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精神最应该世世代代传承
文化信使/刘亚娟 编辑/明月
每年的十一小长假,都是我既盼又怕的日子,盼着放假多帮家里干点活,减轻父母的劳累,怕的是掰玉米掰到浑身哪都疼,开学后连笔都握不住的痛苦。老爸在世的时候,二十几亩地的玉米,全是我们手工掰完的,一车车金黄的玉米,在小毛驴嗒嗒的蹄声中,在老爸慢悠悠地吆喝声中运回家,一点点地堆成金灿灿的玉米山,那份丰收的喜悦便慢慢抵消了劳累的苦痛。
老爸走后,倔强的老妈一个人坚持种地,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坐在车厢里,看着老妈坐在高高的车厢板上轻松自如地驾驭毛驴车,感叹“额娘威武”。今年,六十七岁的老妈终是力不从心,听从我们的建议,用收割机收玉米了。每收完一块地,老妈都得花费半天的时间捡玉米,我们只负责把运到家里的玉米挑干净,每一次我都觉得老妈捡玉米花费的时间太长,捡回的玉米太脏。
今天,有三块地都轮到我家,老妈忙不过来,便派我去收。高高的收割机轰鸣着,端着明晃晃的大叉子进到地里,感觉只是一眨眼,二亩地的玉米便装进三轮车运回家里了,不禁感叹科技的伟大。
收割过后的玉米地里,却是另一派忙碌的景象,所有的人右手持镰刀,左手拎袋子,开始“捡玉米”。我走马观花地从这头走到那头,捡的玉米还不够一袋子,抬头却见比我早收割完的大嫂才捡完一个地头,她仔细地翻找着,每一寸土地上覆盖的碎草都被翻过来,遇到落下的玉米棒,就小心翼翼地攥紧玉米皮,轻轻地捡起来,拿到袋子里才把玉米皮扒掉,惟恐被收割机压过的玉米粒掉在地上。有的玉米已经完全被压碎了,粒子嵌进松软的土里,她就一点点地抠出来,捧进袋子里。看着大嫂的操作,我终于知道老妈捡玉米为什么那么慢,那么脏了。不放心我的粗心马虎,老妈也赶过来跟我一起捡,看着她不停地蹲下站起,累得腰酸背痛的样子,我不禁劝说,总也是捡不干净的,差不多得了,老妈只回了我四个字“颗粒归仓”。没读过书的老妈竟然会说成语了!无可辩驳,我心甘情愿地仔仔细细翻找起来。
邻近的几家人,一边捡玉米,一边闲唠嗑,说到每一年捡玉米的成果,隔壁爱吹牛的二哥,红光满面地嚷嚷“可得捡啊,去年有的人家不捡,我捡完自己家的,在别人地里捡了差不多六百来斤玉米呢!”一边的大爷立刻回了句“哎呀,那家子可被你捡够呛啊!”“哈哈哈……”人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过《颗粒归公》的课文,到现在只记得开头的一句“泥人张真会捏泥人”和课文前面弟弟和大鹅的插图,今天这捡玉米的场景,才让我真正明白“颗粒归仓”四个字有着多么深刻的含义。
捡完玉米回到家里,还没站稳脚,隔壁四嫂就拿着手机兴冲冲地跑进来“快干活,我给你拍个视频。”不忍扫了她的兴,赶紧手脚并用挑玉米。“好了!”四嫂冲我扬起手机,凑过去一看,四嫂在我背后,录了我捡玉米的背影,还配上音乐“男人不在家啊,忙坏了女人家……”
哈哈,还挺有创意的……
我纯朴可爱的乡亲们,在忙碌的劳累之余,仍不忘自娱自乐。抬起头,看见满院金黄的玉米,直起身,听见院外的笑语喧哗。或许,正是世世代代秉持“颗粒归仓”的精神,才换来乡亲们今天的快乐和富足吧!
(本文部分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 赵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