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一个人的两个北京(薛士东)

摘要: 一九九四年七月,我在朝阳一师毕业,暑假后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以买书、读书、藏书为乐。目前已经有大大小小的专题收藏六十多个,其中“京畿地区史地书籍地图收藏”是其中一个专题,这类书籍总数大约120本,地图大约十余张。

一个人的两个北京

——漫谈我的“京畿地区史地书籍”专题收藏

文化信使/薛士东 编辑/赵盼

  一九九四年七月,我在朝阳一师毕业,暑假后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以买书、读书、藏书为乐。目前已经有大大小小的专题收藏六十多个,其中“京畿地区史地书籍地图收藏”是其中一个专题,这类书籍总数大约120本,地图大约十余张。

  京畿地区史地书籍收藏这个专题也可以叫着“一个人的两个北京”。

  所谓“一个人”当然就是我自己,我觉得收藏这个事情,要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是财力,没有钱做支撑就没有收藏的可能,第二是必须有专题,有计划。无论是哪一种收藏,其实说起来,都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也许有人会说,收藏是可以增值的,是可以用“商”养“藏”的,殊不知,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收藏的藏品是别人给多少钱也舍不得转让的。我有一个收藏的专题是“鲁迅作品与研究收藏”,大约总共一百多本书籍,有一次在网上有人拍卖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呐喊》《彷徨》,虽然不是初版本,但是毕竟是鲁迅生前就印刷的书籍,无论是纸张材料、封面图案,还是更多的其它的印刷信息,都让我激动不已,只是因为价格远远超过了我的购买实力不得不放弃。我曾经把这件事说给一个朋友,朋友的回答是“这书啊,二十元给我也不要”。对于这样的回答,我是理解的,毕竟不是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人都会喜欢的。中国有十三亿人,真正喜欢阅读的人有多少呢?真正喜欢收藏书籍的人有多少呢?具体到喜欢鲁迅作品的人有多少呢?能够舍得花钱,并舍得花大价钱购买珍稀鲁迅著作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估计不会太多,几百人,最多几千人而已。可以说这也是正态分布了。任何时候,我都告诫自己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要求别人,因为不可能也没必要。这个世界需要自由,需要彼此理解,需要“求同存异”。这个世界也因此色彩斑斓。

  而“两个北京”可以理解为“历史坐标上的北京”和“地理坐标上的北京”,如果简称“史地”也完全可以。

  我渴望了解北京的过去和现在,在书店和图书馆,我遇到关于北京历史方面的书,总会翻一翻看一看。在网上的书店,我也经常有意识的搜索相关图书,即使是一时间没有购买的可能,也是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相关知识的积累,好处还是有的。

  我渴望了解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地理情况,历史上元明清各朝代选择建都北京,肯定是有一系列原因的,我想探知这些原因。

  因为北京作为古都,800年来,这里必然是政治中心,从而也是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方起点,这里有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这里有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这里有明十三陵,这里有无数的名人故居,这里有几百座博物馆艺术馆,这里有封建社会的王府建筑,这里有独具特色的北京民俗,这里有名扬天下的北京美食……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像北京一样对我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专题收藏“京畿地区史地书籍”最开始源于一本书,就是闫崇年写的《大故宫》,这本书是我在一次征文中获奖得到的奖品,我阅读之后特别感兴趣,就在网上书店购买了《大故宫2》《大故宫3》,作者是一个严谨的历史研究专家学者,他的书读起来理性通畅,对于增长历史知识开拓视野很有好处。可以说这三本书以北京明清故宫以地理坐标,以发生在这里的万千往事为历史坐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五百余年的沧桑历史,也系统的介绍了紫禁城精美大气的宫殿建筑,读完了这三本书,感觉收获颇丰。我又搜寻闫崇年其它的作品,在网上书店购买了《明亡淸兴六十年》上下册,仔细阅读,对于明末清兴那一段历史有了清晰的了解,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历史人物,在我头脑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比如说明朝末年的抗清英雄袁崇焕,他的英雄事迹、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和悲剧命运又引发了我继续探知的兴趣。五六年来,我所购买的“袁崇焕历史研究系列书籍”又成为了我的一个书籍收藏专题,因篇幅有限不便在此文展开述说。

  意大利年轻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曾经对中国的古都北京表达了自己由衷赞美之情。千百年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在阅读了马可·波罗的游记后,从而对东方的这个文明古国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古都文明我觉得在北京这座古都中的体现尤为具体。

  文明这个词语在中国文献中最早见于《易经·文言》中 “天下文明”,西方表达文明的这个词,大致意思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与“野蛮”这个词语意思是相对的。

  目前,世界各国的大多数学者都公认应当把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的建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衡量人类文明的具体标志。

  城市是人们所公认的人类三大文明标志之一,没有城市文明是难以想象的。文明是什么呢?文明是人类在保持好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不断导致进步的一种状态。

  京畿地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考古实践证实,7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老北京城不仅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壮丽的文化奇观。它的修建是先有总体规划设计蓝图,然后逐步建筑施工。这样的有序建设,使得北京城规范建设一开始就走上了正轨。

  城市的发展是与经济基础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也会作用于经济基础。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直接影响着城市格局的深刻改变。古城北京也在与时俱进,也在适应新的时代,满足着新时代人们的各种需求。比如说大学的建设,立交桥的建设,艺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的建设,地铁和轻轨的建设……这些都为古老的北京增添了蓬勃的活力,焕发出了古都的青春。

  是人创造了历史,是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影响着人的观念。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那里的一砖一瓦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漫长而曲折的故事。这些胡同和四合院里面发生过太多太多的往事,有的记录在史书中,有的存留在老辈人的记忆里,有的已经随历史的风雨消失殆尽了。而胡同和四合院的这些砖瓦也许比许多国家的建国史还要悠久。北京城西南广安门一带历史遗迹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这是老北京城的意蕴和民族的骄傲,这是东方的文化和古老建筑的体现。

  如果说北京城只有故宫紫禁城中南海,那么没有胡同和四合院,北京就不能称之为古都北京。

  700多年前规划设计北京,这是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而四合院和胡同正是这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整个北京城就像一座放大了的四合院。可以说,四通八达布局有致的胡同以及四合院是构成北京的血脉和细胞,正是在这种典型的民居特定环境中,才逐渐产生出京派文化以及京腔、京味儿。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四合院与胡同也是这样,他们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他们必然会被时代社会生产力所淘汰,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却可以既符合当代生活所需要的色彩,同时也保留住传统的民族风格。我们不能割裂自己的历史,我们应该传承历史

  如何与时俱进,让古都北京在崭新时代发挥首都功能,服务百姓,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不老话题。在当前的城市改造中,如何把古老的传统的建筑风格同当代多元的建筑有艺术的统一起来,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永远是一个所有人关注的话题。全民的关注和参与,也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多的更好的思路和途径。

  现在,我要着重介绍这一专题中的好书给朋友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王军的著作《拾年》《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对于渴望了解北京这座古都的人不可错过。这三本书,图文并茂,作者感情深挚,对于保护传承古都文化,可谓殚精竭虑,为王军的精神点赞。更多的关于这三本书的情况,建议朋友们百度了解。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老北京的居住》《老北京的出行》《老北京的商市》,这三本书,对于了解老北京的民风民俗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北京电视台有一档节目是“这里是北京”,介绍的也是老北京的往事、人物、民风、民俗、美食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都出版了《这里是北京》,对于没有在电视上收看节目的朋友,是可以购买阅读的。都是短小的文章,读起来轻松,名人轶事,江湖传说,娓娓道来,颇有趣味。

  我还要给朋友们推荐这三本书:《大城记 北京60年城市生活史》Ⅰ Ⅱ Ⅲ,这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也是北京居民的生活史,更是未来的备忘录。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古籍丛书”, 从1960年到1964年北京出版社共计出版了北京古籍丛书19种,13册。1979年北京出版社建立了副牌社北京古籍出版社。从1981年到2005年北京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了北古丛书54种,47册。 47年来,不包括再版的印本总计出版了73种,60册。这些书可以说囊括了京畿地区的史地书籍,尤其是这些书的初版本都成为了收藏家的囊中之物。据我了解,很多人都在搜集这套书。有的人已经基本收集齐全,据说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巨大的。目前我只有其中的七册书,分别是《北平风俗类征》(二册),《长安客话》《琉璃厂小计》《北平考》《故宫遗录》《帝京景物略》。

  说起来,能够最为吸引我的,还是北京那些胡同,以及胡同里的四合院,那里面发生过的以及正在发生着的,我觉得那才是咱们百姓的生活,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在胡同里,在四合院里,我最能感受到烟火人间的气息。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流连在那些胡同的时候,内心是无可言喻的欣悦,那种踏实,说不出来,只能在内心里独自感受。

本网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并做回链。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微信公众号:今日云端(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云端或jryd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