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传春秋末期,孔子曾带着他的弟子到东周列国游说。有一次,他们师生三人身上只剩下一文钱,正愁没法吃饭,碰巧来到一家元宵店前,只见牌子上写着 “元宵一文钱一个”。
【民间传说】
大写数字的来历
讲述人/杨杰 搜集整理/王玉华
相传春秋末期,孔子曾带着他的弟子到东周列国游说。有一次,他们师生三人身上只剩下一文钱,正愁没法吃饭,碰巧来到一家元宵店前,只见牌子上写着 “元宵一文钱一个”。
孔子在“一个”那个“一”字上添了一竖,然后带着弟子进店要了十个元宵。吃完元宵后,孔子付给店主一文钱。店主说:”一文钱一个,十个得付十文钱。“孔子说:”你牌子上明明写着“一文钱十个嘛!”店主出去一看,发觉牌子被人改了,只得自认晦气。临走时,孔子对店主说:“如果有人在十字上面再添上一笔就成了千,你不是要吃更大的亏吗?我看你以后书写数字还是采用“大写”为好。店主觉得有道理,就照着做了。后来,大家在书写数字时便采用大写。但这只是传说而已。
据史料记载,数字大写当始于武周。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到了明太祖时期,又将大写数字中的“陌”变为“佰”,“漆”改为“柒”,使大写数字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玉华,笔名船卿、赵韵儿,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任北票市文化馆创编调研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合作散文集《天使的点心盒子》、小说集《龙鸟镇》、民间故事集《遗珠》。2006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品《银杏树下》获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编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