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本网收到一封辽宁朝阳教师援疆支教工作的邮件,里面记述了该教师抵达新疆支教学校一个月以来的心路历程。他从祖国的“鸡头”到“鸡尾”,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到新疆,面对全新的环境和学生,从不适应到慢慢习惯,无不体现了朝阳教师热爱祖国,甘于奉献的精神,着实令编辑感动。本网现将原文予以编发,向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致敬。
为朝阳的援疆支教教师点赞
文图/朱常亮 编辑/明月 赵盼
7月9日,我所在的朝阳县胜利镇董家店中学接到辽宁省朝阳市教育局转发《辽宁省援藏援疆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当时就萌生了去新疆支教的想法,想实现去边疆工作的愿望,想寻找一下诗与远方。正式报名的时候还是顶着很大的压力,毕竟孩子还小,父母年迈,如果援疆,照顾家庭和孩子就要落在妻子一个人肩上。和家人商量时,妻子表示大力支持,父母也没有反对,只是叮嘱我:“放心吧,到了那边好好干。”8月25日起程,我们一行五人先到天津,然后飞到了万里之外位于新疆的兵团九师驻地,从祖国的版图上看着是从“鸡头”的辽东半岛飞到了“鸡尾”的塔额盆地。途中从飞机舷窗上向外望去——过太行、跨黄河、经大漠,一路向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辽阔与壮美。
到达目的地后,在兵团九师党校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培训学习。一起学习的有辽宁丹东、抚顺、朝阳、葫芦岛四市援疆的医疗、教育、农、林、牧、水各个行业的33人组成的大班级。第一天是军训,听教官讲在边疆特别是在兵团要有一个兵的意识,大家都穿上了崭新的作训服,虽然年龄差很大,但大家都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体验了军人的威武与神圣。在接下来的开班式上,九师柴副师长指出:我们要明确援疆干什么?怎么干?离疆留什么?他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接下来师组织部刘副部长强调了在疆工作纪律。第四天我们培训班一行到边境线上的无人区看望了魏德友老人,魏德友78岁,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退休职工,自1964年起坚守在新疆毗邻边境线的一片无人区。54年来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地图”。他的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还得到了习总书记的接见。他住的地方只有三间泥土房,四周是茫茫戈壁和荒草滩,方圆二十里不见其他人家,住处不远就是邻近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线。老人带我们走了一段巡边路并讲述了日常巡边的故事,大家都深受感动。大爱无言,静水流深,魏德友老人如今依旧坚守在漫长的边防线上。这就是朴实而执着的兵团人!永不言弃、永不转业、永不退伍的兵团人!我们要学习魏德友老人的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工作岗位,坚信付出必有意义、奉献必有价值。
8月31日,学习班结业,全体学员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我和来自葫芦岛的杨昆老师被分到了九师下属的170团中学任教。170中学的史校长来接我们并大致介绍了170团情况——2003年开始建设,当时是一片戈壁滩,就在这十多年的时间,兵团人用当初王震将军率领部队屯垦戍边的精神硬是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座小城,人称西北边陲的“黄金小镇”。快到170团时,就可以看见道路两旁都是硕果累累的沙棘林,在大片大片的浅绿色叶子的映衬下,成串的沙棘果缀满枝头。路上是络绎不绝的满载着金黄沙棘果归家的三轮车,人们脸上写满朴实和丰收的喜悦。
我们住在校园旁边小区的周转宿舍中,条件尚可。只是这里地处准葛尔盆地边缘,降水少、气候干燥,晚上睡觉要放几盆水加湿,否则口舌干裂容易流鼻血。第二天,史校长带我们参观了校园。170中学现有学生303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年级一个教学班,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有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足球场、活动室、食堂、多功能教室等一应俱全,小学和初中各在一个教学楼,校园绿化面积很大,绿柳垂荫,花香四溢。各个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在加班忙碌,也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国检。可见无论在哪儿,我们国家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是一样的,对各民族孩子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是一样的。
我的教学任务是七年级语文和四年级语文,其中四年级42人,哈萨克族学生22人。我的第一堂课就被孩子们的名字弄懵了,乌拉哈提大中小三人,那森巴特大小两人,还有阿依树别克、阿合江、沙拉哈吾等等,够我记一阵子了。这些孩子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不会用汉语拼音,一个字的正确发音要教上好几遍。我有点着急,校长说慢慢来。同办公室的李老师很热心,告诉我如何有效地和这些孩子沟通,重点要抓基础,我正在努力学习中。很快教师节到了,中午上完课,七年级和四年级的许多学生涌进办公室,齐声说:“老师节日快乐。”一起送给我许多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各种造型的贺卡加上质朴的文字很令人感动。同时我还收到了来自遥远家乡朝阳市教育局金明新局长的慰问信,信中金局长勉励我们:努力工作,争创佳绩。这使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并深受鼓舞。晚上学校组织庆祝教师节联欢会,当地的教师非常热情好客,各个能歌善舞。在大家的盛情相邀下,我唱一了首《一壶老酒》,“喝上这壶老酒,让我回回头,喝上这壶老酒,忠孝两难求……”,此时此刻我对这首歌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在自己的歌声中想起了来时老爸老妈步履蹒跚地把我送到门口的情景,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的目光里充满了不舍,当时我头也没敢回就上了车,我是怕他们流泪也怕自己流泪。后来安顿好后给他们报平安,他们才放心。
转眼来这里近一个月了,我也慢慢地适应了这里的教学工作,习惯了有点民族口音的读书声,习惯了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习惯了课后静谧的校园。我通过课后辅导、沟通家长、向当地教师学习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才刚刚开始,我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争取到离疆的时候我可以说——我为了祖国边疆的教学工作和增进民族团结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育人之责扛肩,功成不必在我。
回想起来时飞机上,穿过云霄的空隙看到的黄河大漠,我写了一首诗:万里碧空故乡远,援疆之路苦亦甜。戈壁雪山沙洲绿,春风也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