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40天,连热40天”毫无根据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雅贤
2017年7月12日央视《东方时空》有一行字幕写的是“今日入伏,全国多地或将连热40天”,其根据是“今年三伏40天,所以将连热40天”。依此推论,某年三伏30天,将连热30天。用个好听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用个难听的说法是不堪一击。
按我国先人制定的二十四节气,夏至白昼长到极点,但炎热气候还没来到,还要过一段时间进入炎热阶段。过多长时间呢?各地差异较大,各年也不相同,先人规定“夏至三庚到数伏”。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形成六十花甲。以干支记日时,庚午、庚辰、庚寅、庚子、庚戌、庚申等六个日子就是庚日。
今天夏至,明天就是庚日,那么,初伏就来得早。夏至已到,庚日却姗姗来迟,初伏就来得晚。
庚日来得早数伏就早,可是数伏之后两个十天过去了,还没立秋,天气还是炎热,于是先人规定“秋后一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
这样,初伏有了起点,末伏有了规定,剩下的中伏就成了橡皮筋,有了伸缩性,或10天,或20天。
如此看来,炎热气候的到来与庚日(数伏以庚日为标志)没有必然联系。说“三伏40天,连热40天”是毫无根据的。央视东方时空的说法,容易误导观众。
至于哪天是庚日,要查历书,不查历书可搜网络。不搜网络,也有人告诉你哪天数伏甚至该吃什么。但不要轻信“三伏40天,连热40天”之类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2017-07-13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中学生》《中学时代》《语文学习》《咬文嚼字》《演讲与口才》《中国校园文学》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现已创作绕口令20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