便不唱金钱板,哪怕是三五个朋友在河边茶铺一坐,身边立马便会围着一圈听众,他那风趣、幽默的故事或段子总会让人笑得捧腹。人们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家。张世全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和思想,服务基层广大群众。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金钱板是四川地区的本土说唱艺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受各种文艺形式的冲击,金钱板在民间几乎绝迹。作为资阳地区唯一一位还活跃在舞台上的金钱板表演者,张世全不断探索金钱板艺术的传承,传播新方法,新路径。早在2006年,张世全便拜著名巴蜀笑星刘德一为师,成为刘老的关门弟子。他在金钱板表演中融入影视表演艺术的方式方法,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诙谐,更富张力与活力。
近年来,张世全每年都要推陈出新,创作1—2部新段子,将金钱板表演艺术与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赋予它浓郁的时代气息。他善于观察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点滴,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城东新区建设等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金钱板作品。其中,2008年,为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伟大成就而创作的金钱板《春天的故事》获得资阳市文轩杯表演一等奖,被中国最大视频网站“56”收录,受到广大网友的热捧,点击率高达20万,名列网站榜首,大家纷纷评价他“三块板子,敲在了时代的节点上”,有力地宣传了资阳形象。
2010年,张世全创作的金钱板《王二娃找到致富经》参加四川省农村书屋建设演讲比赛获得三等奖,并获得资阳市创作一等奖。他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题材的《农村旧貌换新颜》多次在各个县(市、区)、乡镇村演出,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精彩的情节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他以资阳工兵团在青海玉树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金钱板《高原奇功》深受官兵的赞扬,被誉为新时期歌颂人民子弟兵的代表作。为了让金钱板这门独特的艺术得到传承,张世全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时,着意发掘苗子,把金钱板艺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希望这朵非遗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张世全表演的金钱板不仅在资阳地区声名远播,而且还登上了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舞台,将金钱板表演艺术展示给了更多的人。
2014年,张世全从文化站光荣退休。然而,退休后的他并没有闲着。除每年参加市、区、县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外,每逄重大节庆活动总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2016年,他被评为雁江区“十佳最美乡贤”。2017年市文明办组织的“树新风、除陋习——创文明城市巡回演出”活动中,他更是承担了60场演出任务。他时常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演出照片,让人为他的勤奋、敬业而点赞。
张世全用三块竹板敲出了他的艺术人生,更敲出了讴歌时代、讴歌发展的最强音。
小链接:
张世全,原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文化站站长,资阳市文联委员,资阳市戏剧曲艺杂技家协会会员、副主席,巴蜀喜剧艺术家协会资阳分会会长。
从事文化工作三十多年,张世全将临江文化站经营得声名远扬,并亲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群众文化骨干,成立了一个又一个文艺团队,精心策划和组织一场又一场场文艺演出。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让他的人生十分精彩。
来源:资阳文艺
[责任编辑 昕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