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回家过年三部曲(史庆友)

摘要:要说,我可以不回老家过年,老人都已去世。在家我是老大,房子也挺宽畅,应该叫弟弟到我这过年。

回家过年三部曲

文化信使/史庆友(阜新)  编辑/繁花似锦

  要说,我可以不回老家过年,老人都已去世。在家我是老大,房子也挺宽畅,应该叫弟弟到我这过年。可二弟那儿一天也离不开人。二弟是我们屯的劳动能手,除了种五十亩土地外,还养了挺多农村能养的家畜家禽。他养的种公猪五六百斤重,一年得赚几千元,只是脾气太大,除了二弟,谁也管不了。而我们家的家训是过年不论多忙都得回家,这是从老辈传下来的。如今没有老人,就我们哥仨,怎么也得在一起,没有办法,只得同老弟一起都回二弟那儿。我结婚四十年了,每年都回去。其实,老家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老宅的保温不能同楼房比。都说炕热屋子暖,我们一回家,灶膛里就不会断火,炕烧得滚热,夜里睡觉盖厚被子还压毯子也感觉发凉,常常是前半夜热得睡不着,后半夜被子太厚压着累,也睡不好。

  离开老家四十年,每年回家过年的路,从真难到难再到今天的一点也不难。这可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工作在一个农村乡镇,距老家几十华里。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自行车是我的代步工具,在单位住宿,周末回一次家,没有回不回家过年的说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有了小孩,距家几十里的山路,数九寒天,携妻带女,交通真的成了问题。

  记忆最深刻的是女儿两岁的那年,爸爸为了方便,派邻居王叔赶着毛驴车来接我们。那个时候毛驴车被人们俗称“驴吉普”。在当时是很有品位的。怎奈王叔用的是一头老驴,驴吉普的速度还不如老牛车,走到半路就把女儿冻得“哇哇”大哭,找了一农户家暖和了好一阵子。等女儿暖和过来说的每一句话是:“爸,别去爷家了,这也忒冷了。”当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后来过年回家分别坐过手扶拖拉机,四轮子,但哪一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也都十分颠簸。

  孩子大了,回家再也不用坐驴吉普了。每个大人一人一台摩托车,载着一双儿女及年货,还没等冻透就到家了。好不风光。不过骑摩托还有不如意的地方,还是冷。再就是走在山路上尘土飞扬,穿得多干净到家也是一身的土。妻子常说:“要是什么时候我们这儿也通柏油路就好了。”

  如今,妻子的期盼已经成为实现,村村通工程让我的家乡村村通上了柏油路,我们回家再也不吃尘土了。

  刚以为骑摩托车走柏油路回家过年已经是很幸福的时候,党的好政策“汽车下乡”家用轿车进入了普通百姓家。我的家乡50%的居民有了轿车,镇区中心有出租轿车,过年回家能租轿车了,只是过年那几天用车的太多,出租车师傅曾两次误点,这点误得可真不短——两天,耽误了我的正事。我的工作地方就那么大,司机同我都熟悉,说了几个对不起,我也是“吃冰棍拉冰块——没话(化)了”。一个自己没车就是不方便的念头在我的头脑中形成。在我五十五周岁的时候,我考取了驾照。驾照到手的第二天购置了自己的轿车,有车出行就更方便了,我回家的次数就更多了。

  回老家过年的话题真多。全家人的收入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大门口摆着我的、二弟、三弟的、一个女婿和儿子的五台轿车,那情景同三十五年前的自行车,三十年前的驴吉普,二十年前的摩托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家人口逐渐增多,十七口在一起过年,特别是刚满周岁的孙子和外孙子、外孙女,都说三个婴儿一台戏,过年期间,我家天天在唱戏。孙子辈的哭声、笑声都是戏,是人间最感动人的戏,我常常醉在孙子们的哭声、叫声中。

  门口停放五台车,是我家大人孩子向乡亲们最好的交待,我们的生活都很幸福,乡亲们也在为我们自豪。

  二弟为过年准备的年货也是空前的:杀了一口毛重四百一十斤没喂添加剂的大肥猪,一只养了三年的竭羊,过年吃的用的东西应有尽有。

  最让人高兴的是年三十吃中午饭的时候,大外甥一家提前给我们拜年,二十四口人在一起吃年午饭,那是相当热闹。宽畅的农家院中,歌声、笑声和爆竹声一浪高过一浪。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真快乐!

小链接

  史庆友,网名:无风无浪。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有作品发表于《辽宁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

 [责任编辑 昕晨]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