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他把专著《中国五帝时代》捐给了家乡(刘亚娟)

摘要: 2017年6月,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逯宏撰写的《中国五帝时代》正式发行。

他把专著《中国五帝时代》捐给了家乡

文/刘亚娟  编辑/雅贤

  2017年6月,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逯宏撰写的《中国五帝时代》正式发行。

  逯宏,男,1975年生,辽宁建平人。199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200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1年7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上古文化与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曾发表《龙凤同源考》《<甘誓>中“五行”与“三正”新解》《幽都考》等论文30余篇,出版《周代殷商礼乐接受研究》等专著多部。

  《中国五帝时代》是逯宏历时13年打磨而成,试图突破学科藩篱,将中国北方地区的古史传说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凌家滩文化等适度联系,以探求中国北方地区早期文化从多元融合为一体的历史进程。考古学侧重从实物层面研究历史,而本书在考古资料基础上联系古史传说,概括出原始婚盟、原始五行制度(禅让制)以及原始战争等几条脉络,由此将若干传说碎片与相应的考古文化印证起来,从而勾绘出中国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

  《中国五帝时代》出版后,逯宏不忘家乡,第一时间邮寄回来,捐献给建平县图书馆、县文联、县志办、牛河梁开发区。几家单位的领导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逯宏捐书的举措深表感谢。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生良教授认为,《中国五帝时代》这本书立足红山文化视角,依托相关研究成果,全面照观和重新审视传世文献记载,对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作出了极富新统观点,理清了不少疑惑,从而初步建构起远古五帝时代多元文化融合的新体系和新史观,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目标,创获甚多,创新性很强。而要完成这样一个难度甚大的研究课题,提出和确立自己的一系列新见解,建构自己的新体系,是颇不容易的。这既需要具备扎实的文献功底和深厚的理论修养,更需要对地上文物、出土文物和民间传说、民俗文化及其研究成果的准确把握和精审辨析;既要博览群书,借鉴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更要独立思考,自辟新径,求真求实,勇于开拓创新。逯宏正是这样做的,或者说正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小链接
  刘亚娟,辽宁省建平人,1994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二师范学校,2006年通过自考获得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任建平县老官地镇小学教导主任。从小喜欢读书,热爱文字,自认为“在书香中徜徉,文海中畅游”乃是人生中第一大乐事。除专业论文外,未发表过任何其他文章,愿在今日朝阳网这个平台上向大家学习,以手中笔记录生活点滴,与大家共同成长。
本网声明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