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
相门户
讲述人/姜有才 搜集整理/王振义 王玉华
北票西部有一个村子叫张家店,屯子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这家三口人,张老汉、老伴、一个二十几岁的儿子,张老汉家有土地百亩,耕牛两头外加一挂大马车,日子过得一不愁吃二不愁喝,就是有一桩心事让两位老人放心不下,眼瞅这儿子一年大似一年,家里就是不上媒人,为啥?儿子倒是好儿子不傻不捏的,就是因为背上长了一个大包,当地人都叫他罗锅张。
这天张老汉实在坐不住了,先到烧锅营子打了两瓶酒,二道上就上了王杖子屯以保媒拉纤为生的老王婆子家里,献上酒后说明来意,老媒婆倒也侃快,一拍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不出两个月,保证让你儿子娶上一个漂漂亮亮的大姑娘,不过根据你儿子的状况,相门户时可得动动脑筋。”
随后,老媒婆伏在张老汉耳旁,叽哩嚓咕的教了一遍,张老汉点头会意,乐颠颠地走了。
再说李家湾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这家子也是三口人,李木匠、老伴、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姑娘。李木匠家里开着木匠铺,光十里八村来学手艺的徒弟就二十来人,李木匠小到箱子、风匣,大到柜子、马车,样样会做,个个精通。方圆百里很有名气,这些年来积攒了不少钱,去年又盖了一处占地几十亩的大宅子,可要钱有钱,要势力有势力的李木匠两口子,也有一桩心事放心不下,眼瞅着女儿过了出嫁的年龄,就是没人前来提亲,为啥?女儿倒是聪明伶俐,心眼又实又好,就因为是个站不起来的瘫巴,外人都和她叫地委。
一日,李木匠撂下手中的活计,专程到果子匠家里买了两包点心,二道上也去了王杖子屯以保媒拉纤为生的老王婆子家里,献上点心,说明来意,老媒婆更是痛快,一拍胸脯说这事包在我身上,不出两个月,保证让你姑娘嫁个龙精虎眼的好女婿,不过相门户时可得动动脑筋,随后,老媒婆趴在李木匠耳边嘱咐了半天,李木匠点头称是,喜滋滋得出了大门口。
相门户的日子到了,老媒婆先是领着女方父母来到男方家相门户,张老汉细心伺候着,端茶倒水,又是水果又是糖地摆了一大桌子。女方父母问张老汉:“你儿子从哪呢?”
张老汉忙回答说:“不巧,儿子早上赶集去了,一会就能回来。”
正说儿子呢,见大门口上进来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长得不胖不瘦,不矬不矮,一看就带几分精明样,身后还背着一口大锅,张老汉指着门口说:“那就是我儿子”。
老媒婆接过话茬说:“这孩子背上罗锅,这孩子背上罗锅”女方父母见这孩子挺好的,就点头同意了这门亲事,等吃饱喝足之后,心满意足地走了。并约好明天男方到女方家相门户。
第二天早上,男方父母与老媒婆一同来到了女方家,一见深宅大院就喜欢上了一半,女方父母更是热情的在大门口接应着,当进屋路过外屋地时,见一个既漂亮又白白净净的大姑娘,坐在地上摊煎饼.女方父母说:“这就是我姑娘”。老媒婆见姑娘试试把把着,要起来的样子,就连声说:“姑娘瘫巴,姑娘瘫巴”。
男方父母见姑娘长得像花一般,自然也没啥说的,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吃饱喝足之后,满心欢喜的双方父母,商定一个月后两家子择日成婚。
婚期到了,男方敲锣打鼓地把新娘子接到了家中,才知道姑娘原来是个瘫巴,新郎也不好再背着铁锅入洞房了,现了原形,露出了后背上的大包。生米已经做成熟饭,歪瓜对裂枣,新郎新娘倒也认了,没出现啥不良反应,可双方的母亲扎刺了。
先是女方母亲出来质问老媒婆子说:“你当初为啥隐瞒真相?”老媒婆见状心平气和地说:“我啥时隐满真相了?在相门户时我都告诉你了,这孩子背上罗锅,这孩子背上罗锅,你都听见了就是不往心里面去。我有啥办法?”
女方父母听到这里,没捏的了。上一旁生闷气去了,老媒婆刚安抚住女方母亲,男方母亲又不干了,质问媒人老王婆子:“为啥偏一家向一家?你把我们家的短处都告诉李家,为啥没把李家的短处告诉我们张家呢?”
老媒婆又心平气和地解释道:“我谁也没有隐瞒,在女方家相亲时,我对你说了两三遍,这姑娘瘫巴,这姑娘瘫巴,可你就是听不进去,能怪我吗?”
听到这里,男方母亲不吱声了,也上一边凉快去了。
最后,还是双方老爷们成事,先后表态说:“这门婚事不能说黄就黄,从今以后孩子是好孩子,亲家是好亲家,谁都不兴怨天怨地,这都是缘分。”
小两口成家后恩恩爱爱,过得挺开心,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责任编辑:雅贤]
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