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锔锅匠智斗于文斗(王玉华)

摘要:过去,北票西部有个叫杨家湾子的地方,住着一位神秘的独居老人。多少年来,全屯子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姓啥叫啥,只知道他祖籍山东,人们都叫他“锔锅匠”。

【民间传说】

锔锅匠智斗于文斗

讲述人/孟宪金 搜集/王振义  王玉华

  过去,北票西部有个叫杨家湾子的地方,住着一位神秘的独居老人。多少年来,全屯子的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姓啥叫啥,只知道他祖籍山东,人们都叫他“锔锅匠”。这老头六十岁上下,生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干净利落,双目炯炯有神,他不但有一手锔大锅的好手艺,晚上还起来偷偷地舞枪弄棒。若要有人问起老头的身世,他便哭泪抹泪地讲起只身一人来到东北的经过:

  那年黄河决口子,把他家里的房子、老婆、孩子、都冲走了。庄稼也被石头、沙子埋住了。他为了活命,只好背着锔锅箱子,凭着锔大锅的一手好活计,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的一路来到了关外,当来到杨家湾子时,见这里风景迷人、土地肥沃,就花钱买了杨家湾子一处闲置的小院住了下来,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

  再说,当地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国民党团长叫于文斗。他依仗手下二百来号人,一百多条枪,好事不干坏事做绝。他命令当地的家家户户必须有人的出人,没人的出钱,前后用了三年的时间,在哈尔脑北面建了一个占地一百余亩的大城池。四角修了炮楼,每个炮楼上架设一挺机枪,又在城外挖了一圈一丈多深的护城河,在城门口设置了岗哨,对过往的行人严加盘查,一旦怀疑与解放军有瓜葛,不是遭到毒打,就是遭到石刑。当地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背地里都跟这座城池叫“大猪圈”。自从建了大猪圈以后,于文斗更是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有时他还故意骑着大黑马,腰挎盒子枪,手里拎着大马棒,村南村北地耀武扬威。大人们要是在道上遇见了于文斗,吓得站在道边连头都不敢抬,等于文斗过去后才敢走道。胆子小的当时都尿裤子了,小孩子要是哭闹或是不听话,只要他妈一说“于文斗来了”,吓得孩子立马就不吱声了。当地的人恨透了于文斗,盼着出来一个人收拾收拾于文斗。

  一年秋天,于文斗领着手下人到杨家湾子收地租,因灾年欠收,老百姓不愿如数交那些个地租,六亲不认的于文斗哪管这个,下令强征,他手下的人就像恶狗一样闯进百姓家里,见粮食就装,见东西就搬,跟土匪进村没啥两样。男人们斗不过于文斗只好忍气吞声,女人、孩子跪下来求情,也不顶屁用。

  于文斗这种霸道行径早惹怒了一个人,这个人就住在杨家湾子,只见他不声不响地换了行装,悄没声地出了湾子,要去干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于文斗收够了租子,后脚也押着一车车的粮食,在手下的前呼后拥下也出了湾子。朝他的老巢大猪圈方向行进,走到半路上,忽然从道边高粱地里闪出一个蒙面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像老鹰抓小鸡似的,将于文斗从马上拽了下来,摁在地上,于文斗顿觉脖子后冰凉一下子,知道大事不好,连忙喊到:“好汉饶命,有话好说!好汉饶命,有话好说!”于文斗的手下们还不知咋回事呢,有的连忙掏枪,有的上子弹,有的拉枪栓,呜嚎喊叫地围上来一大帮。

  于文斗此时还算明智,大骂手下:“你们都他妈滚一边去。”

  这时好汉低声问道:“于团长我来问你,以后杨家湾子的地租到底咋收?”

  于文斗也怕死啊,连忙回答:“只要好汉手下留情,从今以后,杨家湾子老少爷们的地租全免了,我保证不再踏上这湾子半步。”

  听到这里,好汉又问:“你可说话算话?”

  于文斗指着天说:“我虽然平时干了好些对不住大伙的事,可也是个男子汉,大老爷们啊,一言九鼎。”听到这里,好汉慢慢地松开了手,忽一个闪身进了高粱地不见了。

  于文斗总算捡了一条命,松了口气,查看现场见好汉没留下半个脚印,只扔下一截儿砒了叶子的高粱秆。于文斗捡起来琢磨了半天,明白了一切。这次好汉没想伤我,他若是提刀来自己早没命了,此人来无踪去无影,还真人不露面,以后若要拿我的小命还不是探囊取物?打那以后,于文斗小心谨慎,处处防备,下乡收地租时从不路过杨家湾子。

  1947年,解放军开进来了,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大军,于文斗也被政府绳之以法。

  六、七十年代,七十几岁的锔锅匠得病死了,国家出钱安葬了这位老人。现在有人要问,锔锅匠为啥不报真实姓名,又不愿说出老家地址呢?其实锔锅匠来那年,山东根本就没发洪水。本人猜测,他在山东老家肯定犯了人命官司,因躲避官府捉拿或仇人追杀,才一路向北,隐名埋姓到此定居。那么智斗于文斗的蒙面人又是谁呢,不用问就是杨家湾子的锔锅匠。因为我亲眼见过他练轻功时,在自家房前后退五、六步,运上气,脚下生风,三窜两窜就上了房顶。

  总之,杨家湾子的锔锅匠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头,又是个神神秘秘的老头。在他身上还有好多谜团无法解开。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

  王玉华,笔名船卿、赵韵儿,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现任北票市文化馆创编调研部主任,副研究馆员职称,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曾出版合作散文集《天使的点心盒子》、小说集《龙鸟镇》、民间故事集《遗珠》。2006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小品《银杏树下》获辽宁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编剧一等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