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哥说农事
编者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耕时代的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便是古人按照天文、物候、气象将一个太阳年进行周期划分,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留下来的一套时间认知体系,它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本网文化信使史庆友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来,根据农时都要写一篇关于节气与说事的短文,本网现整理编发,以飨天下网友。
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还有哪些农事?
文化信使/史庆友(辽宁阜新) 编辑/赵盼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反映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节气。霜降起,天渐冷、开始降霜。确切地说,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随着霜降的到来,作物、草木开始枯黄。
显然,霜降节气与之前的白露和寒露节气一样,是一个表示温度变化的节气。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所写:“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进入霜降节气以后,北方地区天气开始变得渐渐寒冷起来,即将迎来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而江南地区到处是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色;夏季风则躲到了华南沿海地区,貌似恋恋不舍不肯离开我国。
霜降时节,东北地区已经是一派初冬的景象了,最低气温很容易降至0℃以下,而最高气温也在10℃左右徘徊,虽然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感觉还有少许温暖,不过早晚却是非常的寒冷,如果遇到冷暖空气交汇,初雪往往也是在这时候出现。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其实,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农谚说得好:“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时节,要抓紧时间清理农田的秸秆,“满地秸秆清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收获以后的庄稼地,要及时把秸秆、根茬运走,因为那里潜藏着许多越冬虫卵和病菌。
今年秋季雨水充沛,是秋季造林的好时机,也是保护性耕作整地的好时机。霜降过后果树生产要做好施肥、浇冻水、清理残枝叶等工作。
今年秋雨连绵,拉入场院的农作物要做好晾晒,以防止发霉变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霜降时节,暖棚一定要做好保暖;畜牧业要做好防疫及母畜的保胎。切忌喂带霜的草及饮有冰碴的水。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老年人也极容易患上“老寒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这时应该多吃些梨、苹果、白果、洋葱等。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这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补既吃羊肉也吃兔肉。民间在霜降这天,讲进食补品,古人讲“一年天天补,不如霜降补”。
霜降前后已降霜,辽西地区农事忙。
抢收晾晒紧脱粒,柴草做垛粮归仓。
暖棚瓜菜要防寒,追肥浇水把虫防,
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
秋季造林要抓紧,果树防寒好时机。
科学合理巧安排,五谷丰登六畜旺。
朋友们,趁着秋阳,走田野阡陌,看粮丰人勤的景致和灿烂笑容吧!多彩的秋天、丰收的欢欣,浸透农民的心田,也在媒体中流淌,让我们共同享受丰收的快乐吧。
(本文原载于老伴网,图片均由作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