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北燕,一个弱小而伟大的“辽西王朝”
文化信使/张松 编辑/昕晨
北燕国都龙城“弘光门”遗址,千年前北燕被北魏亡国之际,被逃亡辽东的北燕末代君主冯弘一把大火烧成废墟(张松摄)
说说北燕。朝阳历史上的“三燕王朝”之北燕,是由汉族冯氏创建的,十六国时期只有四个汉人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北燕冯是其中之一。
地处山西大同的北魏冯太后方山永固陵(张松摄)
中国冯姓约千万,历代名人辈出,如挑起战国秦赵长平大战的韩国上党郡太守冯亭、大秦朝堂内地位高于李斯的右宰相冯去疾、五代不倒翁宰相冯道、“玉体横陈”的绝代佳人冯小怜、民国代理总统冯国璋、著名相声演员冯巩等。但冯氏大家族中最有名的,就是北燕冯氏这枝,级别高(称王了),份量重,影响远。
冯氏的老家最早可能在山西、陕西一带,后不断迁徙,最近的家乡在今河北冀州岳良镇。不过,北燕冯氏的家乡却在今日辽宁,具体说,即起于今北票,兴于今朝阳(王族陵寝在北票西官营子,国都在龙城)。
奇峰秀石的北票大黑山,北燕王朝的龙兴之地(李秀华摄)
中国有史记载的古代王朝有四百多个,国祚29年、仅历两帝的北燕小王朝似无足轻重,也不大可能成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但弱小的北燕冯却为中华民族做了很多大善事。
今朝阳北塔,原为北魏冯太后下旨兴建的“思燕浮屠”(张松摄)
北燕冯氏一门讲究“和”,在朝阳称王时,就与周边的契丹、库莫奚等游牧民族友好往来,重新打通了因战乱封闭的由来已久的“草原丝绸之路”。北燕亡国后,三百落难皇族于辽南下海,飘泊万里定居岭南,又与俚族冼氏通婚交好,开发粤西收复海南,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所以讲丝绸之路,不提朝阳,不提三燕(慕容吐谷浑还在大西北开辟了“青海路”),不提慕容与北燕冯冼,就不是全面、完整的丝绸之路。
立于广东高州冼太庙中的高力士(冯元一)塑像(张松摄)
北燕冯氏重文礼佛,在朝阳时,以国家名义支持龙翔佛寺高僧昙无竭带25人西天取经,与以个人名义独往的法显,“偷渡客”的玄奘比,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吴承恩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取经团队,更接近于昙无竭,玄奘不过是个由头,名气大一些而已。
北燕皇族南迁后,崇文礼佛之心依旧。鉴真数次东渡均遇人不淑,直到幸遇定居海南的北燕后人冯崇债与冯若芳,获其资助后,才最终东渡成功,成就一生伟业。也就是说,北燕冯氏一西一东礼送二佛,而“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不仅是中国佛教史,更是世界交往史上的一等大事!
可叹的是,对如此辉煌的朝阳往事,知者寥寥,更谈不上宣传,在国家“一带一路”宏图大业振兴的今天,在提倡恢复“文化自信”的今天,本该浓墨重彩灿烂亮相的北燕后人与朝阳、北票,不该坐“壁上观”。
立于山西大同市(原北魏国都平城)内的北魏冯太后雕像(张松摄)
北燕冯氏出了很多名人:开创“太和新政”的北魏冯太后、促成汉俚融合的冯融与冯宝、隋朝左武卫大将军险些成为第二位“岭南王”的冯盎、被错写成奸臣的大唐二当家的冯元一(高力士)……特别是冯家媳妇,大名鼎鼎的冼夫人,她现在是“唯用一好心”的道德楷模,是岭南无数百姓心中的神。
广东高州冼太庙里供奉的北燕王族后人冯宝与冼夫人的合像(张松摄)
到了近现代,北燕冯氏依然活跃。在晚清的中法镇南关之战中,辽宁庄河的李秉衡总督与北燕后人冯子材老将军一后一前紧密配合,在悲怆晚清,为屈辱中国赢得了对外战争唯一的面子。
“红色娘子军”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电影,主角洪常青取自两位海南琼崖革命地的创始人:冯平与冯白驹,两位北燕后人。
解放战争时期,来自东北的四野之所以渡海成功,顺利攻占海南,冯白驹的内线接应,功不可没。想当年,冼夫人率其冯氏子孙迎接隋军入粤,才最终促成了大隋的一统江山。从历史上看,北燕冯冼家族一直是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典范,事迹可歌可泣,应该大书特书!
2013年1月,笔者在粤西高州找到了北燕冯氏后人,这段曲折而感人的故事被带回了远隔万里的北燕故国,谨慎的朝阳人开始将信将疑,但在跨时五年、彼此往来八次后,在最终认定了这段历史与情感后,朝阳与北票均以对待亲人的规格,礼遇了回辽祭祖的北燕后人,高度肯定了飘泊他乡的北燕冯氏为国家与民族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北燕后人洒泪而去,千年的感动永驻心间。
2016年6月,第一位北燕后人、高州冯氏宗亲会秘书长冯博文来到先祖冯素弗墓前祭拜,久旱的北票下了一天的雨,仿佛天幕的深处,有人在轻轻的哭泣。
2017年4月13日,北燕冯氏后人20余人,在茂名著名企业家冯春强的带领下,不远万里来到北票冯素弗墓前,这时距北燕南迁,已过去了1600年。从这一天起,遍布两广及东南亚的百万冯氏终于知道:他们的先祖居然来自遥远的关外,根在北票,在朝阳。
这段虽然曲折却无比动人的故事还没有完,还有下文。未来,关于北燕的图书会被放入博物馆,冯宝与冼夫人的塑像可能立于西官,那些建立丰功伟绩的冯冼伟人的事迹会写入学校教材……所有为这块土地真诚付出的人,都将被光阴深情永记!
小链接
张松,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供职于辽沈晚报社,为该报历史文化专版“摆渡辽河”主笔,副刊部主任记者。从事辽宁历史文化研究已近十年,出版及参编著作达十余本,达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辽宁风情小镇》《三燕寻踪》等。近些年,在为朝阳、北票与三燕后人间牵线搭桥、积极宣传朝阳历史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