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藏猫猫与弹弓(瞿军)

摘要: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六零后,这是眼下时髦的说法。

藏猫猫与弹弓

文化信使/瞿军(四川) 编辑/昕晨

瞿军 摄

  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六零后,这是眼下时髦的说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母均在乐山牛华小镇的一家国营机器厂工作。工厂处于城乡结合部,厂里的孩子都是在半农半城的环境中长大。

  那时,大多数家庭的生活都比较清苦,勉强属于温饱型。当时,较穷人家的孩子,每天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说现在孩子们所拥有的玩具,各种吃不完的零食和其它奢侈品了。那时,一般人家的孩子虽穷,却有穷的玩法,贫穷的童年也并不缺少快乐和幸福。白天下河摸鱼捉虾,粘知了,用弹弓打麻雀。晚上,聚在院子里看星星,听老人讲故事,或一大群孩子一起藏猫猫。

  藏猫猫的孩子,大多是住在工厂生活区的,年龄在七八岁至十四五岁不等。晚上七点多,天擦黑就开始,一大群孩子分为两拨,男女自愿搭配。一拨跑出去藏,房前屋后,庄家地里,小树林中,都是藏身的好地方。另一拨守窝,窝往往是一棵大树,或一根电线杆。藏的一拨跑开几分钟后,守窝人大声数完十,便开始派部分人出去寻找躲藏者,只留一两人守窝。这时,躲在暗处的人见守窝人少,便想方设法归窝。先派一个能跑的男孩去引诱守窝人,引诱其离开窝,见机会成熟,其余藏猫的人一拥而上,摸到电线杆而不被守窝人抓住衣服、手臂,便为胜利者。归窝的人越多,便越成功。一般超过三人便属胜利,继续扮演藏猫者,另一方继续守窝。多数童年、少年时代的夜晚,便是这样度过的。有时跑得满头大汗,直到家长出来喊自家孩子归家,游戏才结束。

  那时,白天玩耍的方式更丰富。但玩的器具全靠自己制做。院子里的秋千,是在大人们帮助下做成的。女孩子玩的沙袋,鸡毛键子,也是大人们帮忙。而男孩子的鱼叉、弹弓、钓鱼杆、地股牛(陀螺)、乒乓拍、风筝等,几乎都是自己动手,很少有大人帮忙。

  最想说的是弹弓。因为那时多数上小学的男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副自制弹弓。上学、放学路上,见鸟就打。有时候,为了追逐一只打伤的小鸟,忘了上学时间,迟到了,被老师惩罚,站在讲台边或教室门外,整堂课不准回坐位上听课。一节课四十分钟,在全班几十个同学注视下,如芒在背,也是十分难受的。但这还算是较轻的处罚。再重,便是写检查或请家长。检查书写好了,一是贴在教室墙上示众,另一种是当着全班同学面,脸红耳赤地念一遍。然后,被老师收起来锁进抽屉里,作为期末操行考核的依据。请家长的惩罚就更不用说了。家长一到学校,与老师一番沟通,回去之后,严厉些的家长便是一顿皮肉教育,深深触及灵魂。

  在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中,好象只被请过一两次家长。那一两次被请家长的结果,自然是脾气暴躁的父亲给我留下皮肉被抽打的伤痕。

  弹弓的制做,其实比较简单。一般有两种:铁弹弓和木弹弓。铁弹弓是用粗铅铁条先弯曲成型,然后在握手处缠上胶带或细铜丝。弹弓的橡皮筋,在街上小贩处可以买到,或自己用废旧汽车内胎割成细条。子弹则是用干硬的黄泥丸和从河里拣的小卵石。而木弹弓,只是材质不同于铁弹弓而已。木弹弓的弓,用树干做成。先选好一根粗细适可的“Y”型树干,用刀砍下,剥去树皮,凉干,打磨光滑,便是一副称手的好弹弓了。

  少年时代的快乐多种多样。也许,我们的智力开发,便是从自己动手制做玩具开始的。

小链接

  瞿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居四川绵阳。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旅行》、小说集《桥头堡》。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