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本
文/孙仲兴 编辑/雅贤
图左为作者母亲图右为作者的邻居高姨
我家住七楼,父亲和母亲住在三楼。为便于他随时“视察”我家,我留了一把钥匙在他家。三年前的一天,他从辽阳回来,到我们的小家看看。父亲有个习惯,好帮助我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无意中,他发现了我们两家八十年代的旧粮本。我家的粮本上,写有二百来斤粗粮,而他家的粮本上仅有十几斤玉米面了。晚上,我下班回到家,父亲满脸不高兴,对我说:“你小子玩心眼儿!这会儿我才发现,当年你把我们家的玉米面整哪去了?”当时我就蒙了,不知如何回答。事后,一连好几天,父亲和母亲脸总是不开晴。
于是,我打电话问泽华(我的另一位亲人),当年父亲家粮本上的玉米面怎么没了?还好泽华有记忆,并说:“当年你求人,自己骑着自行车去西梁面包厂,用那些玉米面换了白面和面包啊!”听了这话,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当年确有其事!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相对匮乏,不单我们家困难,别的人家也是这样,细粮太少,一斤大米,二斤白面,三两豆油,日子很不好过。我家老的老,小的小,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我是头大的,自然有责任替父母分忧解难。于是,我利用工作机会,求人用二斤玉米面换一斤白面,另外还用玉米面换了10个大面包。当时,看着两袋白面、10个面包堆在小北屋,看到年迈的奶奶、弟弟吃上细粮,我非常欣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然而,时过境迁,后来这件事老两口全忘了,没办法,我只好求邻居李成的夫人(当时的知情者)到我家证明此事,才算还了我一个清白。我和父母开玩笑说:“你们老两口还没给我换玉米面的钱呢!”
这些年来,亲朋好友送给母亲的好烟好酒,她都拿到小卖部换成现钱儿,一点一点攒下来。父母亲喜欢喀左的老陈醋,我从喀左买回来两箱给他们。他们打开一箱,除自己家留下几瓶后,其余的楼上楼下的邻居都跟着沾了光。剩下的那箱,老两口笨手笨脚地抬到小卖部,一如既往地换成现金攒下。
平时的日子里,两位老人的餐桌上也总是摆着咸菜。冬天只吃储藏的大白菜,一直吃到开春,也舍不得买别的菜。厨房那条毛巾,己经老旧到无法使用的程度了,但还是舍不得扔。我们做儿女的,给他们老两口买的袜子,都攒了一大盒子了,他们还是舍不得穿。老俩口就像比赛一样,总是穿着前后带补丁的袜子,唉!真拿他俩没办法!
去年,父亲突然病逝。看到他攒下来的四十多万元现金,我们三个儿子的心里不知是啥滋味!或许,是过去的穷日子把老人穷怕了,也有可能是老人早已习惯了“珍惜物命”的简朴生活。可我一直在想: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到底图个啥呢?!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