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编校的火眼金睛(之四)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赵盼
变化随时随地发生,一不留神,新知便成旧闻。“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变而为“蒙古共和国”,再变而为“蒙古国”;“缅甸联邦”变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后复称“缅甸联邦”。缅甸首都由仰光迁至内比都,哈萨克斯坦首都由阿拉木图迁至阿斯塔纳,韩国首都中译名由汉城改为首尔。国内的县改市或区,动作更是频繁,昨天的密云县,成了今天的密云区。火车站名也不甘寂寞,昨天的朝阳站,摇身一变,成了今天的朝阳南站。
例子有新有旧,意在说明一个现象而已。这些,别人可以不管,编校者却要留心。
不要乱用简称。比如,“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不要简称“内蒙”;“蒙古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不要简称“蒙族”“鲜族”“维族”。
不要乱用网语。比如“哇塞”“屌丝”“草泥马”“塔玛地”“马勒戈壁”等,恶俗不堪。“小鲜肉”“天王”“天后”等也挺肉麻。
要准确把握词义。比如,“伏法”与“服法”不同;“法人”不是“自然人”,不要把“法定代表人”叫“法人”;不要把“首当其冲”“炙手可热”当褒义词;“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意思有别;“未可厚非”“无可厚非”“无可非议”程度不同;不要说“我家乔迁”“我夫人”“我不耻下问,经常向老教授请教”“你家父”“你舍妹”等违反谦敬常规的话。在正式场合,尽量不用“七月流火”这类指向不明的词语;也不要跟广告之风,“臻品”挂在嘴边。编校中遇到这些东西,不要手软。
编校者要做杂家,有人嫌杂家不好听,称为通人。“能编能写,既杂又专,杂而不芜,专而不隘。”
看中药橱,可知川芎、青葙、秦艽、刘寄奴、王不留行;看针灸挂图,可知承浆、百会、内关;看解剖挂图,可知股骨头、腓肠肌、肱二头肌、胫骨、腓骨……看裁缝店,发现简直没有写对“签裤脚”的。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我也瞧两眼。某杂志校样上说,少数民族文字写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对,但不完整;我说,还有面值。不信你看看,不同面额的钞票,少数民族文字不完全一样。甚至不同版的钞票,文字也有不同,比如壮文。
这些例子,意在表明杂家也有其用。不过,我离杂家还差十万八千里。
2018-03-20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