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为什么这样红?
文化信使/史庆友(辽宁阜新) 编辑/繁花似锦
秋来了,又是一个枫叶红艳的季节。广场上的枫叶一天一个样,摄影人又要忙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的诗句让人倍感亲切。诗人的语言精辟,描述得真实生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别的季节看不见如此美景?中秋小长假,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看见了多处红叶,真正体会到了秋的美丽和秋的神韵,不过对枫叶为什么这样红还是一知半解。
查资料得知:植物叶片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色素,使植物分别呈现出绿色、黄色。还有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它是一种“变色龙”,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弱,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呈酸性,所以,整个叶片便呈现红颜色。如此说来,清朝赵翼在《野步》中的“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倒是对“谁染枫林醉”较为科学的回答。
每当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时节,人们会想到北京香山层峦叠嶂的经霜红叶。红叶究竟是些什么树的叶子?许多人只知道枫树的叶子到秋天会变红,其实秋天变红的不一定都是枫叶,各种枫树的叶子也不是都会变红。我国秋季常见的红叶树种,除大部分是槭树属的树种外,还有枫香、鸟柏和若干漆树科树种,如野漆树、盐肤木、黄连木、黄栌等。我们地区的紫穗槐属植物也能变红,北京香山的红叶树主要是黄栌,这些平时不很惹人注意的树种,在落叶前的二十多天里,却变成鲜红色,漫山遍野,十分美丽。
秋天绿叶变红,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使叶片呈现红色的主要靠两种物质:一种是胡萝卜素,是普遍存在于叶绿体中的橙红色色素;另一种是花青素,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中,当细胞液为碱性时,花青素呈蓝紫色,当细胞液呈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入秋以后,黄栌叶内的花青素增多,而气温的下降又使叶绿素破坏消失,因此绿叶变成了红叶。变色的外部因素是气候条件:当气温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下降很多时,树叶还没有凋落,而叶绿素已大部被破坏,同时昼夜温差的增大,也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叶子很快变红。如果气温下降很慢,而且昼夜温差不大,叶绿素还没有被破坏,树叶已经枯萎,那就变不成美丽的红叶了。
为什么有些树木的叶子会在秋天变红呢?这是一个比为什么绿叶会转黄难解得多的奥秘。绿叶转黄只不过是揭下了绿色的面纱,因为在漫长、翠绿的夏天,黄色素一直躲藏在树叶中。而当炎夏告别,绿色素分解时,黄色便一展风采。可是,红色素却并非整个夏天都在树叶里游荡。通常只是在快要落下枝头的前几星期,树叶才强打起临终前最后的精神,拼死制造红色素,从而展现出一片姹紫嫣红。
有人说,树叶在秋天变红简直就是死神降临前最后的“梳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树叶怎么还会有闲心披上红装打扮自己?
植物不计代价地制造红色素,有一定原因。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就是红色素是大自然的“降压灵”,它们能让脆弱、精细的细胞结构免遭破坏,而这种破坏严重威胁着那些面临巨大压力的植物。缺乏水分、光照过强、缺少养分、遭遇食草动物和病菌袭击等。
树叶中几乎所有的红色素,都是花青素的产物。花青素是一小组黄酮醇分子,它们产生于细胞质中,并被运往细胞的空胞液中。花青素开始是无色的,但在加入糖分子和其它一些化学成分后,就产生了红色、栗色、紫色和蓝色。这一过程十分复杂,非常消耗能量,所以除非有重要作用,否则,植物是不可能如此劳神费力地来制造色素的。花瓣用明亮的色彩吸引路过的传花粉者,果实用诱人的色彩向动物展示自己的成熟,目的是让动物为自己传播种子。但是,植物早在开花、结果之前很久,就已在制造红色素了。
科学家对红叶植物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中70%的植物都是在衰老期制造花青素的。也就是说,在自己行将死亡之际,秋叶却在加紧制造红色素。到了秋季,老树叶必须尽量抢制出氮等营养,并把它们转移至可以越冬的植物组织中。所以,虽然老叶的光合作用能力即将丧失,为了完成拯救行动——为新春树木的重生备足营养,秋叶必须以自己的老迈之躯辛勤工作——捕捉阳光并进行光合作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制造红色素,正是为了让老朽的秋叶奉献自己最后的干劲。临终装扮,为了最后的奉献。
有朋友发过枫叶上蝴蝶传情的情景,我怀疑有造假嫌疑,也许是因为枫叶的美丽,吸引了更多的昆虫,误将枫叶当鲜花所致吧?但我知道多数的昆虫都是靠嗅觉采集花蜜,而只为美丽而息落,我感觉理由不充分。我在红叶丛中徘徊了几个小时,也没能拍到一张枫叶中翅膀的影子,倒是看见了一只蝴蝶落于一株向日葵的情景。
大自然真神奇。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责任编辑 赵盼]